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余月华  王琴  郑红英  冯珊珊  翟惠虹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22-1024,I0003
目的 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C25B的表达.结果 CDC25B在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53.33%和76.00%,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B的表达与血清CEA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血清CA-199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C25B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到大肠癌的转变过程;CDC25B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有关,表明CDC25B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在大肠癌的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余月华  董志敏  翟惠虹  赵进  杨晓梅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082-1084,1068
目的检测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V-raf)致癌同源体B1(BRAF)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BRAF的表达。结果 BRAF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40.00%、56.67%和78.00%,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清CEA、血清CA-199、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 BRA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其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严波  杨善峰  李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11-151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行肠镜检查病人126例,分为大肠息肉组73例和非大肠息肉组(对照组)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外周血中Hp表达。结果大肠息肉组病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大肠息肉组中,不同性别病人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大肠息肉病理类型进行比较,腺瘤性大肠息肉和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的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但腺瘤性与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与Hp感染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大肠息肉病理类型及病人性别均与其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和p-mTOR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瘦素、p-mTOR 在40 例正常大肠黏膜,40 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和108 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瘦素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40),27.5%(11/40),71.3%(77/10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OR 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40),20%(8/40),61.1%(66/108),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p-mTOR 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部位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瘦素与p-mTOR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与p-mTOR 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相互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COX-2和BFGF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OX-2和BFGFIL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2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20例正常大肠黏膜标本组织中的COX-2、BFGFIL表达。结果COX-2、BFGFIL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2%和65.3%,COX-2、BFGFR在腺瘤性息肉的表达率为52.0%和60.0%,COX-2、BFGFIL在肠癌组织与腺瘤性息肉中表达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肠黏膜中未检出COX-2、BFGFIL。COX-2、BFGFIL在大肠癌中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肿瘤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肠癌组织中COX-2、BFGFIL表达两者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COX-2、BFGFR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在大肠腺瘤恶变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肠癌组织中的COX-2、BFGFR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IK3CA蛋白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K3CA蛋白在79例大肠癌、36例轻度异型增生腺瘤、32例重度异型增生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IK3C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轻度异型增生大肠腺瘤(P<0.01),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比轻度异型增生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PIK3CA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IK3CA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肠肿瘤中p53、bcl-2及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5 3、bcl 2及PCNA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增生性息肉、腺瘤及腺癌中p5 3、bcl 2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及增生性息肉中 p5 3表达阴性 ,腺瘤癌变及腺癌组 p5 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P <0 0 5 )。腺瘤和腺癌中bcl 2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5 )。高分化腺癌bcl 2表达率高于差分化腺癌 (P <0 0 1)。bcl 2与p5 3表达在腺瘤和腺癌中呈负相关。PCNA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 -癌序列中逐渐增高 ,它与腺瘤 p5 3表达、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癌组织分化有关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主要涉及到腺瘤向腺癌的转变过程 ,大肠癌的发生与腺瘤中凋亡相对抑制和增殖活性增高有关。综合分析 p5 3、bcl 2和PCNA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COX-2的表达。结果 COX-2的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与腺瘤组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5)。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肿瘤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腺瘤-癌序列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大肠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6例增生性息肉、22例腺瘤和32例腺癌的石蜡标本中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无1例表达,在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77.3%(17/22)和68.8%(22/32);大肠腺癌组和大肠腺瘤组中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增生性息肉组(P<0.05);大肠腺瘤组Survivin表达高于大肠癌组(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多数大肠腺瘤和腺癌中表达;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大肠上皮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大肠癌和大肠息肉中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2(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XRCC2)和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XRCC3)所编码的蛋白检测,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的作用,评价其作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确诊为大肠癌并未做放疗、化疗的标本218例;选取电子结肠镜下采集、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性息肉的标本33例,另取36例基本正常的大肠黏膜标本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XRCC2、XRCC3所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1)XRCC2蛋白、XRCC3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分别为80.28%(175/218)、74.77%(163/218),显著高于息肉组的表达率57.58%(19/33)、54.55%(18/33)和正常黏膜组27.78%(10/36)、25%(9/36)(P〈0.05),息肉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1.74%(94/115)、79.13%(91/115),左半结肠癌的表达率分别为92.19%(59/62)、79.03%(49/62),均高于息肉组,右半结肠癌的表达率分别为62.86%(22/41)、56.10%(23/41),与息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癌组织中XRCC 2和XRCC 3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XRCC 2及XRCC 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性息肉中上调,在不同的大肠癌部位有不同的影响,同时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因此联合检测XRCC2、XRCC3有助于诊断和预警大肠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癌基因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80例炎症性息肉和8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00%、35.00%和31.2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率直径≥2cm的息肉高于直径<2cm的息肉,无蒂息肉高于长蒂息肉,绒毛状腺瘤高于管状腺瘤(P<0.05),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STAT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12.
李斌  韩怡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003-1006
目的:观察确定胃息肉病人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了解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是否关联。方法:分析完成胃肠镜检查的1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有胃息肉病人设为观察组,无胃息肉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多项检验指标及临床特征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结果:胃息肉以女性多见(P<0.05);临床症状中观察组反酸烧心症状多于对照组(P<0.01),而便秘症状在对照组中更为多见(P<0.01)。胃息肉以增生性息肉(35.0%,CI 0.19~0.43)和胃底腺息肉(52.7%,CI 0.72~0.89)多见。观察组HP-IgG阳性较对照组多见(P<0.01);2组病人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的结直肠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HP-IgG阳性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结论: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有一定关联性,建议胃息肉病人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庞念德  孙艳  高赫男  陈出新 《海南医学》2013,24(12):1767-1769
目的探讨CD24、TK1在结直肠息肉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各20例,同期入院正常结肠黏膜及结直肠癌各20例为对照组。观察CD24、TK1表达与息肉组织类型、息肉异型增生情况、息肉大小、息肉数量的关系。结果 CD24、TK1阳性表达与息肉病理类型相关(P〈0.01)。正常黏膜与腺瘤组、腺瘤组与腺癌组CD24、TK1表达差异分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TK1阳性表达与异型增生程度有相关性(P〈0.05)。CD24、TK1在单发息肉与多发息肉直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4、TK1在结直肠息肉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结直肠腺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增生的程度不一,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其表达的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clinD1和CD15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yclinD1和CD1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yclinD1和CD15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结直肠组织明显增高(P<0.01).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中不同(P<0.01),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有淋巴结转移组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增高(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CyclinD1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P<0.01).CD15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分化程度较低的结直肠癌中明显增高(P<0.01),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有淋巴结转移组CD15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增高(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CD15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P<0.01).CyclinD1和CD15蛋白的共同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离原发灶较远处转移、临床Dukes分期有相关性.[结论]CyclinD1和CD15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检测CyclinD1和CD15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黏结蛋白聚糖2(syndecan 2)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腺癌中的syndecan 2和E-Cadherin的表达,45例腺瘤性息肉、30例正常结直肠做对照组,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Syndecan 2在结直肠腺癌、腺瘤性息肉、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80%及100%,与腺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85%和100%,与腺癌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结论  Ayndecan 2和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减少,syndecan 2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提示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4%)高于癌旁组织(10.0%),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9%)高于癌旁组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HER2、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01).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4% 、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TNM分期、HER2和Ki-67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HER2和Ki-67的表达,HER2和Ki-67阳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GAS、COX-2在结肠腺瘤性息肉生长、分化以及恶变之间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6月~2006年6月间行结肠镜下切除、外科手术和取病理活检的68例息肉及20例大肠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异型增殖程度以及恶变时息肉中GAS、COX-2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结肠粘膜标本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均未长期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质子泵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结果GAS、COX-2在正常肠粘膜及非腺瘤息肉中呈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在绒毛腺瘤、腺瘤局部恶变及结肠癌中表达分别为543.7±228.9,683.7±356.8,722.5±356.7和228.6±24.0,232.4±26.3,232.9±27.0。在重度异型增生时的表达分别为498.8±339.3和228.9±13.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的阳性表达与GAS表达成正相关(r=0.67,P〈0.01)。Ki-67表达在GAS或COX-2阳性表达时增高,特别在QAS和COX-2共同表达时增加明显。 结论GAS、COX-2的表达与息肉组织的组织类型、增生程度和息肉恶变密切相关,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恶变中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能具有促进腺瘤向腺癌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异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l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最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末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 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 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 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结肠癌组织中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β1)、环氧化酶-2(COX-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结肠癌、16例结肠腺瘤和8例癌旁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KCβ1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和正常黏膜差异显著(P<0.01),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递减。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肠癌组织中C0X-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nm23-H1的表达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KCβ1可能与结肠黏膜上皮增生有关,可能参与了结肠的癌变过程,并可能在癌变早期发生改变。COX-2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nm23-H1的表达下调,可促使结肠癌细胞获得进一步恶性分化及远处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