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畸形青少年患者使用隐形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在矢状向、垂直向及牙齿测量数据方面的改变。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口腔正畸科,使用时代天使隐形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以下颌后缩为主要病因的骨性Ⅱ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畸形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1.4 ± 2.3)岁],调取其导下颌前伸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功能矫治前后的颌骨及牙齿差异。 结果隐形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治疗后A点后移,SNA由(83.5 ± 3.1)°减小到(82.7 ±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P = 0.013);B点前移,SNB由(77.7 ± 3.3)°增大到(78.4 ± 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P = 0.027);ANB由(5.8 ± 1.9)°减小至(4.2 ±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5,P<0.001);U1-SN由(111.1 ± 6.9)°减小到(104.7 ±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6,P<0.001),上前牙内收;L1-MP由(99.7 ± 5.5)°增加到(102.3 ±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3,P = 0.003),下前牙唇倾。垂直向U6-PP、L6-MP分别由(19.6 ± 1.9)、(27.6 ± 3.0)mm增加到(20.3 ± 2.4)和(28.8 ± 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6-PP = -3.1,PU6-PP = 0.004;tL6-MP = -5.3,PL6-MP<0.001),表明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伸长;面下1/3比值ANS-Me/N-Me由(52.6 ± 1.4)%增高至(53.5 ±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5,P<0.001);下颌平面角GoGn-SN由治疗前(31.1 ± 5.8)°增加至(32.1 ±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P = 0.046)。 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畸形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可促进颌骨矢状向改建,改善面型,同时协调面下1/3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QoL)的影响,为矫治前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3副的患者60例,分别在治疗前(T0)及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后首次复诊时(T)现场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并回收,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前和矫治初期患者OH-QoL的差异。 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前(T0)和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初期(T)量表得分,其中影响发音(T0= 0.81,T= 2.68;t= 4.159,P= 0.0142)、味觉变差(T0= 0.64,T= 1.60;t= 3.483,P= 0.0253)、出现过明显疼痛(T0= 0.52,T= 2.82;t= 6.388,P= 0.0031)、吃什么东西都不舒服(T0= 0.72,T= 1.79;t= 6.288,P= 0.0033)、不能很好的休息(T0= 0.32,T= 1.34;t= 4.560,P= 0.0103),5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初期患者的OH-QoL与治疗前比较,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功能限制、生理性疼痛、心理障碍三方面,建议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介入健康指导,预防性降低矫治对患者OH-QoL的影响,提高矫治积极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隐形前导矫治器矫治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至2021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畸科经隐形前导矫治完成的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30例, 其中男性15例, 女性15例, 年龄(11.6±0.9)岁。应用Pancherz分析法评估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参数,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矫治前后骨骼及牙齿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下颌骨颏前点前移(3.13±0.89) mm(P=0.029), 长度增加(4.14±2.18)mm(P<0.001), 下颌升支长增加(4.09±1.58) mm(P=0.018), 下颌体长增加(4.25±2.87) mm(P=0.001), 髁突位置后移(1.03±0.79) mm(P<0.001)。SNB增加(1.96±2.56)°(P<0.001), ANB减小(2.03±1.32)°(P<0.001), Wits值减小(2.90±1.72) mm(P<0.001)。上中切牙舌向倾斜(4.06±4.88)°(P<0.001);下中切牙唇向倾斜(1.23±0.40)°(P<0.001)。治疗后覆盖减小(4.3...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与常规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拟行前牙美学修复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患者先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进行空间管理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常规修复治疗。根据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牙齿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Ryge评价标准改编的评分系统,对两组修复体美观性进行评分;由患者本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最终的修复效果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63,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的分布不同,研究组牙齿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70,P < 0.05)。(2)研究组修复体美观性评分为(1.278 ± 0.286)分,低于对照组[(2.340 ± 0.808)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23,P < 0.05)。(3)在修复体形态、与邻牙协调程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修复体颜色方面,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可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无托槽矫治在前牙美学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与常规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拟行前牙美学修复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患者先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进行空间管理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常规修复治疗。根据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牙齿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Ryge评价标准改编的评分系统,对两组修复体美观性进行评分;由患者本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最终的修复效果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63,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的分布不同,研究组牙齿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70,P < 0.05)。(2)研究组修复体美观性评分为(1.278 ± 0.286)分,低于对照组[(2.340 ± 0.808)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23,P < 0.05)。(3)在修复体形态、与邻牙协调程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修复体颜色方面,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可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无托槽矫治在前牙美学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下颌后缩患者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应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 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 检验分析。结果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治疗6-8个月后,18例患者的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其中B点前移(2.9±3.1) mm,ANB角减小(2.5±1.2)°,前牙覆盖减小(5.0±2.8) mm,磨牙关系由远中关系改为中性关系,平面角增加(4.3±2.2)°,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Ⅱ类咬合关系和下颌后缩面型。  相似文献   

7.
文斌  张铭  刘媚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3):147-150
目的探讨活动翼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以上2种矫治器进行矫治,对2组各治疗阶段所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牙颌组织头影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直丝弓矫治器组相比,活动翼托槽组在排齐、整平牙列和关闭间隙阶段所用时间明显减少,而在精细调节阶段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前移量减少,上下前牙更为直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颌骨关系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直丝弓矫治器相比,活动翼托槽矫治器可以缩短整体治疗时间,但其对前牙转矩的控制及牙列的精细调节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切牙牙根的吸收状况。方法 选择使用不同矫治器的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30例,其中传统MBT托槽、自锁托槽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各10例,共计240颗切牙。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并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Mimics软件以及3-Matics软件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 传统MBT托槽组和自锁托槽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以及侧切牙的牙齿长度(L)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上下颌中切牙及上颌侧切牙的牙齿长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下颌侧切牙治疗前后的牙齿长度无显著变化。而三组之间的对比,上下颌中切牙牙齿长度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上下颌侧切牙的牙齿长度减少量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平均牙齿长度变化为(-0.37±0.11)mm,显著小于传统MBT托槽组(-1.32±0.47)mm及自锁托槽组(-1.05±0.38)mm。在牙根吸收区域的比较上,各组均表现为腭侧吸收多于唇侧吸收,近中吸收多于远中吸收。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可有效降低切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s)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中选取符合排纳标准的患者共34例,年龄(20.1±7.2)岁。使用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评价矫治效果,并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变化,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结果:根据ABO-OGS临床评测标准进行评价,34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通过率为55.88%,可能通过率为97.06%。与矫治前相比,U6-PP距、U1-PP角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非减数矫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 SanderⅡ型矫治器治疗青少年下颌后缩者颅面软硬组织的改善情况,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青少年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男6例,女9例),采用 SanderⅡ型矫治器矫治,比较其治疗前、后 X 线头影测量的28项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SNB、B-OLP、Pg-OLP、Ii-OLP、Ms-OLP、Mi-OLP、N-Me、ANS-Me、S-Go、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颏厚度均显著增加;ANB、覆盖、H 角、U1-E 线距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N-MP、SN-OL 和Y轴无改变。结论:SanderⅡ型矫治器可有效地促进下颌骨健康的生长发育,通过协调上、下颌骨位置而有效的改善下颌后缩面型。  相似文献   

11.
王玉华  王林  王威  王珊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1,41(5):418-423
目的 探讨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变化与下颌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使用Twin-Block 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Forty例作为研究组,不矫治或仅戴用前庭盾的骨性Ⅱ类青少年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拍摄 CBCT,对照组两次CBCT拍摄间隔1年左右。利用 Dolphin 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及下颌骨研究指标,对两者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下颌骨位置变化与上气道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下颌骨长度(r=0.351)、下颌体长度(r=0.382)、前面高(r=0.355)及后面高(r=0.321)的变化量与LR-硬腭变化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促进青少年的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同时,增大腭咽横径,扩大上气道容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 畸形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疗效。 方法选取高角型开 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 ~ 30岁,平均24.5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均采取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头影测量指标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 恢复正常,面型得到明显改善。SNA角减小1.6°(P<0.001),SNB角减小0.5°(P = 0.038),ANB角减小1.1°(P<0.001),GoGn-SN角减小1.7°(P<0.001),U1-NA减小3.7 mm(P<0.001),L1-NB减小1.8 mm(P = 0.001),U1-L1角增加16.6°(P<0.001),U1-SN角减小8.2°(P<0.001),OPP-SN角减小5.3°(P = 0.012),FH-PP角减小0.9°(P = 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PP减小0.6 mm(P = 0.091),L1-MP角减小0.6°(P = 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高角型开 畸形能有效进行垂直向控制,使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上颌拥挤前突拔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上颌拥挤前突患者,分别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固定矫治器完成拔牙矫治,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T0)和治疗后(T1)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侧貌均改善明显,各软组织指标(UL-E Line, LL-E Line, H角,鼻唇角)改变趋势相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上下切牙凸距和唇倾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其中U1-NA、L1-NB凸距减少量(T1-T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1-PP、U1-NA、L1-NB、L1-MP角度减少量(T1-T0)隐形组明显大于固定组(P<0.05)。治疗后隐形组上下切牙角度指标略小于正常值,固定组各角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两组上颌第一磨牙均发生前移,隐形组磨牙前移量(3.51 mm)明显大于固定组(2.83 mm)(P<0.05)。隐形组治疗后SN-MP、...  相似文献   

14.
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年青成人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年青成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下颌后缩的年青成人患者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应用Forsus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Forsus矫治器治疗4~6个月后, 12例患者的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其中B点前移( 2.2±1.0) mm,ANB角减小( 2.4±1.0) °,前牙覆盖减小(4.6±1.1) mm,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关系由远中关系改为中性关系.结论 Forsus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下颌骨前移,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年青成人患者的Ⅱ类咬合关系和下颌后缩面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F组)与肌激动器(A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2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进行功能性矫治,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F组治疗时间(20.5±2.1)个月,A组治疗时间(26.6±2.7)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病例治疗后患者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前牙覆盖减小,磨牙关系纠正为Ⅰ类关系。SNB增大,ANB减小,以上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治疗后,平面的变化A组较明显。结论: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均可以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显著改善Ⅱ类咬合关系和下颌后缩面型。两者的矫治效率和矫治疗效均无明显差异。肌激动器组的双期矫治在治疗时间上明显长于改良式Forsus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儿童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分析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测量治疗前后的上气道线距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检测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结果 Twin-block治疗前后,ss/OLP、pg/OLP明显增大, Co/OLP和前牙覆盖明显减小, Go-Me长度明显增加,磨牙关系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气道测量值Adl-PNS、Ad2-PNS、Mcnamara线、U-MPW、TB-TPPW治疗后均有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地改善骨性Ⅱ类患者的咬关系和侧貌,可以有效增加上气道各段前后径长度,这些变化主要由髁突前移导致的下颌骨生长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17.
曹伟清  林汤毅  吕冬 《口腔医学》2023,43(3):242-247
目的 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MA(mandibular advance)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至常熟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19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12.32±1.51)岁。10例患者经MA导下颌向前治疗。9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矫治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X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NB、L1-NB、L1-NB距、L6-MP距、Z角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Co-Go、Co-Gn、SL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NB、U1-SN、U1-NA、U1-NA距、L1-MP、FCA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SE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MA可以促进下颌发育,矫治下颌后缩畸形,改善骨性畸形和侧貌;且可以维持下前牙唇倾度及下颌平面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 ± 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 ± 3.13)mm(P = 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 ± 1.86)mm(P<0.001)。结论 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eadgear-aetivator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的5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分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所得角度和线距,采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增大,H角、上唇和下唇突角、上唇颏突角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adgear-aetivator矫治器治疗可使软组织颏部前移,上、下唇凸度明显减小,从而改善下颌后缩患者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铸造固定式功能矫治器矫正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36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8例。研究组采取铸造固定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矫正治疗,对照组采取铸造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正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和功能矫治完成后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椅旁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椅旁操作时间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铸造固定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矫正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效果与铸造Herbst功能矫治器相当,但临床操作上前者明显比后者更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