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88膝)行初次TKA术的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使用TXA(TXA组)和使用安慰剂(对照组)两组。TXA组,在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给予15 mg/kg剂量的TXA;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1例失访(TXA组,5例;对照组,6例),剩下77例(TXA组,39例;对照组3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对其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下肢瘀斑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t=0.390,P〉0.05)、性别比(Х^2=0.127,P〉0.05)、合并疾病(Х^2=0.142,P〉0.0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XA组术后24 h引流量(t=6.512,P〈0.01)、总引流量(t=4.913,P〈0.01)、隐性失血量(t=5.980,P〈0.01)、总失血量(t=5.808,P〈0.01)、24 h D-二聚体值(t=18.401,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XA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1);TX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共1200 ml)和4例(共1400 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P〉0.05)。TXA组和对照组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均为3例(P〉0.05)。TXA组下肢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18.4%,P〈0.05)。结论静脉使用TXA,能够安全有效的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姬健钧  杨自权  赵永亮  谭利 《中国骨伤》2016,29(10):963-967
氨甲环酸作为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用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含量、输血率等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大量学者研究及探讨。但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氨甲环酸,目前还没有一种金标准策略。根据不同的用药剂量,氨甲环酸可以按药物体重比例使用或直接1.5 g或3.0 g使用;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氨甲环酸可以静脉滴注、局部应用以及口服用药;根据不同的使用时机,氨甲环酸可以术前、术中、术后或联合使用。在不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概率的条件下,选择更为科学的使用方法来发挥氨甲环酸的最大效用,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90例行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氨甲环酸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2~69(66.1±2.4)岁;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3~71(68.5±5.2)岁。记录术后48 h引流球中的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影响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28.3(22.8±7.9)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球中出血量为(110.0±52.1)ml,对照组为(123.0±64.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都未输血。。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不能显著减少微创单髁置换患者术后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联合使用氨甲环酸(TXA)和稀释的肾上腺素(DEP)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等指标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对照研究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包括初次TK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干预措施实验组为TXA+DEP,对照组为TXA。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经过全面严格筛选,共纳入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TXA+DEP可以减少病人平均总失血量[MD =-184.32,95%CI(-251.11,-117.52), P<0.01];平均减少隐性失血量[MD =-150.89,95%CI(-179.83,-121.95), P<0.00001];平均减少引流量[MD =-63.16,95%CI(-116.29,-10.02), P=0.02]。联合TXA+DEP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RR =0.51, 95%CI(0.28,0.93), P=0. 03];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 结论联合TXA+DEP能有效减少初次TKA的失血量和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初次行单侧TKA的病人,依照入院时间依次分配至A、B、C组,每组30人。A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B组采用静脉滴注,C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术后第1、3、5天复查血红蛋白(Hb)值,记录三组病人术后24 h内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天的Hb值较术前持续显著下降,B组下降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较术后第3天稍有升高,但Hb值仍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术后24 h,B组的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的输血率(3.3%)显著低于A组(20.0%)和B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单侧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手术出血和降低术后输血率有显著作用,且静脉联合局部注射用药效果更佳,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等指标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利用互联网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4期)、Ovid(1948年~2011年12月)、PubMed(1966年~2011年12月)、EM-BASE(1966年~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11年12月),检出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在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病人平均总失血量513.03 ml[95%置信区间(-678.26,-347.81),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94.03 ml[95%置信区间(-297.97,91.92),P=0.32]、平均术后出血量297.22 ml[95%置信区间(-772.50,178.05),P=0.22];氨甲环酸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危险度差值0.29,95%置信区间(-0.40,-0.17),P<0.01]、平均输血量0.99个单位[95%置信区间(-1.48,-0.49),P<0.01];两组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且并未增加术后DVT及P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66年至2008年8月)、PubMed(1966年至2008年8月)、EMBASE(1966年至2008年8月)、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年至2008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至2008年8月)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8年至2008年8月)中关于TXA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08年8月.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XA组与安慰剂组总失血量和输血单位采用加权均数差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症发生率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 共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TXA能够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出血量(加权均数差值-542.11,95%置信区间[-723.20,-361.01],P<0.001)和输血单位(加权均数差值-1.33,95%置倩区间[-1.70,-0.97],P<0.001),降低输血率(优势比0.11,95%置信区间[0.06,0.18],P<0.001),而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TXA能够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和输血单位,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骨蜡和氨甲环酸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减少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6例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按照骨蜡和氨甲环酸的使用情况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骨蜡和氨甲环酸均未使用;B组:仅使用骨蜡;C组:仅使用氨甲环酸;D组:联合使用氨甲环酸和骨蜡。对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总失血量、输血比例、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局部使用骨蜡和氨甲环酸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BMI、Hb、PLT、PT、APTT、手术时间和术中止血带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B组(728.84±240.15)ml、C组(570.55±235.12)ml和D组(531.99±167.55)ml,均明显低于A组(877.43±232.6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D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A组56.76%(21/37)、B组46.15%(18/3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30.43%(7/23)和D组24.32%(9/37)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之间在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蜡或氨甲环酸均能明显减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但氨甲环酸止血效果优于骨蜡;联合使用骨蜡和氨甲环酸,止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骨蜡,但并不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氨甲环酸;骨蜡和氨甲环酸没有增加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血栓形成等风险,不影响术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使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术中局部和静脉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组(A组,52例),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B组,53例),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D-二聚体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A组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值A组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术后第1、3天D-二聚体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联合使用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出血,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不同时限引流管夹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分为A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B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C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和D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4组。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瘀斑面积,并对4组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以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等情况出现。术后1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00),术后7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4,P=0.000);术后各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00);术后各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1,P=0.000);术后各组总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00)。术后7 d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总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5/160),而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同时术后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的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单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降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前瞻性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 mg/kg 氨甲环酸)和安慰剂组(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予引流管临时夹闭4 h。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术后24 h D-二聚体值、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7 d下肢静脉超声筛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77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氨甲环酸组39例,安慰剂组38例;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均匹配。术后12 h引流量为(142.6±202.1) ml(氨甲环酸组)和(257.4±245.3) ml(安慰剂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685.4±40.3) ml (氨甲环酸组)和(834.3±200.0) ml (安慰剂组)、总失血量为(962.2±286.2) ml (氨甲环酸组)和(1 168.4±455.4) ml (安慰剂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为(104.0±12.7) g/L(氨甲环酸组)和(96.0±13.4) g/L(安慰剂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为(11.8±1.5) mg/L(氨甲环酸组)和(22.1±3.4) mg/L(安慰剂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氨甲环酸组(2.6%,1/39)低于安慰剂组(18.4%,7/38)。术后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3%(4/39),安慰剂为7.9%(3/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术后第7天出现1例症状性肺栓塞。结论 TKA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按15 mg/kg单次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 h,可有效、安全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次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术后患肢屈髋屈膝位对减少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男33例,女57例;年龄61~85(72.3±6.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1~84(71.60±6.04)岁;BMI(26.04±1.95) kg/m~2;血红蛋白(128.57±5.98) g/L;上止血带前静脉滴注7.5 mg/k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再次静脉滴注7.5 mg/kg氨甲环酸,同时配合术后患肢屈髋30°~45°,屈膝60°~70°。B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1~85(72.03±7.47)岁;BMI(25.92±1.70) kg/m~2;血红蛋白(127.58±4.37) g/L;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15 mg/kg氨甲环酸。C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2~85(73.23±7.36)岁;BMI(26.07±1.49) kg/m2;血红蛋白(128.31±5.61) g/L;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D-二聚体(D-D)等指标,并观察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果:90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发生,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肺栓塞情况发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输血例数分别为2、8和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P0.001)。术后3组患者APTT、PT、PT-INR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止血带前及关闭切口后松止血带前2次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术后患肢屈髋屈膝体位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减少患者术后输血,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采用关节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45例患者术中采用TXA静脉滴注治疗作为静脉组;另外45例患者术中采用TXA关节腔注射治疗作为关节腔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无差异,P>0.05;关节腔组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血红蛋白(Hb)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Hb水平仍无差异,P>0.05。关节腔组、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13.33%,关节腔组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nexamic acid (TEA) treatment in reducing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for patients receiving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and to explor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afe protocol.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Cochran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meta-analyses. Onl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eligible for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s were adults who had undergone primary unilateral TKA. The Review Manager Database (RevMan version 5.0,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08) was used to analyze selected studies.

Results

Ninet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111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use of TEA reduce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by a mean of 290 mL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85 to −196], total blood loss by a mean of 570 mL (95% CI −663 to −478), the number of blood transfusions per patient by 0.96 units (95% CI −1.32 to −0.59), and the volumes of blood transfusions per patient −440 mL (95% CI −518 to −362). TEA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quiring blood transfusion (relative risk 0.39).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r other adverse events among the study groups.

Conclusions

Intravenous TEA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bloo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following primary unilateral TKA. Its applic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s or other adverse ev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在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医疗中心符合标准的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ml(含氨甲磺酸1 g)。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均夹闭引流管闭2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2、3、5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术后3 h的凝血指标,术后输血人数,术后3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人数、有无膝关节感染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总失血量(t=-5.29,P<0.01)、术后引流量(t=-5.3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量都有下降,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术后第2天(t=2.19,P<0.05)、第3天(t=2.07,P<0.05)及第5天(t=2.2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输血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输血率(27%)(χ2=4.356,P<0.05);置换3 h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PT(t=2.19,P<0.05)、APTT(t=-0.78,P<0.05)、TT(t=-1.69,P<0.05)及纤维蛋白原(t=-0.8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3月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膝关节感染。 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减缓血红蛋白的降低,减少对输血的需求,同时不增加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和1个q RCT,合计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63,95%CI(-0.81,-0.45),P0.000 01]及降低术后输血率[RR=0.28,95%CI(0.20,0.38),P0.000 01];2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不增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0.66,95%CI(0.24,1.84),P=0.43]。结论当前证据表明,TKA术中关节腔注射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