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黏膜下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宫腔镜组34例和腹腔镜组34例。宫腔镜组行宫腔镜电切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妊娠情况、首次妊娠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妊娠率67.65%(23/34)、复发率5.88%(2/34)与腹腔镜组55.88%(19/34)、8.82%(3/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首次妊娠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伴不孕效果更佳,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首次妊娠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治疗中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30例(观察组),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将其并发症发生率同30例黏膜下0型和I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成功者占比为90.0%;手术时间为32-9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510 ml;治疗满意者占比为90.0%;4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术后妊娠3例且均顺利分娩。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和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术中要强化监护力度,以熟练的操作技巧谨慎地进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
王英 《吉林医学》2013,34(17):3416-3417
目的:探讨宫腔镜黏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有蒂性黏膜下肌瘤60例,无蒂性黏膜下肌瘤40例),都行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手术成功,成功率为100.0%。但无蒂性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长于有蒂性黏膜下肌瘤患者(P<0.05)。结论: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虽难度大,但掌握手术技巧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探讨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行胸腔镜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的单发肺小结节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组(亚段组)34例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组(肺段组)56例,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早期疗效。 结果 亚段组病人切除亚段数、术中出血量、标本切缘距离均明显少于肺段组(P < 0.01),2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病理诊断、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段组Ⅰ期切除淋巴结站数明显少于肺段组(P < 0.01)。2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 以亚段为单位行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能在保证切缘前提下切除更少的肺组织,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病变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记录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及穿孔发生的部位;术后3个月首次内镜随访,记录随访时间和复发等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无病人发生术中穿孔,对照组1例胃底病变发生术中穿孔。所有病人经3~36个月随访,均未发现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单发套扎器辅助电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病变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病人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随访至2019年1月,随访终点为复发或转移,比较2组病人复发转移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清PTH、血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二次手术病人,对照组中1例进行二次手术,2组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0个月,观察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系膜切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复发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短期效果与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相当,远期复发转移率较低,远期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T型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人66例,根据病人颈部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管状吻合。比较2组病人术中颈部吻合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及食管胃反流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内2组病人无死亡。观察组病人吻合时间和6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胃食管颈部侧侧T型吻合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84例和全子宫切除或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42例(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TCRM能显著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P值分别是:0.012、0.024、0.031和0.047),而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未见显著差异(P=0.712)。结论 TCRM与开腹手术具相同疗效,更具有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Hem-o-lok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em-o-lok组与对照组,各41例。Hem-o-lok组阑尾残端采用Hem-o-lok夹闭,对照组采用丝线单纯结扎或结扎+缝扎。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Hem-o-lok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m-o-lok组无再次手术病人,2例病人中转开腹手术,对照组无再次手术病人,2组中转开腹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m-o-lok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m-o-lok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且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凝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阴式手术,33例)与观察组(宫腔镜电凝术,35例)。比较两组月经恢复效果、临床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为74.29%(26/35),低于对照组的93.94%(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凝术缩短PCSD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效果优于阴式手术,但其月经恢复总有效率低于阴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4例Ⅱ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手术方式将124例患者分为A组(n=77)、B组(n=20)、C组(n=8)、D组(n=13)、E组(n=6),其中A组患者行宫腔镜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B组患者行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修补术,C组患者行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修补术,D组患者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行宫腔镜手术,E组患者于UAE后行腹腔镜手术。分别观察5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率、HCG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2周内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6~48个月,观察5组有妊娠需求的CSP患者的自然妊娠、流产、再发CSP及分娩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和E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4.41%(65/77)、65.00%(13/20)、87.50%(7/8)、100.00%(13/13)、100.00%(6/6),5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
付桔洲 《中外医疗》2014,(21):36-37
目的:探究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有39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在手术的满意度和手术中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的治疗,由于创口小,能够减少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而且利于恢复,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00例临床体会。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6月入住的2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方法,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大出血、月经量异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确切,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和保留生育功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艳红 《当代医学》2021,27(3):109-111
目的观察宫腔镜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前实施阴道放置卡孕栓及米索前列醇宫颈预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90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预处理,观察组采用阴道放置卡孕栓进行宫颈预处理,比较两组宫颈扩张效果。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宽度为(7.97±0.89)mm,大于对照组的(6.24±0.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7.58±8.43)min,少于对照组的(39.94±10.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1.82±9.77)mL,少于对照组的(40.39±13.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前,采用阴道放置卡孕栓进行宫颈预处理,具有较好的宫颈扩张、软化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兴梅 《当代医学》2022,28(7):56-58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因黏膜下子宫肌瘤于本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常规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实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子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实验组FSH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提升子宫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李玉兰 《吉林医学》2012,33(3):455-456
目的:探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以及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孕妇2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病理标本均为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5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与同期56例子宫肌瘤经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56例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阴道手术、宫腔镜手术3种手术方式对剖宫产宫壁疤痕缺损(post-caesarean section scar defects,PCSD)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宫腹腔镜联合治疗、阴道手术治疗、宫腔镜治疗PCSD各35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A组(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组)、B组(阴道手术治疗组)、C组(宫腔镜治疗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月经和妊娠情况。 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高于C组(P<0.05)。A组治疗费用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治疗费用低于C组(P<0.05);B组住院时间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住院时间高于C组(P<0.05)。3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月经正常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月经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阴道手术、宫腔镜手术均是PCSD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各有特点,临床上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对病人激素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病人7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和手术前后的应激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