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医务人员因其诊疗操作的特殊性存在较大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多数地区的医院仅保留口腔急诊通道。本文依托本单位急性创伤急救中心,结合临床急救经验,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口腔科急诊诊疗感染的特点、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及诊室环境的防控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口腔急诊医务工作者的应急管理和防控规范,供口腔急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及蔓延,口腔诊疗过程中带来的感染风险也迅速被人重视。在可择期的口腔诊治项目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全面暂停的当下,口腔外科医护人员仍坚守一线,担负着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及造成患者极大痛苦且无法保留的患牙拔除等必须急诊处置的工作。本文围绕口腔外科急诊处置的原则、适应证、风险评估、患者准备、医护防护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疫情期间开展口腔外科诊疗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口腔急诊科在接收、救治口腔急诊患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儿童在口腔急诊就诊过程中存在配合性较差以及其他的诊疗特殊性,均会增加诊疗难度及风险,并时刻存在于治疗前、中、后的不同阶段。因此,文章主要结合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急诊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口腔急诊中儿童就诊、治疗等各环节,调整、完善风险防控措施,规范行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组建防控督导队伍,建立风险防控及行为管理常态化监督机制。在保障诊疗质量的同时,提高口腔急诊儿童风险防控能力,并不断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综合医院口腔门、急诊的管理和诊疗带来了极大挑战。并且,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出现了多个传染性和致病性强的变异株。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隐匿性强、免疫逃避能力强等特点,给口腔门、急诊感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紧密结合疫情防控最新相关规定以及近期疫情情况,参考疫情爆发以来部分医疗机构的感控策略,结合对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综合医院口腔门、急诊诊疗面临挑战,以及感控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今后类似疫情发生时口腔门、急诊的应对和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防控形势严峻。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口腔诊疗操作的特殊性,如何处理各类口腔急诊,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在严密防控疫情的同时,科学有序地做好口腔急诊的临床诊疗工作,本文从人员管理培训、流程及处理、防护和消毒等方面,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期口腔急诊处置提出建议,供口腔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我国口腔急诊医学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业委员会成立6年来的发展,总结出我国口腔急诊医学发展的6个方面表现,即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涵进一步清晰、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医教研成果层出不穷、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发挥独特作用。文章指出未来我国口腔急诊医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包括提高群体对口腔急诊的认知、提升口腔急诊规范化处置水平和急救技能、开展口腔急诊相关研究、提高国内外影响力、加强口腔急诊规范化建设、最终建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科等,并提出发展我国口腔急诊医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口腔夜间急诊常见疾病的类型和分布特点,总结口腔夜间急诊疾病的诊治规律并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口腔夜间急诊患者126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疾病类型的分布特点给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口腔夜间急诊疾病中,以颌面部外伤最为多见,占30.68%,其他依次为间隙感染、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结论 口腔夜间急诊的疾病类型广泛,其中对颌面部外伤及时的处理是口腔夜间急诊临床工作的重点,规范化培训和多学科协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国家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口腔专科的临床诊疗特点,参考国内外口腔诊疗中感染防控相关指南和文献,结合医院疫情期口腔诊疗中感染防控的应急管理工作举措,提出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医院感染防控的建议,重点聚焦疫情期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及医院感染防控落实等方面,旨在为口腔专科在疫情发生期快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急诊患者情况、收治流程、手术方法与感染防控措施,为制订COVID-19流行期间的口腔颌面外科急诊治疗规范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20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所有急诊病例,对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性别与年龄、疾病种类、致病原因、手术时间等,并探讨流行病学特点和意义,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急诊处置流程与手术要点。结果: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25例急诊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18岁13例,<18岁12例;颌面部挫裂伤11例,下颌骨骨折10例,间隙感染4例。2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在病房治疗室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医护人员按二级防护级别操作;其余19例均在负压手术室内完成手术,医护人员按三级防护操作。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诊疗期间未发生COVID-19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急诊以外伤为主,意外摔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儿童和女性急诊患者比例较大;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收治口腔颌面急诊患者时,应注重采取防护措施。在仔细评估伤情、遵守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可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与感控专家和医院管理层建立顺畅的联系,尽可能降低COVID-19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作者为了研究人乳头状癌病毒与口腔疣状瘤关系,用抗牛乳头状瘤病毒(BPV)的抗血清对9例口腔疣状癌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结构抗原进行检测,结果9例口腔疣状癌中HPV结构抗原阳性,口腔疣状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防治HPV感染,对减少口腔疣状癌的发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为了研究乳头状癌病毒与口腔疣状瘤关系,用抗牛乳头状瘤病毒(BPV)的抗血清对9例口腔疣状癌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结构抗原进行检测,结果9例口腔疣状癌中HPV结构抗原阳性,口腔疣状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防治HPV感染,对减少口腔疣状癌的发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近年来研究表明,CMV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的患者,CMV可引起口腔阿弗它样溃疡,急性牙周炎等口腔病损。本文就与CMV感染有关的口腔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口腔扁平苔藓与肝病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肝病患者进行口腔粘膜检查,对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和肝功能检测。并对20例患者血样进行丙型肝炎病毒RNA的PCR检测。结果 106例肝病患者未发现口腔扁平苔藓体征,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7例,未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肝功能正常,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片段PCR检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与肝炎病毒感染和肝功能异常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在体外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大量扩增获得HSV-1,将此病毒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建立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并收集HSV-1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后的上清液转移感染Vero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对病毒感染进行形态学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倒置显微镜下人口腔上皮细胞未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上清液转移感染后的Vero细胞发生典型细胞病变。利用PCR法可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内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HSV-1可直接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在全球蔓延并快速进展,对人类的健康、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口腔诊疗操作依赖牙科涡轮机,产生大量气溶胶,使口腔医护人员暴露于高风险环境中。唾液腺是唾液的来源,其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和口腔诊疗风险密切相关。本文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新冠病毒对唾液腺感染及其在唾液腺内的复制过程和对唾液腺功能影响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旨在为口腔医护人员在疫情暴发及常态化防控期间的防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前,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国内持续蔓延。口腔诊疗存在其特殊性,口腔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需近距离面对患者的口鼻,而潜伏期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前来就诊,极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甚至导致疫情蔓延。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如非急诊手术,应延后择期进行。但因病情需要或需实施急诊手术时,应全面评估病情,掌握手术指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做好防护工作。为做好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管理与自身防护,避免疫情扩散,保护医患健康,现提出COVID-19流行期间开展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防控策略,供口腔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AIDS)在口腔的表现是艾滋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都有口腔表现,但口腔表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主要口腔疾病有口腔黏膜病、牙周病、涎腺疾病及龋病等。本文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抗牛乳头状瘤病毒(BPV)的抗血清对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构抗原进行检测,证明其中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PV结构抗原一,说明口腔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对防治HPV感染,减少口腔癌的发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急诊患者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疾病疫情防控期间,口腔急诊的处置对策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20年2月22日~2020年3月2日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口腔急诊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国籍、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口腔专科疾病诊断结果等临床信息。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91例,其中男105例,女86例,性别比为1.22∶1,平均年龄(41.26±16.84)岁,65岁以上患者占12.04%。191例患者中非COVID-19发热患者1例;确诊COVID-19经治疗痊愈后患者2例,其中1例为外籍患者;近期与确诊或疑似COVID-19患者接触者3例。本研究中以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为主要诊断的病例占急诊就诊病例首位(48.17%),其次为牙周病(13.61%)和智齿冠周炎(13.0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口腔急诊情况复杂,应关注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患者的体温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外籍患者。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具备坚实的口腔全科专业知识,并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口腔诊疗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受到了业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那么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最常见的口腔急症(急性牙痛)应该如何处理?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口腔门、急诊诊疗工作文件,对疫情期间急性牙痛的处理拟定若干防控建议,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