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翠明 《医学文选》2004,23(4):508-511
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而牙髓是组成牙齿的唯一的软组织,但是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的关系密切,因此将他们合称为牙髓一牙本质复合体。牙髓可以终生不断地形成牙本质,此活动受到牙髓一牙本质复合体中一些生长因子的调节。牙本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牙本质(原发性牙本质),是牙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构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模型,通过对生长于其内的牙髓细胞生长情况的观测评价该模型的构建效果。方法 构建可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模型。将增殖稳定的人牙髓细胞接种于模型内培养,检测细胞在髓腔环内与牙本质髓腔内壁的关系和形态学表现,以及结构内细胞的增值活性等。结果 人牙髓细胞可以在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内稳定增殖生长。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体外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动态观察模型,人牙髓细胞可在其内稳定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3.
陈巧  窦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43(11):1532-1536
目前对于牙髓不可逆炎症和坏死患牙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但根管治疗不能恢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生理功能,不能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抵御外界侵袭。相比传统的根管治疗术,诱导根管内牙髓再生能达到更好的预后,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将干细胞,合适的支架材料及信号因子植入到根管内可以形成牙髓样结构和管状牙本质。相比外源性干细胞移植的技术敏感性及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内源性干细胞归巢实现牙髓再生的模式更加符合临床要求。现将基于内源性干细胞归巢实现牙髓再生模式的各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冠牙体预备后影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反应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和修复时间对牙髓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38颗,根据牙体制备的深度不同分为3组,暂时冠修复后分别于术后1,3,6周后拔除观察牙髓的炎症反应及剩余牙本质厚度。结果: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组织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炎症反应。6周左右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剩余牙本质厚度影响牙髓的反应,牙本质越厚,牙髓重度炎症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术后观察时间对牙髓预后的影响是以剩余牙本质的厚度为前提,剩余牙本质小于2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关系密切(P<0.01)。剩余牙本质为2~2.5mm时,时间与牙髓的反应相关(P<0.05)。但剩余牙本质厚度大于2.5mm时,时间与牙髓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5.
周丽珍  郭玲 《海南医学》2007,18(6):128-129
众所周知,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关系密切,牙髓为牙本质提供营养,并能不断形成牙本质,牙本质则将牙髓与外界有害刺激隔离,一旦牙本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牙髓暴露,常需将牙髓去除,最终可能导致牙丧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探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能性。方法从牙根未发育完
全的健康阻生智齿中分离牙乳头,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CAP。细胞分别在成骨诱导液中培养3周及普通培养基中培养60 d后,
用茜素红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法和RT-PCR检测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骨钙素(OC)和
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选取5~6周雌性裸鼠6只,将SCAP与羟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仅
有HA/TCP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同一只裸鼠背部皮下,左右侧各1个。8周后移植物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组织
情况。结果SCAP在体外经成骨诱导3周及普通培养基培养60 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且表达成骨细胞标志物ALP、BSP、OC
和DSP。实验组移植物8周后可见牙髓牙本质样结构形成,且紧靠牙本质样结构内侧的细胞DSP阳性表达,而对照组未见任何
硬组织形成。结论SCAP可应用于组织工程,进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胚胎12.5 d(E12.5 d)大鼠第一腮弓上皮及外胚间充质细胞离散后肾被膜下移植的成牙能力.方法 切取E12.5 d大鼠第一腮弓(下颌突),酶消化离心后与明胶海绵支架复合植入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收获移植物,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抗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检测.结果 种植4周,植入细胞在肾被膜下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DSP在新生的牙本质组织中呈阳性表达.Masson三色法显示绿色矿化基质形成.结论 E12.5 d大鼠第一腮弓细胞部分保留了牙齿自然发育的遗传信号,在肾被膜下可以构建形成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探讨其分布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健康人前磨牙60颗,经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根髓nNOS阳性神经纤维呈粗大束状,向颈部逐渐变细,分支少;在颈部,束状纤维呈放射状至冠髓;在冠髓束状纤维大量分支呈网状,部分围绕于血管,部分止于牙髓基质,部分经成牙本质细胞层进入前期牙本质和成熟牙本质近髓1/3牙本质小管。结论:nNOS阳性神经纤维存在于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部分围绕于血管周围,可能与血管功能调节有关,部分止于牙髓基质、前期本质和牙本质小管内,可能与牙内因素和牙外因素引起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取20~30岁成人新鲜、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纵向将牙齿切成厚约2 mm的片状结构,每片牙片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运用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隔天换液,连续培养21 d.分别在培养的第7、14、21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在培养的第7天和第14天时,均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培养第21天时,部分细胞开始发生变性.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该模型能够在体外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为人类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取20~30岁成人新鲜、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纵向将牙齿切成厚约2 mm的片状结构,每片牙片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运用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隔天换液,连续培养21 d。分别在培养的第7、14、21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在培养的第7天和第14天时,均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培养第21天时,部分细胞开始发生变性。免疫组化检测表明,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涎磷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该模型能够在体外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为人类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体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羊膜细胞I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用于修复胎膜破口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羊膜间质细胞接种在I型胶原蛋白三维基质中,人羊膜上皮细胞接种在基质的表面,构建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以模拟人体羊膜组织结构.DAPI标记三维基质中的细胞核以计数羊膜细胞在三维培养第2,8天的细胞数量.动态测定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复合物体积.培养含有不同数量羊膜间质细胞的羊膜细胞/I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15 d后检测抗张强度.结果 第2天和第8天的细胞数目分别是(121±5)/cm2和(124±4)/cm2(P>0.05).第5天时,I型胶蛋白的面积为原体积的45%,第10天时约为15%,第15天时约为原14%,羊膜间质细胞的存在对于Ⅰ型胶原蛋白基质具有重新塑形的作用(P<0.01),羊膜间质细胞可以导致I型胶原蛋白的收缩,抑肽酶和GM6001也不能抑制这种收缩.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复合物抗张强度随人羊膜间质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增强(P<0.01).结论 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有望成为修复胎膜破口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The most common irreversible blindness diseases ar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glaucoma,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which involve the optic nerve or retina.These diseases share a common condition of causing blindness-progressive neural cells loss of retina (photoreceptor cells,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Although many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for these disea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recent years,the visual function often cannot be reversed.To improve the visual outcomes,the retinal neuron cells must be rescued.Optic nerve diseases including glaucoma were mostly studied for the effort to rescue the injured neurons and regenerate the neuron axons.  相似文献   

13.
<正>由创伤、感染或肿瘤切除等因素引起的骨缺损一直是临床骨科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自体骨移植仍是骨修复的常用治疗方式。但自体骨移植存在多种问题,如手术操作繁琐,自体骨数量局限,治疗效果及预后不理想等,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新的有效疗法来治疗骨缺损疾病[1-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4.
Liu F  Pan XB  Chen GD  Jiang D  Cong X  Fei R  We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42-334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是否会促进部分肝移植物的再生,减轻肝损伤。方法建立性别交叉的大鼠(雌性→雄性)50%部分肝移植模型(PLTx),移植前动员组:移植前受体皮下注射G-CSF5d;移植后动员组:移植后3h,注射G-CSF5d;未动员组:移植后3h,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d。分别与1、3、5、7和14d取肝脏。检测移植物内CD34干细胞标志,确定干细胞迁移入肝脏的情况,观察肝脏的有丝分裂相和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掺入检测肝再生情况,并检测sry+细胞确认细胞来源。结果用G-CSF动员后发现,移植后动员组14d生存率(90%)较移植前动员组(60%)和未动员组(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动员组相比,移植后第3天,肝坏死灶少,有丝分裂指数高(30%±5%vs24%±6%,P<0·05),BrdU掺入高(42%±6%vs3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第3至14天,移植后动员组汇管区可见较多的CD34+的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移植后第3天,移植前动员组见汇管区较多的CD34+细胞。移植后第5天各组在肝窦和汇管区偶见sry阳性细胞,第14天,G-CSF动员两组汇管区周围sry阳性细胞增多,未动员组较少。结论移植后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受体生存率高,移植肝再生明显,肝损伤轻。  相似文献   

15.
邓蔡  张丽  历丹  桂婷  冷卫东 《西部医学》2018,30(12):1738-1741
【摘要】 目的 对比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与牙周膜干细胞(PDLSCs)膜片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 制备能够稳定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GMSCs和PDLSCs膜片及雄性比格犬牙周炎Ⅲ度根分叉病变模型4只(均选择双侧下全面第2、3、4前磨牙作为手术牙位制备模型),分别将GMSCs、PDLSCs膜片移植入模型作为GMSCs组和PDLSCs组,不植入膜片作为空白对照组。8周后处死动物,评价2种膜片对牙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 HE染色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天狼星红染色结果均显示GMSCs和PDLSCs能够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效果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2种膜片再生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SCs与PDLSCs膜片均具备良好的牙周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4):4488-4496
Objective  To review recent studies concerning the origins of skin-derived precursors (SKPs), their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neural regenerative medicine.
Data sources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studies reported in PubMed published between April, 1974 and June, 2012. The search terms used were “skin-derived precursors”, “stem cells”, and “neural diseases”.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if they were relevant to SKPs as stem cell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neural regenerative medicine, such a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rkinson’s diseas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nd Shah-Waardenburg syndrome.
Results  SKPs are a novel population of neural crest-derived precursors that arise during embryogenesis and persist into adulthood. They can generate both neural cells and mesodermal lineage cells (including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adipocytes). Compared with other stem cells, SKPs are abundant in adult skin, can differentiate easily into neural cells, and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ethical controversies.
Conclusion  SKPs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stem cells to embryonic stem cells for transplantation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常氧(20%O2)和低氧[(3%±2%)O2]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探讨低氧促进NSCs增殖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小鼠海马NSCs,分别置于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RT-PCR法检测NSCs中Wnt/β-catenin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电穿孔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检测NSCs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低氧的反应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低氧对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    NSCs表达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且该通路对低氧具有明显的反应;经低氧培养后NSCs表达β-catenin、CyclinD1较常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可能通过增加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促进体外低氧条件下N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Ji XY  Huang Q  Dong J  Zhu YD  Wang AD  Lan 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1604-1609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分化相关标志物表达和增殖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BTSC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同一病例初发和复发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的肿瘤手术标本,用CD133免疫磁珠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在未分化和分化后第3、7、10、21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33+、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Tubulinβ-)Ⅲ的表达。在未分化和分化第7天做增殖周期测定。取正常神经干细胞(NSC)作为对照。结果(1)形态:BTSC由圆形到短梭形和多角形、再到长梭形及少量星形,第7天以后细胞形态往短梭形和圆形回复,出现细胞聚集成球重新飘浮在培养基中;NSC按固有规律分化。(2)标志物:BTSC和NSC未分化时CD133+和Nestin均高表达,BTSC分化后CD133+和Nestin全程表达,且先降后升,第7天表达率分别为(3·65±0·17)%和(28·99±1·26)%,第21天分别为(14·63±1·16)%和(45·46±1·27)%;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量一直偏低,但GFAP阳性表达率相对高于β-TubulinⅢ;NSC在分化第10天时失去了CD133+和Nestin的表达,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为(88·94±1·23)%和(11·94±0·36)%。(3)增殖周期及倍体:BTSC分化前为亚二倍体,分化后有少量二倍体和大量亚二倍体及超二倍体,处于G2-M期和S期的细胞比例大于NSC,复发BTSC分化后细胞组成比原发BTSC复杂;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后都为整二倍体,主要处于G0-G1期。结论细胞形态、标志物的表达、增殖周期及倍体变化反映出脑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和神经干细胞不同,前者存在明显的分化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PVE)术治疗Bismuth-Corlett III型及IV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后肝再生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72例通过PVE术治疗Bismuth-Corlett III型、IV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VE术后第3周未来肝残余量再生率中位数进行分组,分为高再生组(38 例)和低再生组(34 例)。对两组患者肝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及生存时间序列分析。结果:PVE前预保留肝容积(FLR)为(447.97±99.93)mL,预保留肝容积率(FLRR)为33.83%,小于40%的临界值。PVE术后3 周患者FLR增长至(582.80±106.60)mL,FLRR中位数为44.32%。ΔFLR为(134.83±48.73)mL,FLR再生率中位数为27.6%。高再生组和低再生组间PVE前Bismuth-Corlett分型(P =0.027)、CA19-9水平(P =0.037)、区域淋巴结转移(P =0.019)及肝纤维化(P =0.01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纤维化(P =0.034)是影响PVE后肝再生的主要危险因素。72 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12.2个月,95%CI =7.934~16.406。高再生组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18.0个月,低再生组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为5.8个月,比较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结论:治疗Bismuth-Corlett III型、IV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PVE术可以促进肝再生。高再生组较低再生组的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延长。肝再生的影响因素有胆管癌分型、淋巴结转移、CA19-9、纤维化,其中肝纤维化是影响肝再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祖细胞靶向损伤血管内皮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ZL  Teng GJ  Mai XL  Ju SH  Deng G  Sun JH  Zhang HY  Yu H  Li G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0):679-684
目的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磁共振示踪细胞的标记物,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制备Fe2O3^-多聚左旋赖氨酸(PIJL)并体外标记EPCs。用2.5F球囊扩张兔右侧颈动脉,制作血管内膜损伤模型,进行EPCs局部移植。A组5只,移植Fe2O3-PLL标记的EPCs,B组5只,移植荧光标记的EPCs,C组5只为空白对照,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7d,所有实验兔行MR颈动脉扫描,并取受损伤血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与MR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PCs的Fe2O3^-PLL标记率〉95%,A组标记细胞移植后7d,MR扫描T2WI显示损伤血管壁明显低信号区,而B组和C组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损伤血管内膜有普鲁氏蓝染色阳性细胞黏附,B组损伤血管内皮有强荧光表达,C组损伤血管内皮无表达。结论利用1.5TMR仪进行活体成像技术,可示踪并检测磁粒子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损伤血管内皮的归巢、黏附及分布,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