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GA)对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侧胸椎旁神经节阻滞组(TPVB+G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 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 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宗婷婷  郑韶 《黑龙江医学》2022,46(6):711-71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拟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两点TPVB,比较术前(T1)、切皮时(T2)、...  相似文献   

5.
黄金华  袁磊  曾建强  叶永强 《微创医学》2022,(2):171-174+194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两点与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点组(n=32)和两点组(n=32)。单点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于第5胸椎行TPVB,两点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分别于第4、第7胸椎行TPVB。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心率、血压于术前基础值的20%左右。比较两组TPVB的操作时间、阻滞平面,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的总用量,麻醉恢复室(PACU)期间舒芬太尼的用量及停留时间,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术后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点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长于单点组,阻滞平面优于单点组;两点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PACU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单点组(均P<0.05),但两组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点组术后2 h、4 h、8 h、12 h的VAS评分低于单点组(均P<0.05),术后24 h、36 h、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点组术后4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7 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 =43)和复合组(n =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 和48 h时VAS 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 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 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 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0 时比较,两组患者T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神经阻滞组( n=40)和全身麻醉组(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患者疼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罗哌卡因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T1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T2组).3组术后均不采用术后镇痛装置,若术后NRS评分>4分,则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肌肉注射补救镇痛,并记录3组术前(神经阻滞用药)、术中静脉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总量(静脉+神经阻滞)、静脉用瑞芬太尼的总量,术后4、6、24、48 h NRS评分,术后24 h内是否补救镇痛、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相比,T1、T2组的术中静脉用舒芬太尼量、舒芬太尼总量(静脉+神经阻滞)、静脉用瑞芬太尼的总量明显减少(aP<0.05),术后4、6、24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T1与T2组相比,后者术中静脉用阿片类药物总量较少(P<0.05),而舒芬太尼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6 h的NRS评分更低(P<0.05),而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术中静脉用阿片类药物的总量,发挥最佳的镇痛效应,提供满意的早期术后镇痛;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与单纯罗哌卡因用于TPVB相比,未见更多的优势,也许与该研究病例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比较乳腺手术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胸神经阻滞(Pecs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收集比较TPVB和PECS阻滞在乳腺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获得符合标准的6个RCT研究,共计323例,其中PECS阻滞组161例,TPVB组1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CS阻滞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于TPVB组[MD=1.350,95% CI(-2.240,-0.460)],TPVB组术后疼痛评分高于PECS阻滞组[MD=1.350,95% CI(-2.110,-0.590)],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R=0.930,95% CI(0.560,1.320)]。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对于乳腺手术患者,PECS阻滞镇痛效果优于TPVB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硬膜外阻滞(EB)对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和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EB组和全身麻醉(GA)组。比较各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和芬太尼追加量情况、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结果?3组术后1?h、2?h、6?h、12?h、24?h和48?h VAS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3组芬太尼追加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高于TPVB组、EB组(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3+CD4+、CD3+CD8+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有差异(P?<0.05),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3-CD16+CD56+、CD19+水平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0.05)。3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IgG、IgM、IgA在不同时间有差异(P?<0.05),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0.05)。与EB组比较,TPVB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非气管插管肺叶切除术患者,TPVB和EB均能提供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同时TPVB术后镇痛时间更持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硬膜外阻滞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择期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dural-general anesthesia, EGA)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患者远期生存状态,次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病例匹配。术后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 test;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麻醉方式及其他变量对患者远期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对264例患者完成了术后随访,其中GA组166例,EGA组9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3±12.1)岁,平均生存时间为47.2(95%CI 45.7~48.7)个月。在倾向性评分前,EGA组患者死亡率为16.9%(28/166),而GA组死亡率为9.2%(9/98),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GA和EGA组共有87对匹配病例。EGA组死亡率低于GA组死亡率(5.7% vs.16.1%,HR=0.34,95%CI 0.12~0.96,P=0.041),平均生存时间长于GA组患者(50.3个月 vs. 42.9个月, P=0.032),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8.0% vs.16.4%, P=0.044)。多因素Cox风险模型显示围术期使用硬膜外阻滞是降低患者远期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之一(HR=0.33,95%CI 0.12~0.91,P=0.032), 而年龄(HR=1.04,95%CI 1.00~1.09,P=0.046)和术前淋巴结转移(HR=2.92,95%CI 1.16~7.36,P=0.023)分别是增加患者远期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组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延长,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的应激指标[术前及术后2、12、24 h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浆皮质醇(Cor)、随机血糖(GLU)]水平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时,两组MAP、HR水平均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 h,两组NE、E、Cor、GLU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2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TEA复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3.
解立俊  唐俊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4):123-125+12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不同药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2017年10月心胸外科收治的139例接受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D组)、瑞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D组72例,S组67例。术后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拔管与苏醒时间、镇静评分、肺功能与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D组的麻醉效果较好、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较短,镇静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较低,且肺功能较好,各项指标与S组对比差异明显。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同时能减轻炎症反应,有效保护肺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回顾性收集175倒手术切除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资料及治疗情况病例记录,后期随访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PG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4间隙行TPVB;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8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HR和MAP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刻,IL-6和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PG组IL-6表达水平更低(P<0.05),而IL-10表达水平则更高(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手术患者CD4 + CD25 + Foxp3 + Treg 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行CO2 气腹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43 例。比 较单纯全身麻醉(GA)、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EA)及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6% 羟乙基淀粉液急性高容量 血液稀释(EA + AHH)麻醉对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术前和术后1 个月外周血CD4 + CD25 + Foxp3 + Treg 水 平及3 年随访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EA + AHH 组患者术中血压波动幅度小于其余两组患者。与术前比较, EA + AHH 组术后1 个月外周血CD4 + CD25 + Foxp3 + /CD4 +下降幅度大于其余两组,术后3 年生存率高于 其余两组(P <0.05)。结论 EA + AHH 麻醉可改善CO2 气腹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状态及 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PVB组和SPB组;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0.375%的罗哌卡因20 mL TPVB或SPB,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自主呼吸恢复时(T1)、手术开始30 min时(T2)、手术开始6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苏醒时(T5)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T4和T5时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B组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长于TPVB组(P<0.05),术后6 h、12 h咳嗽时VAS低于TPVB组(P<0.05),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低于TPV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和SPB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但SPB能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总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