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端胃切除术是一种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手术,近年来在早期胃癌的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相较于全胃切除术具有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破坏了原有的贲门抗反流结构,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对于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方法。临床较常用的重建方式包括食管残胃吻合、间置空肠吻合及双通道吻合。同时,各种改良或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也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涌现。各种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利弊,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近端胃切除术后失去了食管胃结合部原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需要进行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来改善患者术后的反流。传统的双通道吻合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近端胃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效果好, 尤其适用于残胃过小、不适合做食管残胃吻合、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但是由于手术方式复杂, 吻合口多, 在完全腹腔镜下操作存在较大的难度。我们中心在熟练开展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了改良。本视频就改良双通道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胃上部癌根治术残胃空肠双通道重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上部癌根治术残胃空肠双通道重建的价值.方法 对25例胃上部癌患者行腹腔镜近端胃大部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残胃,行空肠残胃侧侧吻合、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罩=建术.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240±35)min,切缘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22±5)枚,无吻合口漏及狭窄、梗阻等并发症.术后均行钡餐造影,显示大部分钡剂直接进入空肠,少部分经过残胃.十二指肠进入空肠,并在残胃中滞留30~60min,无钡剂反流入食管.随访4~18个月,患者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残胃空肠双通道重建术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能较好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保留了十二指肠径路,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双通道重建在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施行的57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保留远端胃,采用双通道消化道重建.观察术后双通道重建的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胃食管反流改善情况、术后进食情况,并行术后消化道造影,观察胃肠排空途径,...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胃癌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残胃复发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可以达到50%。复发性胃癌或残胃癌手术多采取全残胃切除术,全残胃切除术后最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是Roux-en-Y(RY)术式。RY+空肠贮袋也是备选方法之一,小贮袋(7~15 cm)具有更明显的临床优势。间置空肠作为全残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推荐术式仅适用于Billroth I式重建后,且残胃复发于非吻合口残胃并获得R0切除的病例。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中下段食管癌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期以来外科切除食管癌后,习惯用胃重建消化道;对曾因胃及十二指肠疾患而行胃大部切除的食管癌病人,常采用结肠或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或改行放疗。我们自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对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病人改进术式,将残胃、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双通道组(40例,行双通道吻合),食管胃组(44例,行食管胃吻合)。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相关并发症,通过Visick分级、EORTC QLQ-C30和EORTC QLQ-STO22量表联合评估术后1年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 与双通道组相比,食管胃组病人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清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18例病人完成术后7 d消化道造影,61%的病人消化道造影呈双通道。术后随访12个月,双通道组Visick分级优于食管胃组(P=0.040);EORTC QLQ-C30问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间置空肠代胃术(jejunalpouchreconstruction,JIP)和RouxenY吻合法消化道重建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0月168例病人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JIP和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病人术后1年的进食量、体重、血浆营养参数变化、代胃肠管的储存及排空功能、食管下段胆酸及pH值等术后生存质量指标。结果JIP组间置空肠扩张,术后营养状态及生存质量优于RouxenY吻合组,且消化道不良症状及胆汁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全胃切除后,采用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简单易行,并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40例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cm,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21±6)枚,符合D2根治术的规范。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钡餐造影,部分钡剂经过残胃-十二指肠径路进入空肠,无钡剂返流入食管。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1例有轻微倾倒综合征表现;患者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作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能较好地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保留了十二指肠径路,改善了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手术重建结构简单,操作不复杂,难度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和SCHLATTER吻合法消化道重建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8月75例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FJI和SCHLATTER吻合消化道重建病人术后1年的进食量、体重、血浆营养参数变化,代胃肠管的储存及排空功能等术后生存质量指标.结果:FJI组间王空肠扩张,术后营养状态及生存质量优于SCHLATTER吻合组,且消化道不良症状及胆汁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一种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近胃端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福建省晋江市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间对36例近端胃恶性肿瘤的病人采用间置空肠"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倾倒综合征发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约90%以上病人术后半年每日进食3~4次,每餐进食200~400g,通过胃镜检查未出现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89%病人甚至无食管炎的症状,体重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间置空肠"双通道"较好地解决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化疗的依从性也得到了保证,是一种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颇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10例胃上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组);57例行常规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oux-en-Y吻合组)。 结果:双通道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4%和98.7%,67.3%和65.7%,15.7%和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预防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两组间在术后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术后1年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变化双通道吻合组均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 结论:保留远端胃,行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符合手术规范,不影响根治原则,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病人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病人分为对照组41例,胃切除后行Roux-en-Y吻合术;观察组41例,胃切除后行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胆囊收缩功能及营养状况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胆囊收缩功能及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空腹胆囊体积、脂肪餐后胆囊体积、胆囊收缩率及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白蛋白(ALB)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在胃癌根治术中,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对胆囊收缩功能影响小,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73例, 女性65例, 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 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 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 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 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 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 (352±63)min比(234±61)min, 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  相似文献   

15.
<正>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消化道重建中,胰肠吻合备受关注,但研究胃肠吻合的文献不多。随着吻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PD术后胃肠吻合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PD术后残胃与空肠的吻合为其消化道重建的重要一环。目前常用的胃肠吻合方式主要有两种:胃断端大弯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和胃后壁与空肠的侧-侧吻合。无论哪种吻合,碱性的胰液和胆汁必定首先反流入胃,引起胃内酸性环境的改变,不符合生理,病人术  相似文献   

16.
梁寒 《消化外科》2014,(2):92-97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是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手术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消化道重建,采取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及幽门成型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防反流作用明显,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具备食物的贮存与消化功能。间置空肠可以有效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例食管胃结合部间质瘤患者实施近端胃切除术,术后分别采取了管状胃食管吻合和连续间置空肠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肖化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在保证切缘的情况下,消化道重建可考虑行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因双通道手术吻合口多,操作复杂,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比较困难,早年我们团队已开展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近年来,更是将"减钉式"食管空肠吻合引入到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中,形成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 对21例胃癌患者实行了全胃切除,部分病人联合受累脏器切除,应用Tenner法“P”襻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了营养调查。并与同期180例胃大部切除根治术病人术后比较。结果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比过去的认识要好,与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差异不显著。结论 该结果提示全胃切除Tenner法“P”襻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维持并非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9.
王贵和  夏飞  赵铁军 《腹部外科》2007,20(2):101-102
目的 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4年3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9例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人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R组)、P形空肠食管Roux-eh-Y吻合术组(PR组)及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组(PI组),并对各组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学指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R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20%),Visick Ⅰ、VisickⅡ级病人比例低于PR组和PI组(P<0.01).术后1年,PI组进食量、体重、血红蛋白及血浆总蛋白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R组和PR组(P<0.01),预后营养指数则高于R组和PR组(P<0.01).结论 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是全胃切除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能够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对1972年至1998年间20例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左、右后外开胸、上腹正中开腹及左颈3切口,食管癌切除、移植结肠至颈部与食管吻合,腹腔结肠与残胃吻合7例;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将残胃、脾、胰体尾移入左胸内,行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3例;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4例;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4例;探查并行小肠造瘘术2例。本组食管癌切除率为90.0%(18/20)。总并发症为30.0%(6/2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64.3%和36.4%。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选择手术方式。胸上段癌采用移植结肠代食管术,胸中、下段癌采用残胃及小肠代食管术,胸下段癌采用选择性小肠代食管术,其方法较为合理。残胃、脾、胰体尾移植入左胸内、食管癌切除、食管残胃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可供临床作为一种新术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