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能改善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肠道屏障,减少肠源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且早期肠内营养(入院48 h内)更具优势。若胃肠道功能能耐受,尽早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的实施并不局限于空肠喂养,经鼻胃管喂养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伍烽综述金先庆审校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以来,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儿童,PN使残留小肠长...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是新生儿疾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当患儿不能利用或不能耐受肠内喂养,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儿基础营养需求时,肠外营养就应该作为患儿治疗过程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PN)是不能通过口或肠道为患儿提供足够营养时,所采取的一项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可预防或改善营养不良,并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相比经口喂养或肠内营养,PN花费多,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严密监测,建立多学科的营养支持团队,避免所提供的营养不均衡或营养过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强化肠内营养,减少PN的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短肠综合征(SBS)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营养治疗的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观察营养支持对患儿体重增长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7例患儿中,体重增长满意2例,体重变化不明显4例,体重下降明显1例。营养支持前后患儿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短肠综合征患儿的体重丢失,维持营养相关生化指标的合理水平,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指南目的是建立能够反映当前最佳临床实践,循证的营养支持指南,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由来自各相关学科的多位专家起草、审阅并反复修改而成。目标人群为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等危重新生儿。指南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三部分。当经口喂养无法满足患儿需要量时,应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如果患儿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肠外营养是唯一选择。指南最后给出了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肠外营养(PN)是危重患儿肠功能衰竭或肠内喂养障碍时的主要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准确评估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及能量需求有助于更好地实施PN策略。最佳的PN时机尚未确定,但目前倾向于晚期开始。“全合一”是推荐的肠外营养模式。在危重成人患者中,已经不同程度地推荐使用药理营养素,但在儿科还须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对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共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空肠内营养),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肠外静脉营养),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以及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儿童急性胰腺炎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且能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管饲肠内营养是指对于具有完全或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为满足其能量和营养供给,通过管道将液体营养配方输入胃肠道内,利用其吸收功能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或达到其他治疗目的的一种营养治疗手段。与静脉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尽可能利用胃肠道功能,更符合生理;其次,肠内营养更廉价,并发症更少。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对肠内营养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对2013年更新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之重点项目进行分析解读,包括新生儿期特别是早产儿总热量、液体、宏量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推荐摄入量的更新,营养的供给途径(肠内和肠外)、喂养方式和喂养奶类,以及肠外营养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防治。强调做好统一规范的营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损伤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之一,常发生在危重疾病的严重分解代谢期,代谢紊乱又使肾损伤进一步加重。营养支持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伴有急性肾损伤的危重患儿存在特殊的营养需求,需要提供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应反复评估此类患儿营养需求的变化,以寻求个体化营养支持以及与肾脏替代治疗的精细整合。  相似文献   

12.
小儿慢性腹泻营养支持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腹泻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48例慢性腹泻患儿资料,病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例)和≥1岁组(21例);将27例合并营养不良的患儿分为肠内营养(EN)组(10例)、部分肠外营养组(PPN+EN)(16例)、完全肠外营养(TPN)组(1例)。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的治疗过程和结局。结果 48例患儿中,短肠综合征、病毒性肠炎、肠道手术、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为较常见病因,50%(24例)病因不明。在入院营养评定方面,1岁组的中度体重低下患儿所占比例高于≥1岁组(P0.05)。EN组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AZ)由治疗前的-2.2±1.5增加至治疗后的-1.8±1.0(P=0.040),所供能量由治疗前的每日46±17 kcal/kg增加至每日83±32 kcal/kg(P=0.012);PPN+EN组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由治疗前的-3.3±2.0增加至-2.8±1.8(P=0.044),BAZ由治疗前的-2.8±1.4增加至-2.0±1.4(P=0.012)。TPN组仅1例,经治疗后腹泻症状改善。接受营养治疗的27例患儿中,4例未好转,其余患儿症状缓解、营养状况改善。结论在慢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肠内及肠外营养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缓解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喂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早产儿提供充足和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其生命质量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自身特点,新生儿科医师经常面临着许多矛盾,如何在早产儿对营养需求的迫切性及对营养供给的耐受性之间找到最佳切入点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尽管肠外营养在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的营养支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帮助他们尽快达到经口喂养,完成肠外营养到肠内营养的过渡。文中重点介绍如何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进行喂养方式和乳类的选择、在不同阶段的喂养特点和监测,希望在临床工作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儿童胃肠衰竭是继发于危重疾病的严重综合征之一,经常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部分,常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和便秘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和中毒性肠麻痹.现代内外科治疗策略的目的在于促进肠道的适应性,改善肠道的吸收功能,并完成机体的营养不依赖肠外营养和减少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使患儿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并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已成为危重患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支持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包括与营养支持通路相关的机械性损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肠内营养不耐受和代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部分可以预防,评估和控制风险因素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保证成功进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儿童短肠综合征(SB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SBS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CRBS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9例SBS患儿中,共置管57次,总置管日为1 907天,其中6例患儿共发生11次CRBSI,发生率为5.8次/1000导管日。SBS患儿CRBSI的常见表现为发热(6/11,54.5%)、嗜睡(5/11,45.4%)、体质量不增(7/11,63.6%)和肠造瘘量增加(7/11,63.6%)。与未发生CRBSI组相比,CRBSI组SBS患儿的回盲瓣缺失以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20天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S患儿发生CRBSI时的血培养共获得11次阳性结果,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11,54.55%)。结论 CRBSI发生可能与回盲瓣缺失和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早产儿肠外营养(PN)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早产儿PNAC的研究报道,提出了避免早产、合理喂养、优化PN方案等多种预防措施.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PNAC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肠道外营养(PN)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其常见合并症。该文从非PN 营养成分及PN 营养成分相关角度综述新生儿PNAC 的危险因素。PNAC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延长的PN、疾病(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延迟喂养或低肠道内营养比例、持续PN 输注,以及氨基酸、脂肪乳种类/用量、能量供给量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等。  相似文献   

19.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免疫介导性疾病。营养不良在儿童IBD中普遍存在,应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对于IBD患儿营养治疗无论是作为一线治疗还是预防及纠正营养不良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对儿童IBD管理中的营养策略进行概述,旨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为儿科医生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肠外营养(上)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3):190-192
静脉营养是指当小儿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时,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又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过去曾称静脉高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自1968年Dudrick首次报道经中心静脉营养救治1例先天性肠闭锁小儿获正氮平衡以来,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