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新型成人结肠镜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效果,自1989年1月~1995年12月应用成人纤维结肠镜和成人电子结肠镜对198例12岁以下有腹痛、便血症状的患儿进行了诊断和治疗性镜检。检查过程中有80%病例可顺利到达回盲部,有97例经结肠镜切除结肠息肉113枚,其中109枚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息肉,另4枚用内镜下激光治疗息肉,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在同期结肠镜检查的病例中,小儿结肠镜检的阳性率略高于成人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提示:在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中只要注意操作方法和严格掌握结肠镜下的治疗原则,使用新型的成人纤维结肠镜和成人电子结肠镜同样是安全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是目前主要诊断及治疗方式。针对息肉分类选择适宜的切除方式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围绕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方法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儿童结直肠息肉的治疗主要包括内镜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微创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诊疗全流程的有效护理配合可明显提高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文就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随访等内容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79例行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79例患儿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共计36例(9.1%),包括发热6例(1.6%),出血30例(7.9%),无一例发生肠穿孔。在30例出血患儿中26例(6.9%)为少量出血,4例(1.1%)为大出血,后经急诊内镜成功止血,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便血持续时间、息肉位置、是否有蒂、切除方式和术后制动与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便血时间越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高,OR值为1.08[95%CI为(1.03,2.14),P=0.003];非直肠部位息肉(包括横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直肠息肉患者的18.88倍[95%CI为(2.23,159.74),P=0.007];有蒂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无蒂患者的11.424倍[95%CI为(2.42,53.91),P=0.002]。结论 儿童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便血时间越长、息肉的位置离肛门越远、有蒂的息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大。金属钛夹的使用、术后严格的制动、软化大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在结直肠息肉病变诊治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前行MPS内镜检查可有效诊断儿童结直肠息肉,并准确了解结直肠息肉的来源,为其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文对结直肠MPS检查的特点、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息肉内镜治疗:附5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讨内镜下利用高频电流治疗小儿肠息肉的体会,作者对584例结肠处肉患儿应用纤维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患儿并对其中4例小肠息肉者,采用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的方法配合外科治疗小肠息肉,全组共电凝切切结肠息肉738枚,小肠息肉43枚本组幼掉性息肉占88.8%。全部病例严重并发症。作者体会肠下高频电灼除术儿童结,直肠从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剖胜利术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可一次清除小肠全部息肉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消化内镜对其的诊治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随着儿童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安全、简便、有效。文章主要介绍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于3~6岁(43.4%)。临床表现以便血(90.3%)为主。息肉以单发(92.5%)为主,多发于直肠(49.0%)及乙状结肠(35.2%);直径多2 cm(78.9%)。息肉≥2 cm者需钛夹夹闭创面,而息肉直径2 cm者钛夹对术后出血无影响。术后并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术后病理回报提示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结论结直肠息肉高发于学龄前男童,以幼年性息肉为主;EMR辅以金属钛夹可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便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病理类型可分为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儿童结直肠息肉绝大部分为良性病变,但部分息肉体积大、数目多、生长快,甚至可癌变,引起肠梗阻、营养不良、贫血和消化道肿瘤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治疗除积极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外,根据不同息肉类型采取系统科学的随访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该文根据病理类型对儿童结直肠息肉进行系统归纳,并总结了相应的个体化、精准化随访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常见病,是儿童无痛性便血的常见病因。随着儿童结肠镜检查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结直肠息肉患儿得到了诊断和治疗。结直肠息肉多在幼儿期、学龄前期出现症状,通过结肠镜检查,能够确认息肉的部位、大小、数量,能够进行病理检查确定其性质。儿童结直肠息肉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多种类型。儿科医生需要提高认识,对有症状或有相关家族史的患儿积极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金属止血夹用于儿童粗蒂息肉切除的经验并对其应用技术、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利用富士 2 0 0型电子结肠镜、富士XQ2 0 0圈套器以及止血夹推送装置 (HX 5QR 1)和金属钛止血夹 (MD 85 0 ) ,对 5例直径 >1 0cm粗蒂息肉 ,采用止血夹钳夹结扎加电凝切除法 ,即利用止血夹钳夹息肉近基部蒂柄 ,完全阻断息肉血流 ,再行圈套电凝电切。本组 5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 ,手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 ,术后收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共切除息肉 6枚。其中横结肠息肉 2枚 ,降结肠息肉 4枚 ;幼年性息肉 3枚 ,腺瘤性息肉 3枚。所有息肉均完整切除 ,无出血及穿孔并发症 ;术后患儿症状消退。结论 金属止血夹能有效防止粗蒂息肉切除中的出血和穿孔并发症。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加电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胃肠粗蒂息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以幼年性息肉最常见,绝大部分为良性病变,但也存在恶变可能。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息肉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多种环境因素如高脂饮食、肥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而影响其发病。结直肠息肉患儿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且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息肉患儿其肠道微生态结构也存在差异,通过饮食干预、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及某些药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可能成为防治儿童结直肠息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儿童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中无痛性便血、腹痛和肛门肿物突出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结构上的差异分类,早期诊治不影响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发现息肉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若幼年性息肉合并腺瘤或为腺瘤性息肉,需定期行结肠镜复查。目前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金属钛夹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镜夹子结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内镜夹子结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应用价值及其影响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68例临床资料,其中应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选用MH-858钛合金夹子,内镜下夹子结扎术治疗35例;运用Olympus PSD-10型高频电发生器,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33例。结果内镜夹子结扎术治疗结肠息肉35例,术后内镜复诊均临床治愈,仅3例术后少量便血,无术后大出血或肠穿孔。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患儿33例,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失败中转剖腹手术治疗1例,术后大出血10例,术后并息肉切除后综合征8例。结论内镜夹子结扎术治疗儿童结肠大肉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内镜夹子结扎术为治疗小儿结肠大息肉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9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9例均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其中6例反复出现腹痛,8例有消化道出血,5例有不同程度肠梗阻。5例有胃内息肉,5例有小肠息肉,8例有结肠息肉,均为典型的错构瘤样息肉。经单纯内镜治疗4例,手术治疗5例,手术切除受累肠段同时加内镜摘除散在息肉1例。1例患儿母亲患有胃息肉,其余均无家族史。获随访3例,1例胃内残留息肉,2例未见异常。结论儿童期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断较为容易,胃及结肠息肉多行内镜下切除术;小肠息肉因易发生出血、肠梗阻,而内镜治疗易致肠穿孔及出血,宜手术治疗,切除息肉密集肠管,对散在息肉术中宜配合内镜逐个摘除,或切开肠壁摘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主要探讨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方法 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Pentax EC3430/EG2540型、Olympus CF260/GIF260型小儿电子消化内镜,运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内镜金属夹及活检钳等器械,诊治小儿外科疾病269例.结果 269例患儿在内镜下共置放消化内镜金属夹889枚,平均每个患儿3.3枚.其中①诊治消化道出血24例:Mallory-Weiss综合征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异位胰腺症2例,胃肠道血管畸形2例;应用消化内镜金属夹结扎缝合止血,术中止血效果满意;②诊治胃肠道息肉209例:幼年性大肠息肉和幼年性大肠息肉病196例,家族性息肉病6例,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7例;合计摘除息肉289枚,其中一次内镜下完成息肉摘除术157例,占75.1%,分次内镜下完成息肉摘除术52例,占24.9%;52例分次手术均为息肉体直径≥2cm或蒂直径>1cm者,术后1个月内镜复查均临床治愈;③辅助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36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 Ⅰ期根治术17例.结论 消化内镜金属夹是小儿外科疾病内镜诊疗过程中安全有效工具之一,可有效的治疗消化道出血、息肉和预防穿孔等并发症,并可辅助诊治先天性巨结肠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JC病毒感染与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35例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和23例儿童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JC病毒DNA片段及T-Ag蛋白。结果JC病毒DNA片段在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中的检出率为31.4%(11/35),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检出率[8.7%(2/23)];T-Ag蛋白在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9%(8/35),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患儿的息肉组织中,JC病毒DNA片段检出率和T-Ag蛋白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及息肉数量、部位、大小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JC病毒感染可能与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有关,JC病毒感染可能是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接受肠镜检查的145例大肠息肉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130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特点、病理类型进行总结,并与成人结肠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3.3%的患儿大肠息肉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80.5%为幼年性息肉,7.4%为炎性息肉,6.7%为增生性息肉,3.4%为腺瘤性息肉,2.0%为P—J息肉。共完整切除149枚息肉,其中高频电切112例,高频电凝4例,钳除14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访5年,复发率为3.2%。结论成人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虽然咯血在儿童中并不常见, 但其可引起窒息、 呼吸衰竭、 休克甚至死亡, 是儿科危急重症之一。儿童咯血原因多样, 明确其病因是合理治疗的前提。现代儿科呼吸介入技术在明确咯血病因、 出血部位、 内镜下局部止血以及清除血凝块改善氧合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这些操作同样存在诱发出血的风险, 处理不当会加重患儿窒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规范呼吸介入技术在咯血中的应用流程, 把握应用时机, 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咯血复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切除患儿PJS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儿童消化科住院治疗的11例PJ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首次入院平均年龄为(8.7±3.0)岁,所有患儿均有口唇、指、趾端黑斑(100%)。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16次,2例患儿完成全消化道检查,发现>3 cm息肉共18枚,小肠12枚(66.7%)、胃1枚、结肠5枚,分别于胃镜、DBE、结肠镜下切除。经口小肠镜患儿术后均有咽痛(100%),腹胀2例次,呕吐1例次,迟发性出血1例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DBE可有效清除消化道息肉,对儿童PJS的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