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围术期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脊柱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取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脊柱骨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脊柱骨折手术,对其实行入院编号随机分配法进行分配: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血糖控制,观察组则实施围术期血糖控制,对比两组围术期间的血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24 h、手术当日以及术后24 h的FPG、2 h PG及Hb 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血糖达标比例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行脊柱骨折手术的围术期中重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程血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控制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水平,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预后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围术期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对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52例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个时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血糖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4方面的糖尿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能加强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围术期血糖管理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对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在妇科手术围术期血糖控制中实施精细化血糖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8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40例)行精细化血糖管理,比较两组围术期血糖水平的变化、术后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12 h,观察组的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精细化血糖管理更有利于避免血糖波动,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高,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控制血糖护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32例加强控制血糖护理。将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加强控制血糖护理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围手术期T2DM调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普外科、骨科诊治的围手术期T2DM患者250例,分为干预组(IG,n=150)和对照组(Con,n=100),IG组采用医院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Con组采用科室自我管理及内分泌科会诊的传统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长、FPG、2 hPG、低血糖次数及程度、质量高血糖评分(QHS)等。结果 IG组QHS评分高于Con组(P<0.05),FPG、2 hPG、住院时长低于Con组(P<0.05)。IG组术后严重低血糖次数低于Con组(P<0.05)。结论 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较传统模式可更好地管理围手术期T2DM患者血糖,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乐25)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需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给予优泌乐25治疗,B组给予分次皮下注射动物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降糖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A组降糖费用略高于B组,但是A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及平均住院天数较B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优泌乐25能有效、平稳、迅速地控制血糖。针对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优泌乐25明显优于分次皮下注射动物胰岛素,是目前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不同方式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大学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降血糖方式,观察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联用药物降血糖和营养干预方式,对比两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不同血糖控制方法下的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指标、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腹痛、恶心呕吐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最佳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法,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C系统治疗(胰岛素泵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日需胰岛素总量均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系统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中、术后并发症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胰岛素照护系统管理血糖控制不良患者的成效,分析随访次数多少对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红蛋白≥8.5%)的胰岛素注射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追踪回访管理,根据回访频率分为规范回访组(≥6次,n=87),常规回访组(<6次,n=88),对比两组最终成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规范回访组患者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低于常规回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回访组胰岛素注射操作正确率高于常规回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回访组HbA1c水平低于常规回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照护系统下规范接受随访不仅改善了胰岛素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而且提高了患者胰岛素注射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早期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早期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37例实施诺和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日胰岛素总量少于对照组,术前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灵R、诺和锐均能有效控制早期子宫颈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水平,但诺和锐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且更有助于术后血糖水平的控制,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A组(n=56,阿卡波糖)和B组(n=57,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经治疗,B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明显低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出血的神经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60例糖尿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接受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35例患者接受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为(6.68±0.86)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为(7.55±0.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为(6.47±0.74)%,均低于开颅组[(7.50±1.26)mmol/L、(9.63±1.52)mmol/L、(8.93±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卧床时间为(6.10±1.13)d,住院时间为(15.02±1.84)d,短于开颅组的(8.15±1.20)d与(18.93±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55.72±5.09)分,高于开颅组的(40.85±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时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快速清除血肿,使患者机体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对血精控制较差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睡前皮下注射NPH组,两组三餐前均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NPH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降精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用生长抑素对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优化作用。方法:危重患者145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控制组(A组)和胰岛素联用生长抑素组(B组)。血糖控制目标值为(4.4~11.1)mmol/L,2组患者均在血糖超过11.1 mmol/L时开始给予胰岛素静脉泵入,起始速度为0.1 U/(kg·h),最大用量不超过0.5 U/(kg·h)。B组加用生长抑素0.1 mg皮下注射,1次/8 h。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变异、血糖均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刻、总达标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B组的血糖变异、胰岛素用量、再感染率明显小于A组,达标时刻早于A组、ICU时间明显短于A组,总达标时间明显长于A组。2组血糖均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岛素联用生长抑素能优化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骨科术后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管理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血糖自我管理现状,为开展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方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福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骨科术后合并糖尿病患者223例进行出院后7 d、14 d、1个月的电话问卷调查。结果223例糖尿病患者中男124例,女99例,年龄22~82岁,平均(57.56±15.98)岁;文化程度≤小学122例,初中及高中79例,≥专科22例;职业,农民48例,在职人员51例,离退休及待业人员124例;初诊糖尿病者89例,非初诊糖尿病者134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7 d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及内分泌随诊平均得分均高于出院后14 d得分、30 d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14 d血糖管理各项得分均高于出院后30 d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血糖自护行为无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血糖自护行为得分越高,文化程度为初中至高中阶段的得分最高,小学及以下的自护行为得分最低,离退休人员自护行为得分最高,在职人员得分居中,最低的是农民。特别是首诊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护行为得分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是否为初诊糖尿病与自护行为评分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骨科术后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出院后血糖的宣教需求占比66.8%。结论非内分泌科针对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管理时应加强相关糖尿病的宣教,特别是首次诊断糖尿病患者,提高这类患者的血糖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12周,检测干预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和UAER。结果胰岛素干预后,A组、B组和C组FPG、HbA1c、HOMA-IR、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SO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丙二醛、UAER、MA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MAGE与HOMA-IR、UAER、丙二醛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HbA1c、HOMA-IR、MAGE、丙二醛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OD是保护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与体内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68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分为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和对照组(血糖控制在6.1~11.1 mmol/L),各34例.检测术后1、3、7d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强化组术后3d的FBG、FINS、CRP水平分别为(6.94±0.94) mmol/L、(17.38 ± 7.37) mmol/L、(108.33±37.25) mg/L,对照组分别为(7.81±1.36) mmol/L、(23.73±8.25) mmol/L、(131.51±42.34) mg/L,强化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强化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4±0.8)、(3.1±0.7)、(2.5 ±0.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5±1.1)、(4.6±0.8)、(3.7 ±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强化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比23.5%,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血糖控制可改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的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时mRS评分,将患者设为恢复良好组(n=85)和恢复不良组(n=4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恢复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及心房颤动发生率、HbA1c水平、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恢复不良组,血糖控制水平和神经功能好转率优于恢复不良组(P<0.05);血糖强化控制患者的NIHSS、mRS评分低于血糖一般控制和血糖未控制患者(P<0.05);年龄、HbA1c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水平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试食不同血糖负荷(GL)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和C肽的影响,为GL概念在糖尿病营养宣教和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4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给予A组混合餐a(GL33.6);给予B组混合餐b(GIA3.0)。从A组中随机抽取14例受试者构成C组,使其分别再于不同的两日分别试食混合餐C(GL34.6)和混合餐d(GL54.2)。观察受试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C肽的变化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l9.0数据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A组的餐后2h血糖低下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试食3种不同混合餐后C组指标后发现试食d餐后的2hPG和2hC—P低于试食a餐和c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食a餐与C餐后此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GL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具有一定作用,应考虑将其进一步推广于糖尿病的营养宣教和饮食干预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bA1c水平、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O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115例,分为低HbA1c(5.5%~6.5%)组、中HbA1c(6.5%~7.5%)组、高HbA1c(7.5%~8.5%)组,行持续葡萄糖监测,记录包括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ELISA法测定OS血清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分析HbA1c水平和血糖波动与8-OHdG的关系。结果与低HbA1c组比较,中HbA1c组SDBG、MAGE升高(P<0.05);高HbA1c组LAGE、SDBG、MAGE及MODD均高于低HbA1c、中HbA1c组(P<0.05)。随着HbA1c水平升高,各组8-OHdG水平依次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LAGE、SDBG、MAGE及MODD呈正相关(P<0.01),高HbA1c组8-OHdG与MAGE呈正相关(r=0.202,P=0.036)。结论 SDBG、MAGE是反映血糖波动更敏感的指标,HbA1c<7.5%时显示血糖异常波动。T2DM患者血糖波动随HbA1c水平升高而增加,OS随血糖波动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