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腹腔镜胰腺手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部分胰腺中心已逐渐开展。钩突切除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影响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的R0切除等,如何较好处理钩突切除仍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之一。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钩突切除的方法众多,各有利弊。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前入路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路动脉优先的方法切除钩突,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R0切除率。在临床实践中该入路优势明显,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钩突部血供来源与走行,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钩突部位动脉处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13具无腹部器官病变的成人尸体,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进行胰腺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其中甲醛溶液防腐处理的12具尸体行大体解剖,另1具新鲜尸体行动静脉管道铸型研究。另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胆胰外科中心2014年1-12月收治的12例行LPD病人,术中观察钩突部动脉分布情况。结果 (1)胰背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左支向左延续为胰横动脉,右支供应胰腺钩突部位。(2)从腹侧观察,胰背动脉右支在胰腺钩突部约4点钟方向分为上下两支,于8点钟处上下两条分支又汇合形成完整动脉闭合环路。该动脉环分别与肝总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形成丰富吻合支。(3)12例LPD中,6例术中发现胰背动脉及其分支走行。4例(66.7%)来源于脾动脉,2例(33.3%)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结论 胰头钩突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与胰背动脉右支来源的钩突动脉环同时供血,并形成丰富的交通支;LPD术中处理钩突时,应注意胰背动脉右支及钩突动脉环发出的交通支以降低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4~12月完成30例"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诊断为胰头或壶腹部肿瘤。1例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腹腔镜下切除肠系膜上静脉2 cm,静脉端端吻合,其余29例无动静脉侵犯或远处转移。在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打开结肠系膜,做扩大的Kocher切口达Treitz韧带右侧,找到肠系膜上动脉,骨骼化肠系膜上动脉,使其与胰腺钩突离断,悬吊肠系膜上静脉,完全离断胰腺钩突与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交通支。结果 30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间(4.3±1.5)h,术中出血(330±75)ml,术后发生A级生化漏8例,B级胰漏2例,淋巴漏5例。术后病理回报,胰腺或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4例。术后住院时间(16.3±7.2)d。结论腹腔镜"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安全性高,可以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和神经,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胰腺钩突癌根治术中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对1例胰腺钩突癌患者实施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静脉切除重建的临床资料。术前CT提示钩突延伸至SMA左侧,而肿瘤位于延伸的钩突下部,距离胰头十二指肠、胆胰管汇合部、主胰管均较远,幽门上下、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侵犯区域位于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上动脉(SMA)以及十二指肠升部。结果 施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同时将受累及的十二指肠、近段空肠切除、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侧侧吻合。首先采用动脉优先入路技术探查SMA,发现肿块仅侵犯动脉鞘及空肠分支,采用动脉鞘切除、受侵犯的分支切断结扎,保留了SMA起始部主干。再探查SMV,见主干受侵约3 cm,采用SMV节段性切除重建。距离肿块约1 cm离断胰腺,离断缺血的空肠肠系膜及空肠肠管、离断十二指肠水平部,行十二指肠水平部-小肠侧侧吻合。结论 基于胰腺钩突癌部位及侵犯情况,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采用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可避免手术创伤更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保证了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早期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右后入路联合钩突优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例行经SMA右后入路联合钩突优先的L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经SMA右后入路联合钩突优先的LPD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366±51)min,术中出血量为(140±42)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2)d。术后病理回示均达到R0切除,5例患者均未出现胃肠瘘、胆汁漏,无明显胃瘫,2例出现生化瘘,术后随访时间为(7±2)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经SMA右后入路联合钩突优先的LP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无明显血管浸润且直径≤2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断改进,如动脉先行入路、无接触技术入路等,对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中风险有一定的帮助。手术入路选择须根据病人情况、肿瘤部位、血管侵犯程度、术者经验等个体化综合考虑。目前,PD主要的手术入路包括标准入路、无接触技术入路、横结肠系膜下方入路、胰头区流入动脉先行离断入路、动脉先行入路、钩突先行入路等。传统入路PD仍是基础与标准。对于较大的胰腺外科中心和具有比较丰富胰腺手术经验的术者,为达到有效提高R0切除率和降低术中风险的目的,须灵活运用各种不同入路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外膜解剖理念的兴起,加之精准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胰腺系膜的概念逐渐从解剖学及外科手术学层面被相继提出。由于胰腺器官和系膜位置较深,周围毗邻器官多,周围血管结构复杂,国内外对于胰腺系膜存在与否尚存在争议。基于膜解剖理念下所产生的胰腺全系膜切除在胰腺外科逐渐被推广与应用,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来说,如何通过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完整切除胰腺系膜一直是争论的热点。本文中我们对胰腺系膜解剖学和胚胎学来源,及其用于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技术的成熟,很多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中的R0切除技巧逐渐应用至LPD中,例如动脉优先入路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技术等~([1])。本文就腹腔镜下胰腺癌R0切除的相关技巧进行论述。1腹腔镜下动脉优先的视觉角度及入路优势腹腔镜下动脉血管的显露,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入路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路动脉优先切除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自2017年3月至10月35例壶腹周围肿瘤施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成功,1例因肿瘤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紧密粘连取辅助切口分离血管粘连。平均标本切除时间(125.6±21.3)min,平均出血量 (150.0±34.6) mL。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胰瘘5例(B级), 胆瘘1例, 腹腔感染3例,腹腔出血1例,胃排空延迟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9±3.2)d。结论 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前入路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路动脉优先切除钩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缩短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单治疗组开展的5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58.8岁,4例为壶腹周围肿瘤,1例为胆总管下段肿瘤;平均手术时间588 min,平均出血量290 m L,平均进食时间5 d,平均住院时间25.25 d。5例中1例因心血管意外于术后第1天死亡,1例术后出血,经再次腹腔镜下缝合止血处理后痊愈,其余3例无并发症。结论成功开展LPD需要度过基本的学习曲线;LPD术中胰腺钩突部的切除与消化道的重建是关键;丰富的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经验、手术流程的优化、娴熟的腔镜技巧、合适的病例、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和相对固定的配合团队是缩短LPD学习曲线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十二指肠乳头癌(CPV)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CPV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94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CPV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与其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6.8%,其中pT1、pT2、pT3和pT4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4%(2/13)、62.7%(32/51)、80.0%(8/10)和100%(2/2).94例区域淋巴结中,胰十二指肠后组、胰腺钩突系膜组、肝十二指肠韧带组及肝固有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30.9%、21.3%、11.7%和6.4%.预后相关因素:肿瘤pT分期(P<0.01)、十二指肠壁浸润(P=0.001)、肝转移(P=0.001)、胰腺浸润(P=0.004)、淋巴结转移(P<0.01);各区域淋巴结转移:胰十二指肠后组淋巴结(P<0.01)、胰腺钩突系膜组淋巴结(P<0.01)、肝十二指肠韧带组淋巴结(P<0.01)、肝固有动脉旁组淋巴结(P=0.010);预后独立危险因素:胰十二指肠后组淋巴结转移(P<0.01)、胰腺钩突系膜组淋巴结转移(P<0.01)、十二指肠壁浸润(P=0.019).结论 钩突系膜组淋巴结和胰十二指肠后组淋巴结均是CPV转移的第一站,均可独立影响CPV术后生存率.术中应重视该区域淋巴结的清扫,特别是保证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及系膜组织.  相似文献   

12.
先行钩突切断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方法.方法 当肿瘤横跨在门静脉前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不明和有异常肝动脉起源的可能时,先行钩突切断可以避免手术中出现尴尬局面.在探查无远处和肝脏转移情况下,打开胃结肠韧带并作Kocher切口充分暴露胰腺后,先切断钩突系膜,如此时发现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则终止根治性手术.在有异位肝动脉起源时,本方法可避免意外肝动脉损伤;当肿瘤病灶横跨胰颈时,采用本方法可保证肿瘤的切除,并保护脾静脉不受损伤.结果 2004年6月到2006年5月,9例病人按上述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12.3)岁.9例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6.5 h,同期其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耗时5.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失血量350 ml,未较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增加(322 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牛率(33.3%vs 26.9%,P>0.05)无明显增加.结论 先行钩突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足一个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施行的1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64例,中位年龄[ M( Q R)]62.0(14.7)岁(范围: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来完成的12例钩突入路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手术要点是于十二指肠水平部沿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从下往上解离胰腺钩突部及其系膜,再依次完成其他手术步骤。结果:1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4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50~1 200 mL,平均300 mL;清除淋巴结9~15枚,平均10枚。术后病理检查示标本切缘阴性。术后并发胰瘘2例,胆瘘1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胰腺钩突部根治性完整切除的新方法(附3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n RY  Cao XY  Zhu F  W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379-1382
目的 探讨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胰腺钩突部根治性完整切除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连续完成了306例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RPD),男性169例,女性137例;发病年龄37~79岁,平均58岁.其中胰头颈部肿瘤151例,胆总管下端肿瘤48例,壶腹部肿瘤55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52例.采用肠系膜上血管交换和胰腺钩突部血流控制法顺利完成所有患者的钩突部根治性完整切除;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结果 306例接受RPD的患者中,手术时间4~6 h,出血量200~600 ml,无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位的出血.术后患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3%和0.9%;术后胰瘘和胆瘘发生率分别为1.6%和0.6%,胆瘘、胰瘘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至2010年3月,未见因肠系膜上血管周围肿瘤复发死亡患者.结论 采用肠系膜上血管交换和胰腺钩突部血流控制法可顺利完成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胰腺钩突部的根治性完整切除;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肠系膜上静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误切,可避免因胰腺钩突部残留引起的术后胰腺组织坏死脱落、感染和出血;还可从理论上减少肿瘤细胞播散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3D及高清腹腔镜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止血器械的革新,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证实了LPD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LPD在胰头癌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腹胰腺癌R0切除技术,例如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和动脉优先入路等在LPD中也得到了广泛开展,在LPD中的优势已获得了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认可。笔者在借鉴开腹小肠系膜旋转的OPD术式,在结合腹腔镜视野角度的优势,提出了胰头半周旋转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术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胰头癌的R0切除率,降低钩突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本文将就该术式在LPD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展开讨论,进一步论述该术式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后入路-钩突先行”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00例病例资料,在标本切除阶段均采用“结肠后入路-钩突先行”。结果 20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联合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重建(端端吻合)。平均手术时间(281±49)min,其中标本切除时间(91±15)min,术中出血量50~850 mL,平均(122±5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9) d;术后B级胰瘘18例(9.0%),C级胰瘘3例(1.5%);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1.0%);腹腔内出血14例(7.0%);胃排空延迟9例(4.5%);胆瘘11例(5.5%);死亡2例(1.0%)。术后病理学诊断:胰头导管腺癌33例(16.5%),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5例(7.5%),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3.0%),胰腺导管上皮异型增生1例(0.5%),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4.5%),胰头囊腺瘤5例(2.5%),慢性胰腺炎1例(0.5%),十二指肠腺癌4例(2.0%),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1.0%),十二指肠良性占位性病变11例(5.5%),非胰头来源的壶腹周围癌105例(52.5%),壶腹周围良性肿瘤9例(4.5%)。结论“结肠后入路-钩突先行”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15例运用动脉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经验和结果.方法 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对15例壶腹周围癌或胰头癌行动脉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采取优先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再施行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总结围手术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15例中,肿瘤直径为(3.8±1.2) cm.手术时间为(7.6±1.2)h.手术出血量为(400±120) ml.术中清扫淋巴结数(5.1±2.2)个.钩突均完整切除.2例肠系膜上静脉侧壁切除修补.其中12例行胰肠捆绑式吻合,3例行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再次手术止血.胰漏2例,肠漏1例,伤口感染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15例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1个月,其中3例复发,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复发,其中1例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动脉优先胰十二指肠切除具有安全,出血少,完整切除钩突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动脉优先入路(artery first approach)早期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干以判断肿瘤可切除性,并完成以SMA及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及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中心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例实施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术前均疑诊为“胰头癌”,且术前CT判断均为交界性可切除者。8例行内引流手术,2例行全胰切除术,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5例行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1例行肝总动脉切除,2例行扩大右侧胰腺切除术。手术时间(281.28±78.53) min (133~354 min),术中出血(352±537) mL (189~1 352 mL)。无术后死亡,无因并发症再次手术者。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适合于术前判断为交界可切除病例,具体的入路方式需根据肿瘤位置以及侵犯情况灵活采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临床应用是可行的,但有较大风险。丰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开腹手术经验和精湛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是完成LPD的必要条件,早期、位置合适、肿瘤较小的、较瘦的病例是早期开展的理想条件。LPD不宜在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