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出院白血病化疗患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0 d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焦虑分量表(HAD-A)和抑郁分量表(HAD-D)]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HAD-A(7.02±1.34)分、HAD-D(5.21±1.2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89±1.52)分、(7.24±1.38)分,有统计学差异(t=9.395、7.128,P<0.000)。干预后观察组ESCA(110.87±13.51)分,高于对照组的(98.76±13.24)分,有统计学差异(t=4.246,P<0.000)。观察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有统计学差异(χ2=4.062,P=0.044)。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缓解PICC带管出院白血病化疗患儿家属消极情绪,提升家属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杜晓培  王婷婷 《中国校医》2020,34(10):761-763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搭桥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5.62±5.51)分、SAS评分(36.51±5.78)分均低于对照组[(42.13±4.76)分、(44.33±4.43)分],(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29.84±4.72)分高于对照组(24.64±4.58)分,(t=5.124,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助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管理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观察组实施微信随访专科化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Piper 癌因性疲乏自评修正量表(the revised-Piper Fatigue Scale,RPFS)、Spitzer 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食管癌化疗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ES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35.63±5.29 vs. 30.02±6.13)、(36.42±5.21 vs. 30.98±4.12)、(40.42±4.36 vs. 36.71±6.46)、(50.42±4.46 vs. 45.98±5.75)、(152.09±20.76 vs. 127.09±19.11)](t=5.377, 6.316, 4.798, 4.744, 6.850, P<0.05);认知疲乏、行为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RP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2±2.21 vs. 4.08±2.12)、(3.12±1.04 vs. 4.11±1.06)、(3.42±2.43 vs. 4.98±2.45)、(3.26±0.98 vs. 4.21±0.97)、(13.28±4.28 vs. 17.45±4.27)](t=2.173, 5.163, 3.500, 5.333, 5.340, P<0.05);活动能力、健康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生活感受、S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63±0.29 vs. 1.32±0.23)、(1.52±0.21 vs. 1.43±0.22)、(1.82±0.16 vs. 1.41±0.17)、(1.72±0.16 vs. 1.38±0.15)、(1.87±0.22 vs. 1.45±0.23)、(8.77±1.22 vs. 6.71±1.21)](t=6.459、2.293、13.610、11.989、10.224、9.280, P<0.05)。 结论 微信随访管理有助于促进食管癌放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根据Piper修正量表(RPF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疲乏组(RPFS 0分,n=9)、轻度疲乏组(RPFS 1~3分,n=6)、中度疲乏组(RPFS 4~6分,n=28)、重度疲乏组(RPFS 7~10分,n=17)。采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各组患者的健康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癌因性疲乏与SF-36评分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术后化疗无疲乏组、轻度疲乏组、中度疲乏组、重度疲乏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s=-0.421,P=0.000;Rs=-0.418,P=0.000;Rs=-0.452,P=0.000;Rs=-0.389,P=0.012)。单因素分析显示:RPFS评分与年龄、文化程度、患病前吸烟、TNM分期、抑郁以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患病前饮酒、化疗疗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TNM分期(Ⅲ~Ⅳ期)、有抑郁及中重度不良反应是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健康状况较差,患者健康状况与癌因性疲乏存在显著相关性。文化程度、TNM分期、抑郁以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均为影响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婧 《中国校医》2021,35(2):142-144
目的 探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GSE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以及预后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为(1.16±0.49)、(1.25±0.41),NIHSS评分为:(26.49±4.12)、(26.68±4.29),ADL评分为(46.43±8.14)、(47.21±8.69)。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为(2.84±0.61)分,高于对照组的(2.04±0.53)分,NIHSS评分为(19.31±3.62)分,低于对照组的(22.14±4.38)分,(P<0.05);ADL评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3.25±10.69)高于对照组(55.36±9.24),(t=3.662,P<0.001)。结论 基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利于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杨悦  王素琴 《中国校医》2020,34(10):774-776
目的 分析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癌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40,常规护理联合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2.05±0.34)分低于对照组的(3.84±0.42)分(t=0.130,P=0.449),生活质量QOL评分(48.75±3.51)分高于对照组的(37.26±3.27)分,护理后疼痛控制活动效果高于对照组(t=15.148,20.950,P值均<0.05)。结论 对癌痛患者采取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疼痛管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6.55±5.0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3.58±6.52)分均低于对照组(52.51±4.80)分、(53.55±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7,t=6.934,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岳敏 《中国校医》2021,35(4):289-29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自我护理能力、6 min步行试验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自我护理能力、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43.61±5.98)%,高于对照组的(39.87±5.7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54±6.3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9.87±5.84)mm,低于对照组[(55.67±6.47)mm、(44.69±6.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159.32±5.7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6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512.18±64.29)m,高于对照组的(437.36±59.7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小娟  毛淑琴 《中国校医》2019,33(12):921-923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81例胃癌根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实验组91例。对照组患者胃癌根治手术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护理。2组患者接受住院护理8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改善情况。记录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疗效评估。结果 2组患者接受住院医疗护理8周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0.98±3.29)分,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9.76±3.55)分;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2.32±4.35)分,实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4.88±4.55)分;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77.78%,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1.21%。以上各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改善心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缓解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少吟 《中国校医》2018,32(5):361-362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19日至2017年3月19日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20.74±1.68)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18.53±2.11)分,患者的依从性为100.00%,满意度为96.67%,眼压为(2.17±0.11)kpa。上述各项结果,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0.05±2.45)分、(26.89±3.66)分、73.33%、66.67%、(4.82±0.33)kpa,观察组患者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19.0092、10.8387、9.2308、9.0167、41.7267,P<0.05)。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焦虑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负面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吕聪英  潘国焰 《中国校医》2022,36(11):831-832+837
目的 探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9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纳入观察组(n=48)、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2组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护理24周后,观察组ESCA评分为(90.33±8.54)分,高于对照组的(84.65±8.06)分,6 min步行距离为(186.22±21.02)m,长于对照组的(173.65±20.38)m,(t=3.351、2.975,P<0.05)。结论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升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行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1.25%(P <0.05)。结论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严春亚  黄晨燕  陈惠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3,(22):3052-3053,3056
目的探讨纽曼自护理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纽曼自护理论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和肺功能)和睡眠质量(PSQI)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PaO:和PaCO2分别为(8.52±1.47)和(5.76±1.23)kPa,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的(7.12±1.25)和(6.72±1.21)kPa(P〈0.05)。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6.4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4±1.52)分(P〈0.05)。结论纽曼自护理论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为探索高血压管理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于2020年1—6月抽取20家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 208人,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个季度常规随访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每次随访给予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随访,采用t检验、 χ2检验等评估干预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8.67±19.68)mmHg、(80.95±13.20)mmHg,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1.04±16.45)mmHg(t=1.998,P=0.045)和舒张压(82.42±11.59)mmHg(t=1.993,P=0.046);干预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分别为(20.49±2.41)分、(17.01±3.23)分、(28.91±4.23)分、(50.42±7.09)分、(116.82±9.14)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18.77±2.41)分(t=7.990,P<0.001)、(15.66±2.06)分(t=5.543,P<0.001)、(27.22±3.14)分(t=4.495,P<0.001)、(47.39±7.50)分(t=5.749,P<0.001)、(109.03±8.81)分(t=10.537,P<0.001);干预组干预后服药遵从行为量表得分为(4.97±0.83)分,高于对照组(4.48±1.03)分(t=5.496,P<0.001);腰围、舒张压等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遵从行为,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干预前,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回避、屈服、面对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的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儿童孤独症患儿实施家庭综合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康复中心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家庭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在孤独行为方面对照组得分为(89.1±11.2)分,观察组为(72.4±8.7)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7,P<0.05);在孤独治疗后评比方面对照组得分为(91.4±12.8)分,观察组为(79.6±11.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1,P<0.05)。结论 对患儿实施家庭综合护理,能够使患儿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得到有效改善,增强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积极融入社会,提高患儿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Orem自理理论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ITP患儿3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及合理的自理计划,比较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症状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3、2.364、2.320、2.157、2.253,均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AMA:10±3和15±4;HAMD:13±2和19±3),t值分别为2.324和2.205,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1.19%和70.4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ITP患儿,能够提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能够改善患儿的抑郁、焦虑状态,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中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89医院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间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50例患者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评分为(67.3±4.6)分,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评分为(83.2±3.2)分,常规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评分明显的低于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常规组和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67.7±5.3)、(68.1±5.1)分;干预前常规组和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和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71.3±5.5)、(84.6±4.7)分;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和干预组组间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5±1.1)、(6.0±0.6)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中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