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分化程度及组织学表现。了解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规律有助于评估病人预后,为其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对于术前分期发现或高度怀疑有淋巴结受累的病人,应行胃切除术以切除肿瘤和适当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病人预后间的关系,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微创治疗、缩小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1例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早期胃癌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单发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6%(36/231),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7%(4/70),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9%(32/16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2 cm(P=0.038,OR=1.351)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P=0.027,OR=3.635)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人,其术后3年生存率为98.6%,显著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术前应用影像学技术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0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且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37例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早期胃癌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组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人中,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93.2%,显著优于淋巴结转移者;其中有1~3枚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8.9%;有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0%,(P〈0.05)。血行转移是早期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的主要类型。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术前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应重视早期胃癌病人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安徽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于2013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早期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是否有脉管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0.14%,其中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3%(1/70),黏膜下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5%(14/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脉管神经侵犯情况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有脉管神经侵犯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及有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判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459例接受D2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影响早期胃癌患者预后(χ~2=8.476,6.210,4.014,14.197,55.027,P<0.05).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对预后的影响越大.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适度地施行淋巴结清扫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谨慎地施行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5年4月至2006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对159例早期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应用ROC曲线选取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对病人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筛选出早期胃癌肿瘤直径最佳截点为23mm,其中肿瘤直径<23mm病人84例(小直径组),肿瘤直径≥23mm者75例(大直径组)。小直径和大直径组的术后5年存活率分别为98.8%和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全组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无淋巴结转移或浸润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病人,大直径组的5年存活率低于小直径组(P<0.01)。结论肿瘤直径大小的截点为23mm时,可显著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或浸润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特别是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119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直径<2 cm组、2 cm≤直径<4 cm组与直径≥4 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同时比较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等因素,P值分别为0.816及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其预后关系不明确,而肿瘤大小很可能是早期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规律关系。结果共89例早期胃癌病人纳入研究分析,所有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14.6%(13/89)。肿瘤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5.6%及22.0%,各型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9%(2/41)及22.9%(11/48),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高分化良好型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0.3%(3/29)、18.5%(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6例病人伴有脉管癌栓,其中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脉管癌栓对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影响(P <0.05),其比值比(OR)值分别为4.7、3.2、15.1和5.7。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转移与否同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癌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病人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467例早期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最大径,≤2 cm比>2 cm,P<0.01)、分化程度(分化良好比分化不佳,P<0.01)、浸润深度(黏膜层比黏膜下层,P<0.01)、淋巴管癌栓(无比有,P<0.0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浸润均是提示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等因素有关.确定早期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上述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上三分之一胃癌(upper third of gastric cancer,UTGC)病人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联合化疗UTG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Kaplan-Meier分析确定了OS和单变量分析,并用对数秩检验计算了曲线间差异的显著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来确定预后的准确性。结果 UTGC病人1、3、5年的OS分别为81.0%、47.6%和38.6%;单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9)、肿瘤浸润深度(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1)是5年OS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确定肿瘤浸润深度(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1)是UTGC病人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UTGC病人,肿瘤大小(P=0.023)、肿瘤浸润深度(P=0.002)和浆膜浸润(P=0.004)是5年OS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确定肿瘤大小(P=0.048)、肿瘤浸润深度(P=0.004)和浆膜浸润(P=0.031)是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远处转移或肿瘤复发的UTGC病人,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UTGC病人,肿瘤浸润深度和(或)淋巴结转移是5年OS、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θ���ܰͽ�ת�ƹ��ɼ�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有癌病人术后进行长期随访,对2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与13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3、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静脉侵犯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和80.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后者分别为96.1%和92.4%。结论 术前或术中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间行D2手术的36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肿瘤分化类型,其中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需综合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分化程度和性别等因素来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271例早期胃癌手术患者.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类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对淋巴结转移率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肿瘤浸润至黏膜层时,对于<3.0 cm且病理学分类为分化型的患者并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同样在<2.0 cm病理学分类为未分化型的患者中也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而当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所有分类中均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 建议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术前超声胃镜及病理筛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把握内镜切除术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112例早期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 多因素分析示,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脉管内瘤栓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分层分析示,年龄<60岁、侵犯黏膜下层、分化不良且合并脉管内瘤栓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脉管内瘤栓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肿瘤局限于黏膜内、分化型且无脉管内瘤栓者可行单纯内镜下切除,具有以上高危因素者,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加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0.0001)、有无脉管癌栓(P<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20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收治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是72.4%和92.5%。淋巴结转移≥4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1~3淋巴结转移者,分别是50.0%和84.2%。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应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早期胃癌血管增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早期胃癌VEGF家族的表达及肿瘤血管计数,并将其家族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EGF家族的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和C的表达与胃壁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阳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中,VEGF-A和C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VEGF-C表达阳性肿瘤多位于黏膜下(P<0.05)。VEGF-A、B、C与微血管计数有关,阳性表达肿瘤内血管计数明显增多(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C表达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对肿瘤组织进行VEGF-C的检测有助早期胃癌术式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女性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28例(20.59%)发生淋巴结转移。年龄、是否绝经、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与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绝经(P=0.028,OR=2.998,95% CI:1.128~7.966)、肿瘤浸润深度(P=0.015,OR=3.730,95% CI:1.289~10.787)是女性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女性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率为20.59%,未绝经女性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绝经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女性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186例早期胃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有无溃疡、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肿瘤数量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联合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86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1.8%(22/186)。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020)、组织学分型(P=0.013)、有无溃疡(P=0.013)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至黏膜下层(OR=3.370,95%CI:1.191~9.537,P=0.022)、未分化型(OR=3.325,95%CI:1.187~9.313,P=0.022)以及合并溃疡(OR=5.202,95%CI:1.144~23.662,P=0.033)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溃疡是作用最强的影响因素。联合上3个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无论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均未见淋巴结转移(0/41),未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者中仅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余各组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均有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未分化型以及合并溃疡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合并溃疡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最大;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可考虑行内镜下治疗,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因素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病程、术前CEA水平、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临床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均为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