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与近端胃切除管型胃食管吻合术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和管型胃食管吻合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进行1∶3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PSM),然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经1∶3 PSM后管型胃食管吻合组纳入病人20例,双通道吻合组纳入病人60例。两组间各项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管型胃食管吻合组与双通道吻合组在手术时间[(192±48.24)min vs.(210.26±52.91)min,P=0.184]、术中出血量[(103.2±67.1)mL vs.(121.8±84.4)m L,P=0.381]、淋巴结清扫数目[(36.65±9.47)枚vs.(33.56±9.40)枚,P=0.214]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型胃食管吻合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LPG)双通道消化道重建(DTR)食管空肠“π”形吻合与端侧吻合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LPG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病人23例(“π”形吻合组)以及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病人25例(端侧吻合组)资料,所有病人均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两组病人均常规行LPG、D2淋巴结清扫及DTR,“π”形吻合组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下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端侧吻合组应用圆形吻合器经上腹部辅助切口直视下完成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及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炎症指标,以评价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的短期疗效。结果 相比于端侧吻合组,“π”形吻合组手术切口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1 d、3 d、5 d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在胃癌腹腔镜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间9例胃癌病人腹腔镜胃切除的临床资料。4例近端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和双通道重建。1例近端胃癌和4例胃体癌病人行腹腔镜全胃切除和Roux-en-Y吻合。9例均采用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改良重叠法)。结果: 本研究病人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均成功完成。总手术时间为(273.9±48.2) min。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时间为(40.9±13.3) min。术中出血量为(58.9±43.4) mL,淋巴结清扫数为(27.1±11.8)枚。上、下切缘病理检查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5±0.9) d,进流质时间为(4.8±1.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9±1.8) d。病人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在胃癌腹腔镜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可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裂隙法食管胃吻合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连续收治的4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消化道重建均采用裂隙法食管胃吻合,即在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于残胃前壁纵向做一浆肌层裂隙,长约3 cm,保留黏膜完整,将食管断端与裂隙远端胃壁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近端的残胃作270°折叠包绕食管下端。观察病人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腔内完成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25.5±48.8)min,吻合时间为(45.0±21.2)min,术中失血(30.0±16.3)mL。术后无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0±1.4)d。内镜随访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裂隙法食管胃吻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底折叠、瓣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了手术难度,可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可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圆形吻合器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全胃切除术后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圆形吻合组)90例,直线切割闭合器吻合组(直线吻合组)134例。结果 直线吻合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用时更短(47.4 min vs. 52.3 min P=0.015),两组在出血量、近切缘及重建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1.1% vs. 11.9%,P=0.849)。结论 圆形吻合器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全胃术后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食管空肠重建安全可行,直线切割闭合器方式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π吻合是一种新的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全消化道重建方式,该方法与传统腹腔镜辅助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传统临床路径下的比较已有较多研究,但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两者临床效果比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ERAS路径中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全腹腔镜食管-空肠π吻合术与腹腔镜辅助下Roux-en-Y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65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入ERAS路径,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其中30例消化道重建采用完全腹腔镜食管-空肠π吻合术(π吻合组),35例消化道重建采用传统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oux-en-Y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π吻合组在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胃食管结合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程氏Giraffe重建和双通道重建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程氏Giraffe重建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2018年9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行近端胃切除术125例病人,其中程氏Giraffe重建术91例,双通道重建术34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时间、检出淋巴结数、Clavien-Dindo≥3级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随访情况(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时间、检出淋巴结数、Clavien-Dindo≥3级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双通道重建组比较,程氏Giraffe重建组重建时间(P<0.001)及手术时间较短(P=0.036)。两组术后1年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血红蛋白及血清白...  相似文献   

8.
全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分为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及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这两类重建方式又分成不同的术式,其中部分重建方式的功效仍存争议。全胃切除术目前仍是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近端胃切除术应用较少,但其术后抗反流重建方式的出现有望扩大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管形吻合能够获得较高的切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直线形吻合的全过程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主要适用于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对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如何保证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安全,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争议的焦点。对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各种重建方式是否具有抗反流功效仍然需要高级别研究证据来证实。在临床实践中,术者须在遵守消化道重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病人自身情况,以病人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早期胃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72例近端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38例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组),34例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LA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与术后各项指标,并用Visick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并存疾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AP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A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APG组术后Visick评分明显高于LA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指标、手术前后的营养学指标变化、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能够安全的应用于近端早期胃癌的治疗,但应警惕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治疗早期近端胃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间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三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 2根治术的80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量,以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近端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近端胃切除术后失去了食管胃结合部原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需要进行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来改善患者术后的反流。传统的双通道吻合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近端胃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效果好, 尤其适用于残胃过小、不适合做食管残胃吻合、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但是由于手术方式复杂, 吻合口多, 在完全腹腔镜下操作存在较大的难度。我们中心在熟练开展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了改良。本视频就改良双通道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用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采用器械吻合+手工缝合,行食管-残胃吻合、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2 min,吻合时间119 min。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吻合口造影通畅,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肿瘤复发。结论 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在保证浆肌瓣血供、简化手术操作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上部癌切除术病人130例,其中近端胃切除组53例,全胃切除组77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对接受两种手术方式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小情况、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在切口感染、切口疝、吻合口瘘、梗阻等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全胃切除组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P=0.001)。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胃切除组术后Visick分级指数明显优于近端胃组(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新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1例胃癌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的方法进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25±37)min,其中吻合时间为(51±1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9±48)ml。术后住院天数(8±3)d。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方法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吻合时间短.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73例, 女性65例, 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 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 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 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 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 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 (352±63)min比(234±61)min, 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法在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高位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60例高龄(≥70岁)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 Ⅱ 型)病人临床资料。75例采用两层半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吻合者为观察组,85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吻合口加固时间、术后并发症种类及例数,术后ICU入住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吻合口加固时间及肿瘤近端切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4.0%(3/75) vs. 对照组12.9%(1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9,P<0.05)。两组术后非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共11例,术后ICU入住率12.0%(9/75),术后住院时间17(12~36)d;对照组共16例,术后ICU入住率14.1%(12/85),术后住院时间19(11~41)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0.081,Z=-0.655,P>0.05)。结论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作为一种安全、简单的吻合方法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高龄食管胃结合部癌行高位吻合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空肠后离断Overlap吻合法相比传统Overlap吻合法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资料共43例,根据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25例,采用空肠后离断Overlap吻合法进行食管空肠重建;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Overlap吻合法。比较两组病人在围手术期及术后近期指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在饮食随访中,研究组病人术后1个月均已恢复半流质饮食或普食,术后3个月均能进食普食。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5.4±4.3) min比(39.8±4.5) min,t=–10.549,P<0.001]和手术时间[237 min(230~250 min)比258.6 min(250~285 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10例胃上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组);57例行常规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oux-en-Y吻合组)。 结果:双通道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4%和98.7%,67.3%和65.7%,15.7%和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吻合组患者在预防倾倒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两组间在术后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术后1年的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变化双通道吻合组均明显优于Roux-en-Y吻合组(均P<0.05)。 结论:保留远端胃,行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符合手术规范,不影响根治原则,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与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82例行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22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重建(食管胃吻合组),40例行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20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空肠间置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态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食管胃吻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均P<0.05);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另两组,但营养指标方面不如另两组(均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腹泻、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554;χ2=0.419,P=0.831)。结论:三种近端胃癌手术生存率相似,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创伤性小,近端胃切除术加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器人下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系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因食管胃结合部癌进行机器人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4例, 女性1例;年龄(67.2±4.5)岁, 体质指数(22.8±2.8)kg/m2,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4例, Ⅲ级1例;Siewert分型Ⅱ型3例, Ⅲ型2例。总结术中术后情况, 并在术后1年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 采用欧州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STO22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中位出血量为50(50, 125)ml, 手术时间(278.0±30.6)min, 术后住院天数(12.2±3.4)d。1例患者出现术后少量胸腹腔积液, 为Clavien-Dindo分级Ⅲ级以下并发症;且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 未出现发热、腹腔出血、胃瘫及与进食有关的反流、疼痛等并发症。术后1年的双通道造影检查显示, 所有患者造影剂均可顺利通过食管空肠吻合口;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