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76例确诊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均分为两组,A组38例患者予以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B组38例患者予以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97.37%)高于B组(78.95%)(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B组(P<0.05);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53%)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18.42%)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满意度(94.74%)高于B组(73.6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备有效性和微创性,术后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比较Lichtenstein术(常规平片)、Lichtenstein术(自粘式补片)及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473例腹股沟疝患者,依据修补方式将其分为A组(Lichtenstein术,使用常规平片,175例)、B组(Lichtenstein术,使用自粘式补片,109例)、C组(腹膜前间隙修补术,189例)。对比3组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分析3组术后不同时刻疼痛程度和手术前后舒适状况,并比较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以探讨三种术式的安全性。 结果B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3组间分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组失血量最少(P<0.01);B组住院费用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24 h,C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的VAS评分随时间推移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美国舒适状况量表躯体维度评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最高(P<0.001);C组异物感发生率略低于A组和B组,但3组异物感发生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复发率、局部积液、切口感染、发热及24 h尿潴留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Lichtenstein术(常规平片)、Lichtenstein术(自粘式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均能有效治疗腹股沟疝且都很安全,三种术式在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疼痛感及舒适感、远期疗效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对具体术式的选择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患者35例。A组采用TEP术式,B组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总治疗费用。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总治疗费用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 结论TEP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总治疗费用较为昂贵。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自身耐受程度,以及患者的经济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B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C组行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1周及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B组和C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各时段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比较发现,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恢复迅速,可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就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和手术时间而言,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更优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8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5±1.14)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h 2组VAS评分均最低,术后2 h至7 d 2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2 h及3 d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疝复发1例,试验组无疝复发病例。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和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4例)予以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44例)予以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记录2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相关数据。 结果试验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术后切口积液、阴囊水肿、疼痛及异物感,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1.36%、11.36%、13.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局麻无张力疝修补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ntioneal repair, TEP)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52例成人腹股沟疝分别进行TEP56例和局麻Lichtenstein19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半年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半年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等方面,TEP组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复发率,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Lichtenstein组优于TEP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EP具有伤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但费用高。局麻Lichtenstein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适应证广,适合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局麻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接受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局麻药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局麻药起效时间和止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当时(T4)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 h(T5)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局醉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其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网片固定、网片免固定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未来腹股沟疝治疗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A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网片固定(34例);B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网片免固定组(31例);C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8例)。术后随访1年,对比3组患者手术实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 结果B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 d疼痛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C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组,术后2 d疼痛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相当,且患者术后均无较多并发症,安全性均理想。但因腹腔镜手术无需作较大切口,患者受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其应用价值优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术中补片在不固定的情况下仍能获得与补片固定后相似的效果,故腹腔镜网片免固定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传统的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比,探讨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点。方法腹膜前疝修补组(以下简称腹膜前组)43例,平片疝修补组(以上简称平片组)59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反应、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膜前组手术时间、伤口疼痛及伤口异物感例数显著低于平片组(P〈0.05),平均恢复自主活动时川显著低于平片组(P〈0.01),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平片组(P〈0.001)。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8~36个月),尤复发。结论与传统的Lichtenstein平片疝修补术相比,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异物感轻、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急诊收治并完成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病例共82例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8例,行TAPP术;对照组44例,行Lichtenstein术。将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肿,术后其他并发症(复发、术后感染、术后肠坏死、出血),术后总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组在术后血清肿及其他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术较Lichtenstein术手术时间长,术后总费用相对高,但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B组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C组采用膜前疝修补术,每组各54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B组手术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下床时间长于B组和C组,B组下床时间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3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其中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的VAS评分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异物感率不同,B组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C组间的异物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复发率、血清肿发生率、慢性疼痛、外科感染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于患者不同个体的差异,应依据病情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同时结合医疗条件等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法(TAP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松滋市人民医院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ichtenstein组、TAPP组、TEP组,各50例。对比3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并观察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变化。 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TAPP组和TEP组高,住院费用比TAPP组和TE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术后12 h NRS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比TAP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后3 d Cor、NE及ALD水平,复发率比TAPP组和TEP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腹腔镜下TAPP、TEP术具有应激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自固定补片)和对照组(缝合补片)各5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异物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并发症(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复发率等临床指标差异性,观察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的异物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和1、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2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均较少且无复发情况,使用自固定补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异物感,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但其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126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就诊的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126例患者。依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79例)与开放组(47例)。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组用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观察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12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未见重要组织器官损伤,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4.87±3.47)ml、下床活动时间为(21.97±6.18)h、住院时间为(4.51±1.21)d,均低于开放组(21.11±5.48)ml、(26.81±7.32)h及(5.8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1,3.987,5.149;P<0.05);术后6 h、24 h、1周、1个月、3个月,腔镜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2,7.561,11.236,10.231,2.654;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治疗同侧复发性腹股沟疝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孔完全腹膜外结扎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1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儿93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法治疗,B组采用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结扎法治疗。观察2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B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A组(P<0.05);术后12、24、48 h B组疼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复发率低于A组(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减少患儿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短,患儿康复时间快,并且可以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并发症和斜疝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80例,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试验组行TAPP术式,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术式。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术前至术后6个月2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均呈下降趋势,且术后各个时间点试验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 vs 12.22%,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 vs 2.22%,P>0.05)。 结论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各有优缺点,前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但住院费用较高;后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低,但术后疼痛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其中老年患者是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群体。然而,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选择何种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局麻Lichtenstein术难度低、效果好、术后愈合较快,在临床中运用广泛。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因其视野开阔、可发现对侧隐匿疝、可同时处理双侧疝等优势而被越来越多外科医生接受和推荐。本文主要对接受局麻开放疝修补术或全麻腔镜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和病历系统搜集资料,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130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Lichtenstein术67例(开放组),腔镜疝修补术63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开放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腹腔镜组(78.94岁vs. 71.83岁),术前麻醉风险比例、各种合并症比例以及双侧疝发病率均高于腹腔镜组(均P<0.05);其余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开放组缩短(1.51 d vs. 2.16 d)、术后1 d疼痛评分低于开放组(2.70 vs. 3.58)(均P<0.05);两组间术后各并发症(切口感染、血肿、血清肿、神经感觉异常、尿潴留)发生率、1年复发率、长期疼痛(>3个月)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疝侧、麻醉风险分级、术前合并症均是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评估的内容。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后,选择行腔镜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