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及构建预后列线图,同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下载2010—2018年间诊断为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经过手术切除的1662例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信息。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病人按照3∶1分为训练队列(1246例)和验证队列(416例)。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1、3、5年的总生存率(OS)的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确定列线图预测的准确性和判别能力。结果 年龄、肿瘤直径、临床TNM、病理学分级、婚姻状态5个指标均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了1、3、5年OS的列线图。训练队列中列线图的c-指数为0.730(95%CI 0.694-0.766),高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临床TNM分期系统 0.628(95%CI 0.588-0.668);验证队列列线图的c-指数为0.737(95%CI 0.680-0.794),高于AJCC 临床TNM分期系统 0.584(95%CI 0.516-0.652)。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TNM、病理学分级、婚姻状态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能较准确地显示男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病人预后,有利于进行临床个体化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Ⅳ期结直肠癌78例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8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姑息性手术治疗组73例,未手术组5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多发性转移、CEA水平升高和未化疗是Ⅳ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53例无肿瘤外科合并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原发灶切除组和未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2个月和10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8),而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是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无外科合并症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不能改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经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治疗腹膜转移结直肠癌(PMCRC)病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CRS+HIPEC治疗的146例PMCRC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腹膜转移。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并与腹膜表面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SDSS)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6(8~30)个月,PMCRC病人3年无病存活率(DFS)为30.8%。年龄、肿瘤pN分期、腹膜癌病指数(PCI)评分及肿瘤组织学类型为PMCR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根据这4项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DFS的一致性指数明显高于PSDSS评分系统(0.712 vs. 0.683),且与实际DF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年龄、肿瘤pN分期、PCI评分及肿瘤组织学类型4项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的预测经CRS+HIPEC治疗PMCRC病人DFS的列线图模型,准确度高,区分度明显优于PSDSS评分系统,且与实际DF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临床治疗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6.
张硕  王施杭  王越  那傲 《护理学杂志》2023,28(11):1-4+9
目的 建立与验证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识别躁动高风险患儿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收集全麻手术的1~6岁患儿651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59)和验证组(n=192),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建模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建模组和验证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苏醒期发生躁动160例(建模组113例,验证组47例),躁动发生率2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手术科室、身体约束、麻醉方式、镇痛治疗、留置尿管是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6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的校正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验证组为0.827。结论 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术后躁动高危患儿提供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2018年 7月于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 1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访期间患者肝转移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无肝转移组( n=97)和肝转移组( n=5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1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97例患者未出现肝转移,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为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肝转移(BCLM)患者预后较差,其预后因不同因素而有较大差别。关于BCLM预后的研究很少,且目前缺乏准确预测BCLM的预后的手段。因此,本研究构建列线图来预测初诊BCLM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OS)和特异性生存率(CSS),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在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6年的初诊为BCLM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纳入研究病例共1 994例,按7∶3比例随机分配为建模组(1 398例)和验证组(596例),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影响BCLM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影响B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OS和CSS的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和校正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可靠性。结果 年龄、种族、婚姻、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手术、化疗、骨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是B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这些因素均用于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OS的一致性指数为0.709、0.731,建模组和验证组CSS的一致性指数为0.709、0.732。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所构建的列线图预后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初诊BCLM患者预后状态,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初诊初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83例临床资料,记录患者5年随访生存结局,利用ROC曲线选取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PNI值为截断值,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83例中位随访时间13(9~25)个月,44例死亡。ROC曲线选取PNI值为50.4,约登指数为1.31,分为低PNI组44例(PNI50.4,53.01%),高PNI组39例(PNI≥50.4,46.99%)。低PNI组的OS、PFS较高PNI组明显缩短(P=0.005、0.018)。PNI50.4、未行根治手术、肝多发转移、年龄≥60岁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NI50.4、未行根治手术是PF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结论治疗前PNI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CHC)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04-2018年诊断为CHC 531例病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列线图,验证并比较列线图和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预测效能。结果肿瘤大小、治疗方式、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和肝纤维化是CH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C-index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77(95%CI 0.752-0.803)和0.734(95%CI 0.689-0.779),1、3、5年总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RO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45、0.873、0.854和0.790、0.871、0.871。与AJCC分期相比,列线图C-index和AUROC更高,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更低。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校准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比AJCC分期净收益更高。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肝移植病人预后优于肝切除病人(5年总生存率:64.5%vs. 36.5%,P=0.010)。结论列线图能个体化预测CHC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资料完整并行手术治疗的12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7.2%,35.6%及21.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是否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手段,综合治疗是病人达到R0切除、改善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乳头状膀胱癌(MPB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为其建立可以个体化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168例MP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采用log-rank检验评价生存差异的显著性;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CSS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R软件整合所有具有独立预测意义的变量生成列线图,并采用Bootstrap法计算C-index、绘制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年龄75岁、黑人患者、婚姻状况异常、T_3和T_4期、≥N_1期和M_1期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盆腔淋巴结清扫是独立保护因素。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患者预后,且其区分度优于TNM分期系统(0.745 vs.0.652)。结论:本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了国内外首个可以个体化预测MPB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且经内部验证,其预测性能良好。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设计临床试验并促进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弥漫型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并构建预后列线图,并验证其预测准确性。方法 :从SEER数据库收集2006—2018年病理诊断为弥漫型胃癌的28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队列(1439例)和验证队列(1438例)。利用单因素Log-rank及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后列线图,预测1、3、5年的总生存期(OS),使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确定列线图预测的准确性和判别能力。结果:年龄、T、N、M、TNM、手术状态、化疗状态7个指标均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了1、3、5年OS的列线图。训练队列中列线图的c-指数为0.750(95%CI:0.734~0.766),高于TNM分期系统0.658(95%CI:0.639~0.677);验证队列列线图的c-指数为0.753(95%CI:0.737~0.769),高于TNM分期系统0.679(95%CI:0.503~0.697)。校准曲线表明了列线图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预后列线图能够准确预测弥漫性胃癌患者预后,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弥漫型胃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患者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CR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 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实施CRS的100例结直肠癌及阑尾黏液腺癌来源的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器官切除数量、腹膜切除数量、失血量等)。全组男性53例, 女性47例;中位年龄52.0(39.0~61.8)岁;同时性腹膜转移患者52例, 异时性48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患者52例;原发肿瘤位于左半结肠43例, 右半结肠28例, 直肠14例, 阑尾黏液腺癌来源15例。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围手术期Ⅲ级以上定义为严重不良事件(SAE)],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AE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效能。结果全组中位腹膜癌指数(PCI)评分为16(1~39)分。68例(68.0%)手术患者达到完整肿瘤减灭程度(肿瘤减灭...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结直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一般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对众多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结节、分化程度、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灶大小及数目、肝外器官转移、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全身药物治疗等。因此,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药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等治疗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存活率。由众多因素组合起来的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肾细胞癌发病相关基因,并联合临床指标构建可预测肾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联合指标预后列线图,为肾癌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在TCGA数据库中进行验证并进行基于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的模块建立。同时于TCGA数据库中利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基因及肾癌预后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log-rank检验评价不同亚组生存差异的显著性;运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OS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R软件整合所有具有独立预测意义的变量绘制可以个体化预测3年和5年OS的列线图,并采用Bootstrap法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图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通过GEO筛选出DEGs380个,在TCGA数据库汇中验证overlapping基因28个,与肾癌OS相关基因为SLC22A8及TNFAIP6(P0.05)。病理等级≥G_3、T_3和M_1期、SLC22A8基因表达值≥4.50、TNFAIP6基因表达值≥11.20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其预测3、5年OS的AUC分别为0.793和0.740,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的3、5年OS分别与实际3、5年O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了10个肾癌发病相关基因,并纳入预后评估的模型,建立了一种联合指标肾癌预后预测模型,为临床中肾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建立骨肉瘤预后预测模型列线图,并验证其准确度。方法 收集1998至2008年确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235例骨肉瘤患者组成建模组,2009年的55例骨肉瘤患者组成验证组。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子;然后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内部验证运用Bootstrap法,外部验证运用验证组,一致性指数(C-index)用来评价模型准确度,并绘制出列线图预测和实际观察的五年生存率校准曲线。结果 建模组和验证组五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6.1%±6.7%和61.8% ±12.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性骨折、入院时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术后化疗次数是独立预后因素。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的五年生存率有很好的一致性。列线图预测五年生存率的C-index为0.74(95%CI,0.70~0.78),明显高于Enneking分期系统。应用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列线图、Enneking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的C-index分别为0.71、0.54和0.56,提示列线图比Enneking分期及AJCC分期的预后预测准确性更高。结论 成功建立的预测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列线图能实现个体化预测,且与其他预后预测系统相比更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 1期结直肠肿瘤肝转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 方法: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的T 1期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 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发生肝转移与未发生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将患者按6∶4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中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共纳入28 258例T 1期结直肠肿瘤患者。对是否发生肝转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癌胚抗原(CEA)升高、更大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存在癌结节这5个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已发生肝转移的T 1期结直肠肿瘤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原发部位、人种、化疗以及手术治疗是独立预后因素( P<0.05),基于此5个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训练集1、3、5年生存率的时间依赖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797、0.729,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749、0.857、0.871;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校准曲线均位于45°斜线附近。 结论:神经内分泌肿瘤、CEA升高、更大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存在癌结节是T 1期结直肠肿瘤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原发部位、人种、化疗以及手术治疗是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以上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胃癌其因具有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等特点而导致患者往往具有较差的临床预后,其中胃癌肝转移(GCLM)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对于GCLM的预后评价手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利用SEER数据库分析GCL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风险因素,从而建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评估模型,以提升对患者个体化预后的评估能力。 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5年确诊的GC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纳入研究病例共2 554例,按7:3比例随机分配为建模集(1 790例)和验证集(764例),比较建模集与验证集中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差异,用Cox等比例回归模型与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别筛选出GCLM患者总体生存期(OS)与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建模集Cox或Fine-Gray风险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及AIC因素优化的结果,构建预测GCLM患者OS或CSS的列线图模型。最后,采用一致性指数、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的可靠性。 结果: 建模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化疗、肿瘤分级、原发灶切除和原发灶数目是影响GCLM患者O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化疗、肿瘤分级、原发灶切除和原发灶数目是影响GCLM患者CS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指标分别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价,预测OS与CSS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均明显高于AJCC-TNM分期系统(建模集:0.706 vs. 0.560、0.670 vs. 0.554;验证集:0.769 vs. 0.534、0.744 vs. 0.518),并且ROC曲线分析亦展示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最后,校正曲线分析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OS或CSS的生存率与实际观察值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GCLM患者OS和CSS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GCLM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1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8例,女386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观察指标:(1)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2)随访情况。(3)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4)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内部验证。病人术后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随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随访5年,了解病人的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淋巴结转移概率预测列线图。采用校准度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结局发生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一致程度,以一致性指数(C-index)表示。采用Bootstrap方法评价模型性能,得出校准度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计算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1)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914例病人中,直接手术687例,内镜切除后补救手术227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pT1NxM0期结直肠癌;肿瘤长径为(2.3±1.2)cm;肿瘤病理学类型腺癌为865例,黏液性腺癌为4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727例,低未分化187例;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 633例,<1 000 μm 281例;神经脉管侵犯110例,未受侵犯804例;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枚(1~48枚);N分期为N0期804例,N1期98例,N2期1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人。(2)随访情况:914例病人中,886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5个月(1~129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转移24例。914例病人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为4.8%,中位复发时间为17.0个月,肝脏为最常见的肿瘤复发部位,占比为58.3%(14/24)。914例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2%。804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6.3%,110例有淋巴结转移病人为8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P<0.05)。(3)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CA19-9、肿瘤分化程度、黏膜下浸润深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56、3.25、2.21、2.68、3.39,95%可信区间为1.41~4.67、1.22~8.66、1.43~3.41、1.56~4.88、2.10~5.4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23、3.47、2.01、2.31、2.91,95%可信区间为1.02~4.15、1.08~10.87、1.03~3.27、1.40~4.47、1.64~5.13,P<0.05)。(4)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内部验证: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预测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得分分别为59、100、48、67、92分。根据每项临床病理因素评分,加和得总分后评估淋巴结转移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淋巴结转移预测能力,其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4~0.75,P<0.05)。Bootstrap法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C-index值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5~0.75)。校准度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淋巴结转移概率具备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计算模型的拟合效果好(χ2=1.61,P>0.05)。结论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预测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