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牙周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治疗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周围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16枚种植体进行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Whatman3#滤纸取治疗前后龈沟液,ELISA法检测PICF中IL-8的含量.结果:经过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后的PICF样本中,IL-8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软组织炎症有明显缓解.结论:PICF中IL-8的含量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具有相关性.IL-8有可能成为种植体周围炎客观性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种植义齿在口腔临床上的广泛运用,人们对种植修复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只局限于成功率和恢复咀嚼功能,而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加自然美观的修复效果,从而种植美学成为当今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廖安琪  杨仁丽  杨醒眉 《口腔医学》2021,41(12):1143-1147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体周围以黏膜炎症和骨吸收等软硬组织损伤为临床表现的一类菌斑相关性的炎性疾病,是导致种植修复失败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免疫应答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免疫调控可以影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展与防治。本文就种植体周围炎中免疫应答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牙种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其已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但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导致种植失败。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晚期并发症,其始动因素是菌斑微生物。本文就目前健康的种植体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牙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种植术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种植体周围微生态失衡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种植失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就成为了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种植体周围微生物和种植体周围炎症相关微生物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增加了种植体周围疾病的风险,因此寻找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核心微生物组”是目前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健康状态与微生物菌落的特性.方法:将42颗种植体分为成功(Success,S)、状况良好(Satisfactory survival,S.S)和状况一般(Compromised survival,C.S)组,记录探诊深度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从种植体近颊、颊、远颊取龈沟液样本,通过16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治疗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对周围龈组织有炎症表现的31枚种植体进行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whatman1#滤纸条吸取种植体龈沟液(PICF)。ELISA法检测PICF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经过牙周洁治和牙周冲洗治疗后的PICF样本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软组织炎症有明显缓解。结论:PICF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具有相关性,具有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12.
种植体从口腔环境进入软组织及骨内,由于牙种植体表面没有牙骨质及牙周膜纤维,故种植体-软组织结合界面生物封闭就成为影响种植体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封闭形成机制的研究证实半桥粒在上皮附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的附着存在众多争议;生物封闭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表面构造及表面处理等.  相似文献   

13.
朱康剑  王琪 《口腔医学》2023,43(3):252-255
激光治疗已成为治疗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手段,半导体激光因其优良的生物调节作用、灭菌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在种植体周围病辅助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文就半导体激光的原理、作用特点、安全性、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植修复作为现代口腔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健康状态与微生物分布密切相关。本文将对不同健康状态下种植体周围龈下菌群的分布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种植体周围龈沟液能够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情况,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的量和成分加以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机制,并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其具有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正确的认识种植体周围炎并预防其发生是每一位口腔种植医生都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2013,(9):639-641
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并伴随支持骨丧失,从而导致骨性结合失败,是影响种植修复成败的重要因素,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就目前各学者的观点,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正畸微螺钉种植体动物实验模型,通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组织学观察,反映不同力值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评价种植体的稳定性。方法全麻下狗上颌骨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按不同力值将微螺钉种植体分为4组,即刻加力2月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研究不同力值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可观察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上有半桥粒形成,随着力值增加,胞浆内核糖体,分泌性小囊泡数量增加,张力细丝减少。结论加力力值增加将影响正畸微螺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成有效的生物封闭屏障作用,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种植体黏膜(dental implant mucosa,DIM)与种植体乳头(dental implant papilla,DIP)水平及周围软组织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于青岛市海慈医院接受口腔种植体修复的患者86例,从治疗起随访至2020年12月,分别于植入物放置即刻(T0)、4周(T1)、2年(T2)和随访结束(T3)时检测边缘骨吸收水平(MBLs)、中颊黏膜水平(MBMLs)、DIP、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出血指数(mBI)植入物稳定性系数(ISQ)水平及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0~5.2年,平均(4.79±0.34)年,脱落2例,最终纳入患者84例(95颗种植体)。与T0时相比,T1、T2、T3时mSBI、mPLI、mBI、邻牙接触点的远端骨水平、中骨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DIP高度显著升高;T0、T1、T2、T3时,PD、MBLs、MBMLs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牙接触点的远端骨水平、中骨水平可影响DIP高度(P<0.05)。DIP增加49例,丧失46例;T0时,DIP增加、丧失组的ISQ水平均较高;T1时较T0时DIP增加、丧失组的ISQ水平降低(P<0.05);T2、T3时,DIP增加组ISQ值显著大于丧失组(P<0.05)。结论: DIM、DIP水平之间存在依赖性,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取决于角化组织高度和DIP高度。  相似文献   

20.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口腔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病理过程统称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简称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发生在正常行使功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组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