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将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神经前体细胞(ciNPCs)。方法 HEFs重编程为ciNPCs涉及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小分子组合诱导阶段,常氧条件下,将HEFs在含有小分子化合物组合VCR(VPA,CHIR99021,Repsox)的KSR培养基中培养15 d,HEFs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致密细胞集落。第2阶段是特异性诱导ciNPCs,将形成的细胞集落胰酶消化后,低粘附板中悬浮培养,可以形成ciNPCs神经球。采用CM-DiI染料标记P3代ciNPCs,并将其移植于6-OHDA法制作的帕金森大鼠模型右脑内侧前脑束(MFB)区,检测ciNPCs在PD大鼠脑内微环境中的存活、迁移以及分化状况。结果 VCR组合诱导10 d细胞开始出现明显的聚集趋势,15 d时,形成致密的细胞集落。单层培养1×105/孔中大约形成40个克隆,且AP染色呈阳性。将细胞集落消化后,低粘附板中悬浮培养培养2 d,可见大量神经球形成,即为第1代ciNPCs(P1代)。ciNPC高表达神经前体细胞(NPCs)特异性标记物(Nestin、Pax6和Sox2),经体外神经特异性诱导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培养微环境和小分子组合(ATPV)对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在0.5%琼脂糖低粘附3D培养微环境和ATPV处理下,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形成3D球体,分别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3D环境下培养,随着成球培养时间的增长,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PC特异性标记基因的表达明显上升,表现出神经前体样细胞的特征,并且3D ATPV培养微环境明显提高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向神经前体样细胞的转化效率。结论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3D和3D ATPV微环境下,聚集成球培养后逐渐获得了干细胞特征并诱导为神经前体样细胞,暗示着成球培养和小分子微环境可以给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创造一种良性的细胞聚集微环境,诱导神经前体样细胞的产生,这将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细胞替代疗法带来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非整合质粒载体在体外将成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重编程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OPCs)。方法经外周静脉采集志愿者血液5 m L,利用Ficoll-Paquem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电转染携带外源基因(OCT4,SOX2,KLF4,C-myc,LIN28,Nanog)的质粒,然后在加有化学小分子的特定培养基中分三步培养。结果转染后30 d左右,可以获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阳性的早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Pre-OPC),该细胞能传20代以上,继续分化30 d左右可以获得表达O4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结论利用非整合质粒载体携带外源基因可以将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较短期时间内重编程为具有增生能力的早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且能继续分化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大鼠胎脑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大鼠胎脑侧脑室内移植后的移行和分布。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用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或BrdU标记,移植到孕期为16~18d的胎鼠侧脑室内,检查出生后不同时期脑组织中移植细胞的分布和移行。结果成功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细胞聚集形成神经球,呈悬浮状态,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巢蛋白,这种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可以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移植到胎鼠脑内,人类胚胎神经前体细胞广泛移行并分布于宿主的脑组织中,结合到大鼠的前脑、中脑和后脑,形成广泛的嵌合现象。结论神经干细胞可以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移植到发育期的脑内,能够整合到脑组织中,形成广泛的嵌合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Muse细胞,体外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为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种子细胞。 【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从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其进行鉴定;体外扩增、传代6次后利用Muse细胞特征性的SSEA-3/CD105分子表型阳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从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分选出Muse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干细胞成球特性;对Muse细胞进行胰蛋白酶孵育,分析其应激耐受能力;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Muse细胞的多能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对Muse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方向进行体外诱导,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的干细胞成球情况,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并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结果】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基质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90表达阳性、CD45和CD11b表达阴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从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分选出约0.5%的Muse细胞进行培养,细胞聚集成球,悬浮生长,表现为胰蛋白酶耐受;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Muse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记物Nanog、Oct4、Sox2阳性;体外诱导Muse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方向分化,观察到细胞成球现象,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βIII-tubulin。 【结论】 从成人骨髓中成功分离出Muse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经体外诱导形成神经前体细胞,为以后组织工程移植修复神经损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Forskolin、SB431542、DMH1、CHIR9902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类神经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培养细胞至第3代,以含有Forskolin的神经元培养基预诱导1?d,再以含有Forskolin、SB431542、DMH1、CHIR99021的神经元培养基正式诱导3?d。以神经元培养基为对照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类神经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BMSCs以梭形细胞为主,可见长短不一的突起;经流式细胞仪鉴定,CD90、CD105表达呈阳性,而CD34和CD45表达呈阴性。诱导后,细胞有神经样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检测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阳性表达,诱导3?d后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NSE、Nestin和SOX1表达增多(P?<0.05)。结论 小分子化合物组合(Forskolin、SB431542、DMH1、CHIR99021)可诱导BMSCs类神经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NPC)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在大鼠iPS细胞培养到悬浮类胚体阶段加入维甲酸(RA)诱导分化,对分化获得的细胞,分别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PC标志物、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增殖能力、并通过大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对其存活、整合情况及分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经诱导分化获得的细胞能够在贴壁培养条件下形成Rosette结构、表达NPC标志物并且绝大多数呈BrdU阳性,移植到大鼠视网膜下腔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大鼠iPS细胞能够通过悬浮EB加RA诱导的方法分化为NPC,有可能作为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RK)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预处理后 ,分别加入BrdU(10μmol)和bFGF(2 0ng/ml)进行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海马神经前体细胞DNA合成和磷酸化ERK1/ 2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bFGF进行培养的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BrdU阳性标记率为(19.5± 3.2 ) % ;对照组为 (10 .5± 1.4 ) %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 ,Westernblot方法测定结果表明bFGF刺激后 ,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磷酸化ERK1/ 2活性升高 ,15min时为峰值 ,6 0min后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 bFGF通过激活ERK1/ 2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胞核内DNA的合成 ,进而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6-羟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定点移植对改进型P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0HDA双点微量注射于大鼠左侧大脑制备P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神经诱导,神经前体细胞恼内移植,移植后PD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改进注射方法后P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为73.3%,较常规制备方法明显提高;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使用6-OHDA双点注射选择性破坏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建立较稳定的且成功率较高的PD模型。小鼠ES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使用加入bFGF(20n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 加入bFGF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可表达Nestin,具有稳定连续的克隆增殖能力。经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论 本实验分离的培养细胞具有可在体外稳定自我复制、大量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是理想的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碘对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碘Ⅰ组、高碘Ⅱ组,分别以含碘量为5、5000、10000μg/L的自来水及普通饲料喂养6个月断头处死,观察皮质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引起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NOS活性及NO含量显著降低,但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皮质组织bcl-2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升高。结论长期高碘可诱导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NOS活性及NO含量降低以及bax基因过度表达、bcl-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长期高碘对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断乳1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高碘Ⅰ组、高碘Ⅱ组,分别以含碘量为5μg/L、5000μg/L、10000μg/L的自来水及普通饲料喂养6个月,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皮层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e,NOS)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碘Ⅰ组、高碘Ⅱ组的血清TT3、TT4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观察,高碘组神经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成块状,聚集在核膜边缘,形成新月状、马蹄状等不规则形态,核膜内陷、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碘组引起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高碘组NOS活性及NO含量显著降低,但两个高碘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高碘可诱导大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其机制可能与NOS活性及NO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SD大鼠海马胚胎神经干细胞,从而获得神经干细胞系。实验分为BDNF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培养后12 h和24 h对神经干细胞NCAM的表达进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检测,图象分析NCAM阳性个数、胞体面积、细胞周长。结果:来源于胚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较强且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能够表达NCAM,且BDNF组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观察发现BDNF组NCAM的各项参数值在24 h明显高于12 h(P〈0.05)。结论:BDNF能促进NCAM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自大鼠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Percoll法进行BMSC分离、纯化及鉴定。取第5代细胞,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诱导。方法一(BHA组):200μmol/L丁羟基茴香醚(BHA)、10 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2%二甲基亚砜(DMSO)联合诱导细胞;方法二(RA组):全反式维甲酸(RA)和β-巯基乙醇(β-ME)联合诱导细胞。同时设正常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BHA组诱导5 h,细胞即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出现胞体回缩、突触伸展等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而RA组诱导1周未出现神经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种方法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β-tubulin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BHA组与RA组表达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和71.6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表达NSE,诱导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的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以及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后定向诱导培养2周。以CD34、CD133、VEGFR-2、vWF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法以及Dil-acLDL结合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结果:贴壁细胞经培养诱导后3d开始伸展,4~7 d形成细胞集落,10~21 d增殖加速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并出现条索状结构且呈"微血管样"排列生长。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D34、CD133、VEGFR-2、vWF阳性,Dil-acLDL联合FITC-UEA-1双染阳性。结论: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部分内皮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NECL1表达缺失的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探讨神经黏附分子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在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通过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观察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外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检测证明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不同培养密度的U251细胞,对NECL1恢复表达后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NECL1表达缺失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恢复NECL1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受到了抑制. NECL1恢复表达的U251细胞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神经黏附分子NECL1作为一个潜在的胶质瘤抑制因子,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同时,NECL1具有诱导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在诱骨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r MSCs)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 ,保留贴壁细胞传代 ,观察、测试在培养液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 (Dex) 10 - 8mol/ L、β-甘油磷酸钠 (β- GP) 10 mm ol/ L,抗坏血酸 (AA) 5 0 μg/ ml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 ,r 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 ,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利用 MTT法和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增殖的结果表明 ,传代次数增加 ,r MSCs的增殖活性升高。成骨诱导剂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 ,而且对多次传代细胞促增殖作用明显。成骨诱导剂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 ,在诱导 3周时即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非诱导条件下 MSCs的碱性磷酸酶 (AL P)水平会随传代而升高。传 3代 r MSCs的 AL P的表达较弱 ,诱导一周后 AL P的表达明显升高 ,超过未加诱导剂的传一代大鼠成骨细胞 (OB)的 AL P表达。结论 本实验表明所培养的 r MSCs仍处于低分化水平 ,具有骨祖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为深入研究其增殖分化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生24小时内大鼠端脑及中脑部位分离NSC,采用体外无血清悬浮培养,以获得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NSC;通过单细胞克隆实验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SC标志物nestin表达及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用细胞计数法研究其生长特点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获得的NSC能在体外长期生存,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表达nestin,体外传代至10代细胞数量扩增了40倍。结论成功地从新生大鼠端脑和中脑中分离得到了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的N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