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可行性及手术操作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部分肝切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直肠癌肝转移瘤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在B级以上。位于左半肝实质中的肿瘤及左半肝肝内胆管结石,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的肿瘤,行肝脏局部切除。结果 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术1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左半肝切除术2例。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800ml)而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3±52)min,术中平均出血(402±91)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8cm。全部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术后未发生明显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8.3±3.2)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肝脏占位或肝内胆管结石,在充分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手术操作技巧的基础上,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分析3例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30min和15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ml和450ml,术后住院时间均为5d。1例因术中血管瘤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腹,中转开腹前出血量约800ml。3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出血、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患者、术中细致操作、果断中转开腹,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检索关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综述。结果术中肝静脉出血作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通过术前的精确评估,术中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控制静脉内外压力差可明显降低术中静脉出血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肝静脉出血,术中正确的评估和处理能够将对手术疗效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结论正确理解和认识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静脉出血的原因,术前及术中做好各项预防和处理技术,才能更安全地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行肝切除手术病人存在发生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及感染等损伤的风险,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切肝方式、手术切缘、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等均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术者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和无瘤操作原则,综合运用肝血流阻断技术、断肝器械和合理的肝断面处理方法,预防和控制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采用解剖性肝切除、保证足够手术切缘、前入路肝切除,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和血管切除以及腹腔镜肝切除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使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创伤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经验、中转开腹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45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是否中转开腹、年龄、性别、术后病理诊断、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结果:42例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因术中出现不可控的大出血,1例为肿瘤位置不能充分暴露,中转开腹率6.67%。手术时间平均(80±25)min,出血量平均(150±55)ml,术后平均住院(7.1±1.5)d。除术中出血及暴露不充分为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主要因素外,上腹部手术史(P=0.016)、病程(t=3.94,P=0.013)也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结论: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上腹部手术史、病程也是中转开腹的因素之一。术前评估患者的既往手术史、病史、肝功能、凝血等情况极为重要,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但因为肝脏血供丰富、体积较大,对术者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作为目前最常见的肝脏术式之一,其手术流程已逐渐标准化及流程化。对于右肝巨大恶性肿瘤,前入路的腹腔镜右半肝术具有明显的肿瘤学优势。该术式首先进行右侧肝蒂的解剖和阻断,然后进行肝实质的劈离和肝右静脉的离断,后再对肝脏周围韧带进行游离,可大大减少术中在游离肝周韧带过程中对肝脏肿瘤的翻动和挤压而增加肿瘤播散及转移的风险。本文以1例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右肝巨大肿瘤手术视频为例,探讨其手术流程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迅速,成果斐然。由于器械的研制、技术的创新、术式的发展,其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良恶性病灶甚至供体肝脏都能在腹腔镜下实施切除;腹腔镜肝切除的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浅表病变的肝局部切除扩大到半肝乃至更大范围的解剖性切除。但腹腔镜肝切除术仍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缺乏标准术式、术中出血不易控制以及手术人员培养周期较长等问题制约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一个高效的培训体系,培养腹腔镜肝切除术专科医生,掌握出血控制、肝脏实质离断等关键技术,规范化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普及和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切除术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拥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LH)在R0切除率及切缘距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术后生存率甚至优于开放手术。虽然腹腔镜手术缺乏对病变的直接触摸探查,无法直接判断肿瘤边界,但随着三维重建、腹腔镜超声、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的应用,实现R0切除并不困难。如CO2气腹、超声刀等被认为可能与肿瘤播散有关,但目前证据表明LH引起的肿瘤种植是极少见的。因此,LH治疗原发性肝癌在肿瘤学上安全可行,并不会增加肿瘤播散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肝脏手术,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与开放手术相当,甚至优于开放手术。腹腔镜下循肝静脉解剖性肝切除是以肝静脉为切肝平面的解剖性肝切除,在保证切缘的前提下,尽最大程度保留具有正常功能的肝组织,减少了无血供无效肝组织的残留,降低了术后肿瘤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循肝静脉入路肝切除是目前确定肝内切除平面、实现解剖性肝切除的最佳方法之一。寻找并依循标志性肝静脉走行并判断和修正断面平面对解剖性肝切除至关重要。腹腔镜下循肝静脉操作最大难点在于肝静脉解剖和显露、术中出血控制和处理。循肝静脉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对于手术视野、操作空间及解剖的显露要求较高,因此,合适的切肝入路对于完成循肝静脉腹腔镜肝切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较多的入路为前入路、头侧入路和背侧入路,术者须根据自身操作习惯及不同的肝段切除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肝静脉壁软薄、分支多、易撕裂、回血量大、暴露难度大等因素使得在肝切除过程中易损伤肝静脉。出血和气体栓塞是肝静脉损伤引发的两大并发症。术中出血在肝切除术中难以避免,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出血或气体栓塞,须冷静评估并及时处理,才能更安全地开展腹腔镜肝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完全腹腔镜下应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结果: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使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精细、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可作为腹腔镜胰腺手术中优先选择的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手术器械不断进步、手术流程的逐渐规范化,越来越多的小肝癌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肝切除治疗。与大肝癌相比,术中小肝癌更容易进行操作,小肝癌无疑是学习腹腔镜肝切除技术的最佳选择。但由于缺乏标准术式、术中大量出血难易控制以及术者学习周期较长等问题阻碍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本文结合实践体会,从病人的选择、肝脏肿瘤识别及定位、肝门血流阻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术野的暴露、切线及切除范围、肝实质的离断技术等方面,就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难点及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腹腔镜精准肝脏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肝癌8例,肝血管瘤2例;术中出血量平均(216 ± 6)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 ± 3) d;术中出血较少,视野清晰,手术时间也较短。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3 d肛门排气,术后5~11 d痊愈出院。 结论三维腹腔镜精准解剖性肝切除对于精确分离肝内管道结构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控制术中出血,适用于肝脏肿瘤解剖性肝切除术,尤其适用于半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ǻ�����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腹腔镜外科中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虽然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至今尚未得到推广普及,其根本原因是对难以克服的大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恐惧。本文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做一分析和讨论。1大出血大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因损伤血管引起。一旦发生,处理非常棘手,处理不当则后果非常严重。绝大多数术中大出血均须转开腹处理,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术中死亡。术后出血轻则须输血、药物止血治疗,重者需要再次手术止血。娴熟手术技巧和理想的切肝方法是避免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大出血并…  相似文献   

14.
正尹新民(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微创外科)术后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漏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主要并发症。前者多因适应证掌握不当所引发,或术中操作不慎引起医源性血管损伤而导致。术后出血及胆漏,则是手术处理不当所导致。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重视胆管、血管变异,注重操作细节,准确掌握断肝平面,并发症发生率会显著降低,甚至可以避免。虞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腔镜诊治中心、普外科)关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和胆漏的防治,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为15例右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血管瘤9例,原发性肝癌6例。结果:12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手术,3例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行肝右后叶切除术,5例行右前叶肿瘤切除术。术中13例需阻断肝门,阻断时间平均(17.3±3.5)min。手术时间平均(150±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8±39)ml,术后平均住院(11.2±2.7)d。结论: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受技术问题、手术风险性、肿瘤治疗原则的限制,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复杂,但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肝右叶的肿瘤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国内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在逐渐扩大,外科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意外和手术风险也逐渐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副损伤主要包括胆管损伤、术中出血、膈肌损伤、气体栓塞等。当在术中发生意外损伤时,应立即正确辨别出损伤类型,并迅速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及时处理损伤,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同时,在术中合理使用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及实时超声等辅助技术,可减少术中副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16例肝右后叶肿瘤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术中采用血流阻断。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90 min,平均(196.2±12.5)min;右半肝阻断时间20~40 min,平均(26.5±1.2)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平均(255.0±8.3)ml。术后无出血、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12 d,平均(6.6±0.5)d。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肝切除操作要点的前提下,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治疗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外科治疗手段,越来越符合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但与传统肝切除手术相比,器械操作空间有限、缺乏直接触觉反馈等因素不利于病灶准确定位及根治性切除,使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难度显著增加。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导航方式,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在腹腔镜解剖型肝切除、肝脏肿瘤局部切除、术后残余肝脏检测等方面显示有一定的术中应用价值。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优势与弊端。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因肝脏肿瘤或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71)与机器人组(n=28),均由同一术者施术,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除3例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转开腹外,余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在精细操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3D腹腔镜的出现为外科手术带来了更为精准的操作。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16例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手术规划,并联合3D腹腔镜实施微创手术。其中胆囊切除术7例,肝脏肿瘤行肝切除术5例,术中联合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病3例,右肝巨大肝囊肿大部分切除术1例。16例患者术后无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