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使今后社会更加关注在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使学校制订有效的手机使用管理方案,为学生如何使用手机提供导向,合理安排手机的使用情况。方法此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采用Epi-data双重录入并检错,结合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对资料进行一般的统计学描述及χ2检验等。结果根据所调查的642人的数据显示,手机依赖在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及是否单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选取某大学学生共2035名,其中问卷有效1854名,将其分别按专业与性别分组,分别测定文、理科组及男、女性组手机依赖量表评分,根据测定结果对手机依赖纽与非手机依赖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对上述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文科组手机依赖度显著高于理科组(P〈0.05),女性组手机依赖度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非手机依赖组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依赖组(P〈0.05)。结论:表现有手机依赖的学生均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具有相互作用性,学校应注意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3.
洪露  李惠萍  陈娟娟 《中国校医》2021,35(4):244-247
目的 探讨大学本科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注意偏向的关系以及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本科生47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相似文献   

4.
牛露颖  黄海  郭兰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259-1261
探索主观幸福感与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2 39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Ⅱ)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进行测量.结果 不同手机依赖水平大学生的冲动性、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手机依赖者的冲动性得分高于低手机依赖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低于低手机依赖者(F值分别为252.35,282.06,P值均<0.01).手机依赖与个体冲动性呈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冲动性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48,-0.62,P值均<0.01).在以手机依赖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冲动性与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23,t=2.34,P<0.05),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亦有统计学意义(△R2=0.28,P<0.05).结论 主观幸福感和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有交互作用,主观幸福感在冲动性和手机依赖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当代大学生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提高其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医科大学96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入组对象进行调查,观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情况及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入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人数为127名(13.21%);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PSQI总分、日间功能障碍、日间嗜睡得分上显著差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P<0.05);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差于非手机依赖学生(P<0.05);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机依赖症是大学生睡眠状况差,心理出现问题的高危因素。结论手机依赖会对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产生明显地不良影响,大学生自身及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多种举措帮助其戒除依赖,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方法 8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干预组给予积极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一个月,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与网络成瘾量表(IAT)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IAT及MPATS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IAT、MPATS重复测量结果为:IAT总分及MPATS总分的干预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01);在耐受性与时间管理、人际关系与健康、戒断反应、社交抚慰四个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干预组的手机成瘾问题得到部分改善,尤其在耐受性和人际关系方面,提示本研究的干预方法对改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索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及心理韧性的预测作用,为预防大学生手机依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2 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生源地、是否恋爱、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25,17.71,8.09,73.46,19.58,7.48,17.43,P值均<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r=-0.35~0.07,P值均<0.01);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女性、未恋爱、低年级、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短以及较强的心理韧性是手机依赖的保护因素;相比较生源地为城市而言,农村为保护因素,而城镇则为危险因素;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3个心理韧性维度得分上手机依赖均呈负性相关(OR值分别为0.36,0.55,0.7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减少手机依赖程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揭示开放式运动、封闭式运动及团体认知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影响效果及可能机制,为阐明体育锻炼、团体认知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  方法  于2019年10月,随机整群抽取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共762名,筛查选取手机依赖倾向大学生126名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开放式运动组(篮球组,31人)、封闭式运动组(八段锦,31人)、团体认知组(30人)、对照组(34人),干预持续10周,每周2次、每次60 min。通过对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及其维度的变化评价改善效果。  结果  10周的运动锻炼、团体认知干预均能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54,F时间=3.67,P值均 < 0.05),其中开放式运动组与团体认知组后测效果较好,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0.05)。在2个月的回访中发现,封闭式运动组与后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在失控性和戒断性维度中,开放式运动比封闭式运动干预效果显著(t值分别为2.58,2.67,P值均 < 0.05)。  结论  开放式运动、团体认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效果相似,封闭式运动的持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运用SCL - 90自评量表对该院学生测试评分 ,分别进行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心理教育、心理预防、心理训练 )前后状况调查 ,比较学生心理测试总体水平。结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后一年 ,学生心理测试 8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心理健康干预实施前 ,其中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实施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心理咨询效果,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江苏大学8595名学生进行Young网络依赖问卷进行评估,对Young网络依赖量表得分超过40分并符合网络依赖的临床界定标准人群再进行分层抽样,结合面谈甄选出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人为试验组,80人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2d的集中团体咨询(20h)和每周1次的强化咨询(5h/次)4次,3个月后用Young网络依赖问卷测查和行为测查问卷进行评估;对照组给予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咨询后,试验组(50.40±13.13)Young网络依赖诊断问卷总分均低于咨询前(36.92±12.79)(P=0.000),也低于对照组(45.18±7.56)(P=0.01)。结论连续、集中式团体咨询是一种有效的干预大学生网络依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高原地区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干预及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SAS-C)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青海大学1 4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手机成瘾现状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的检出率为27.26%,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36.23%。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相对大一年级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40、1.562、2.504;规律锻炼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83;手机成瘾程度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边缘人群相对于普通人群,OR值为1.451,SAS-C人群相对于普通人群,OR值为3.077。SAS-C得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睡眠障碍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高原地区大学生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性别=-0.206, F 年级=0.645,P>0.05)。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分较高,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消极情绪=4.297,P<0.01; t 心理弹性=-2.620,P<0.01; t 积极情绪=-2.433,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r =-0.164, r =-0.122,P<0.05),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 r =0.252,P<0.01)。消极情绪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 消极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运用情绪调节,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无聊倾向组在手机依赖行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无聊倾向组,其中失控性得分分别为(17.97±4.76)、(14.60±3.88)分,戒断性分别为(14.16±4.10)、(12.08±4.10)分,逃避性分别为(8.83±2.69)、(7.50±2.62)分,低效性分别为(5.89±2.18)、(4.79±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单调性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呈负相关;孤独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3.567,P<0.01),自控力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4.365,P<0.001),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686,P<0.001)。结论 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各因子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其体育锻炼的相关性,为采用体育锻炼手段防治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河南省某高校3122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手机成瘾倾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平均为39.94±9.90,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7.8%;②"喜欢体育锻炼"组、"体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淮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特点。方法 运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淮安市四所高校1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普遍低于中等水平,表现出较低的手机依赖程度。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行为戒断水平高于女生,女生的人际健康水平高于男生,不同学科、年级、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有着不同的特点,应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专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综合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及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医专10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专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为13.14%;手机依赖者比非手机依赖者更多地选择社交软件,非手机依赖者使用打电话、看电子书的频率比手机依赖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P<0.05);手机依赖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比非手机依赖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每天手机使用时间、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均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手机依赖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揭示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CMPDS)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避免CMPD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取兰州市某综合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发放问卷,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大学生CMPDS发生率为8.7%,其中轻度是6.6%,重度是2.1%;大学生CMPDS无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差异。课堂上购物(OR=3.720)、课程无聊(OR=1.740)、WiFi覆盖(OR=1.787)、课堂使用时间(OR=1.514)、日常使用时间(OR=1.513)是大学生CMPDS的危险性因素;拍课件(OR=0.579)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大学生CMPDS发生率偏高,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克服课堂手机依赖,保障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