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试验组)和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7.50%,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2.50%,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与小骨窗开颅相比,二者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及并发症方面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小骨窗组62例。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3.9%,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和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ND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vs 20.0%,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分析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总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治疗HICH血肿清除率为35.4%、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3个月的总病死率为2.5%、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方式治疗HICH患者术后3个月ADL预后评价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消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但具有损伤小、方便快捷、疗效明显,费用低廉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案。方法将2007年2月—2010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和小骨窗开颅术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肿清除率、总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3%、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病死率分别为2%、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立体定向方式治疗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段。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德胜  莫祖娥  张力 《山东医药》2008,48(12):99-100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22例)和小骨窗组(24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以拔管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立体定向术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拔管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认为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清除血肿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及预后,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与疗效。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患者3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9例,死亡4例;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患者4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0例,死亡2例;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按ADL量表评定疗效,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组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每组86例,应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脑梗死。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显著低于大骨瓣开颅组18.6%(P0.05)。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率(ADLⅠ~Ⅲ级)显著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具有微创、血肿清除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P〈0.05);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死亡率低于立体定向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直视下清除血肿干净、术后再出血率低,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软通道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核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48例与开颅组52例。微创组患者予以软通道手术,开颅组患者予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患者Mo CA量表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患者Fugl-Meyer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继发性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手术治疗基底核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ICH)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Th17/Treg比值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急性ICH患者为实验组,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院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依据头部CT影像估算血肿体积并按出血部位分为脑叶组18例和基底节组22例,于住院第1、4、7天分别检测外周血中Th17及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Th17/Treg比值,分析其在ICH后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探讨Th17、Treg及Th17/Treg与疾病严重程度、病灶出血位置的关系。结果:ICH组第1、4天外周血Th17比例逐渐降低,且高于对照组(P均<0.05),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reg比例在第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Treg比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第7天Treg比例虽有持续增长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17/Treg比值在第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8月在该院治疗的156例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78)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78)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第3天以及第5天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评分量表(SSS)、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肢体功能评分量表(FM)等指标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89.74%)、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64.10%)及护理满意度(76.92%),而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SS评分、ADL评分以及FM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90%)明显高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满意度及各康复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的脑出血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和ET含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SE、ET和NIHS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NSE和ET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脑出血后血清NSE和ET含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微创血肿清除术虽能迅速解除脑组织血肿压迫情况,但该操作可能对神经组织造成损伤,故减轻神经损伤对提高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醒脑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收治的87例风痰阻络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脑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4周神经损伤指标[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炎性反应指标[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期间脱落3例,无剔除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最终均纳入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2、4周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血清NSE、MBP、S100B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两组患者血清NSE、MBP、S100B蛋白、GFA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血清HMGB-1、GM-CSF、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血清HMGB-1、GM-CSF、NT-proBN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BI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低于对照组的19.1%(8/42)(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醒脑通络汤能有效减轻风痰阻络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在稳定血压、控制脑水肿和调控体温等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NO、IGF-1和MIF水平的变化,治疗后90 d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与预后(mRS评估)情况。结果:治疗7、14 d后,实验组的血肿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后当日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NO和IGF-1水平明显升高,MIF水平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43%和60.87%(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调节NO、IGF-1和MI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188例早期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95例)与显微镜组(9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96.6±10.7)min vs(171.3±26.4)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32.8±6.2)mL vs(112.8.0±17.0)mL]、血肿清除率提高(95.9%±4.2% vs 87.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6个月mRs评分,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26.3%,25/95)高于显微镜组(15.1%,1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早期基底节区HICH较显微镜手术快速安全、视野清晰,且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d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d、14d、21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d均显著增大(P<0.05);4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及其与90天预后的相关性,为miRNA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上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12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iR-181c和miR-128b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根据90天随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影响90天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发生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miR-181c和miR-128b水平呈正相关(r=0.867,P=0.005;r=0.885,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比例和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血清miR-181c、miR-128b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miR-181c、miR-128b水平均与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糖尿病、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miR-181c、miR-128b表达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以及其生存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廊坊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研究期间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发病之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均于发病8 h内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液检查,探究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持续出血情况、血肿体积增大以及死亡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凝血酶时间、活化凝血酶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血肿增大面积、死亡率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的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