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MACC1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直肠腺癌组织及正常直肠黏膜上皮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直肠腺癌浸润程度、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直肠腺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P0.01),MAC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ACC1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7.2%,MACC1阴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CC1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直肠腺癌的病理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为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1(FNDC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GEO数据库及GEPIA预测FNDC1在肺腺癌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对92例肺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相邻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验证FNDC1的表达。分析FNDC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Cox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其预后价值。结果 GEO数据库及GEPIA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FNDC1的表达水平高于其配对的正常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NDC1蛋白表达量较高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P=0.035,0.036,0.0002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FND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FNDC1蛋白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P=0.044)、T分期(P=0.047)、N分期(P=0.003)存在相关性。Cox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NDC1表达水平增加是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NDC1蛋白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不可分,有可能成为判断肺腺癌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神经系统多梳蛋白1(NSPc1)基因在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中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水平,探索NSPc1基因表达水平与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细胞免疫荧光与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中内源性的NSPc1蛋白及外源过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NSPc1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Pc1基因过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正常人脑组织与16例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分级的人胶质瘤样品中NSPc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NSPc1蛋白主要定位于SH-SY5Y细胞的细胞核。过表达NSPc1显著增加SH-SY5Y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而减少G2期的比例。人胶质瘤样品中NSPc1基因的mRNA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脑组织。结论NSPc1基因的高表达能促进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增殖,NSPc1高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恶性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P53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患者承后中的意义,应用P53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研究40例结直肠腺癌的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65%的结直肠腺癌为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阳生病例的五年存活率为50%,而阴性病例为85.7%,提示P53蛋白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连接同源激酶1(FJX1)在胃癌(GC)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研究FJX1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TCGA和GEO数据库胃癌队列分析FJX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JX1表达与预后生存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化检测FJX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FJX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生物信息学探讨FJX1在胃癌中的潜在作用途径。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FJX1过表达和FJX1沉默的胃癌细胞株。采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FJX1差异表达对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采用CCK-8法检测FJX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FJX1差异表达细胞中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蛋白表达。采用裸鼠成瘤实验检测FJX1对肿瘤增殖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的FJX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此外,FJX1的m RNA和蛋白水平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并且FJX1高表达是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癌细胞淋巴管侵润转移机理,对8例人的直肠腺癌的癌周围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1和CEA的表达。结果显示癌周直肠组织中的淋巴管及转移的淋巴结中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ICAM-1和CEA的表达。由此提示在癌细胞沿淋巴管转移过程中,ICAM-1和CEA是介导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稳定粘附的分子。  相似文献   

8.
阴茎转移癌临床比较少见,多由泌尿系的其他部位转移,而肠道肿瘤转移至阴茎上更为少见。2011年3月11日我科接诊1例罕见的直肠腺癌术后1年发生广泛转移至阴茎皮肤上,且表现为红色斑块及溃疡,易被误诊为“一期梅毒(硬下疳)”,导致病情延误,临床上应引起皮肤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P53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应用P53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研究40例结直肠腺癌的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65%(26/40)的结直肠腺癌为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阳性病例的五年存活率为50%(13/26),而阴性病例为857%(12/14),提示P53蛋白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关系密切(P<005),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判测指标。如结合传统的预后判测因素,可更全面地监测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Guan J  Chen J  Luo YF  Cao JL  Zhao H  Hao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98-401,I0009
目的 研究Survivin(SVV)在人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结直肠腺瘤、25例结直肠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和10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SVV、P53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SVV在结直肠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等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12/40)、40.9%(9/22)和35.8%(10/2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VV在绒毛腺管状腺瘤组织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DukesA、B、C期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17/25)、75%(27/36)、81.3%(26/32)和95%(38/40),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各组(P〈0.05)。P53和Bcl-2在上述各组病例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VV的高表达与Bcl-2和P53表达无相关性(P=0.487,P=0.437)。结论 SVV在结直肠癌发生早期即有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具有一定关系。SVV表达对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对肺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并比较肺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galectin-1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BEAS-2b中galectin-1的表达差异。通过si-RNA敲低galectin-1,分为对照组和si-RNA组,对照组转染同剂量NC-siRNA片段。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galectin-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CCK8、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galectin-1后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侵袭和迁移能力和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敲低galectin-1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等蛋白和AKT、ERK二条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galectin-1的mRNA在肺癌组织和肺腺癌细胞株中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抑制galectin-1表达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在抑制galectin-1表达后,ER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galectin-1具有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RK通路的磷酸化激活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Characterizationofthehighlyinvasivesublineofthehumanrectaladenocarcinomainvitro¥LiXuenong(李学农);ZhuMeigang(朱梅钢);LiChunde(李春德)(...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体外LAK细胞与直肠腺癌细胞相互作用时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LAK细胞与HR8348细胞均具有主动互相趋向运动,效靶细胞借其细胞突起及微绒毛相互接触。LAK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细胞突起及微绒毛由早期的平面接触逐渐发展为犬牙交错状结合。效靶细胞紧密结合后,靶细胞鼓泡,细胞膜出现环形穿孔。互相接触,结合的微绒毛及细胞突起在靶细胞的溶解过程中起到一个物理微桥的作用。LAK细胞分泌的杀伤物质通过微桥介导靶细胞的溶解。效靶细胞互相结合的微绒毛间形成关闭小室,它可能与维持局部杀伤物质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TEMobservationonLAKcellskillingthehumanrectaladenocarcinomacellsinvitro¥DingYanqing(丁彦青),LiChunde(李春德),ZhangJinhua(张进华),ZhuMe...  相似文献   

15.
SEMobservationonLAKcellskillingthehumanrectaladenocarcinomacellsinvitroDingYanqing(丁彦青);LiChunde(李春德);ZhangJiuhua(张进华);zhuMei...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在恒温(37℃)和5%CO_2条件下,连续观察LAK细胞对直肠腺癌细胞系(HR8348)的结合率。杀伤活性及杀伤动态。结果表明:HR8348细胞对LAK细胞杀伤较敏感,在相同的效靶比例条件下,4h时效靶细胞结合率为52.0±3.6,LAK细胞杀伤率为49.0±2.3%。效靶细胞结合率及杀伤率呈正相关(P<0.01),LAK细胞的杀伤取决于效靶细胞的稳定结合。LAK细胞杀伤HR8348的动态过程是:效靶细胞主动趋向运动→相互识别→接触与结合→LAK细胞发挥杀伤作用→靶细胞溶解。LAK细胞杀伤作用随效靶共育时间延长乃效靶比例的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进的人羊膜基膜模型(Humanamnioticbasementmembranemodel,HABMmodel),从国内建株的人直肠腺癌细胞系HR-8348中分离出具有高度侵袭力特性的亚系HR-8348-I,并比较研究了亲代与亚系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亚系细胞具有比亲代细胞更高的侵袭力、粘附率及移动性(P<0.01);在细胞形态、细胞衣(cellcoat)、染色体特征等方面表现了与亲代不同的特性,但在增殖特性上无显著性差异。研究高侵袭力细胞亚系的生物学特性将有助于揭示癌侵袭、转移及肿瘤异质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体外LAK细胞杀伤人直肠腺癌细胞(HR8348)时效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LAK细胞与靶细胞相互接触形成效靶复合体后,两种细胞胞浆内微管蛋白出现重排现象。LAK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全部集中在两类细胞质膜接触处,呈月芽状分布。靶细胞内的微管蛋白在效靶复合体质膜接触处浓集成斑块状并与LAK细胞的月芽状结构融合,靶细胞逐渐变性坏死。这提示,靶细胞的溶解可能与效靶细胞的微管重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