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42例,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调查患者自行进行囊腔冲洗的频率,研究开窗减压术的疗效以及囊腔冲洗频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见囊腔边界模糊、体积缩小,12个月以后囊腔趋于稳定,此时可行二次手术刮除残余囊壁,此后随访1~2年无明显复发。囊腔应每天冲洗,但每天冲洗次数对疗程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经门内行开窗减压术,术后定期拍x线片,随访观察术后囊腔大小变化及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11例囊腔基本消失,其中1例根尖囊肿、1例含牙囊肿的囊腔完全消失,其余9例行二期手术后消失.未出现明显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症状;1例角化囊肿开窗术后3个月复发,行颌骨刮切术。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使用自制囊肿引流管在治疗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12例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患者经自制囊肿引流管开窗减压术治疗,减压术后引流期维持6~20个月,测量减压术后病灶直径,评价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行二期囊肿刮治手术。术后随访12~60个月。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开窗减压术后3个月,囊肿周围骨质出现再生改建,后期囊腔明显缩小,下牙槽神经管外形恢复。自制引流管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的有效率为100%,二期手术后,本组资料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自制囊肿引流管制作简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联合生物材料硫酸钙填充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I期开窗减压保守治疗,待囊肿明显缩小后行Ⅱ期小囊肿刮除术并硫酸钙生物材料充填术;对照组行传统颌骨囊肿刮除术,同时予以硫酸钙生物材料充填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感染、囊腔体积缩小程度、骨质增生厚度及骨密度值、术后复发率及神经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各指标较术后3月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3、6月囊腔缩小值、术后骨质增生厚度、术后骨质密度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随访12~24月,对照组1例复发,观察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手术创伤小,可保护囊肿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在囊肿刮出后采用医用硫酸钙充填缺损骨腔,防止软组织嵌入,加快了成骨速度,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首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经过治疗的颌骨囊性病变的住院患者200例。收集相关数据后,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t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根尖囊肿所占比例最大,男性多于女性,41~50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生于上颌骨的病变多于下颌骨,左侧多于右侧;因牙疼痛、颌骨肿胀性疼痛就诊的患者最多。中型颌骨囊性病变应用刮治术效果优于开窗减压术,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应用开窗减压术效果优于刮治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源性角化囊肿和成釉细胞瘤应用刮治术比开窗减压术的复发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小型颌骨囊性病变选择刮治术效果较好,可缩短治愈时间;大型颌骨囊性病变采用开窗减压术效果较好,利于保存邻近组织结构。多囊型颌骨囊性病变可选择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联合应用,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或青少年替牙期囊性病变保留恒牙的保守治疗方式。通过保持开窗、降低囊腔内压力及配合定期冲洗,囊腔得以逐渐缩小,形成颌骨的成骨修复,从而能够保留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使恒牙正常发育或萌出,避免过多地切除组织、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这些特点使开窗减压术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文章就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颌骨囊性病变采用开窗减压术和刮治截骨术的治疗效果及义齿式囊肿塞的应用。 方法81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减压术(36例)和刮治截骨术(45例),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 ±s表示,对两种治疗方法手术用时、出血量、受累牙拔除、下唇麻木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与复发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开窗减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31.2 ± 4.1)min,术中出血量为(20.3 ± 7.2)ml、受累牙拔除为(0.7 ± 0.04)个,术后疼痛、下唇麻木、感染及术后3年咀嚼功能下降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刮治截骨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年刮治截骨术组有6例面形发生轻度不对称,2例复发(4.44%),开窗术组无面形改变和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窗减压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颌骨的完整性及病变区的患牙,相对应刮治截骨术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开窗减压术、负压吸引术、刮治术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30例,病变最大径>3.5 cm的20例患者进入甲组,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甲组A(开窗减压)11例、甲组B(开窗负压吸引)9例;最大径<3.5 cm的10例患者进入乙组,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乙组A(开窗减压)5例和乙组B(手术刮治)5例。测量治疗过程中囊腔体积变化及曲面体层片缺损面积,比较囊性缺损缩小速度,应用SPSS 11.0软件包对病变范围的缩小情况量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A开窗减压和甲组B负压吸引囊腔愈合良好,6个月后囊腔体积减少平均百分率为63.66%和83.52%,囊腔面积减少平均百分率为65.86%和88.65%,甲组B与甲组A有显著差异,P<0.05;乙组B一次手术刮治治疗组6个月后颌骨形态与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100%,乙组A有效率为60%。结论:负压吸引术较开窗减压术对大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小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刮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一种3D打印的具有负压引流功能的囊肿塞,评价其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泸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18例,随机分为3D打印组和传统组,每组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3D打印组使用3D打印的负压引流囊肿塞,传统组使用传统义齿型囊肿塞。术后1、3、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主观评价指标、囊腔体积缩小率及囊腔长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组,3D打印组患者对囊肿塞的舒适性评价较高,且认为更易清洁囊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对囊肿塞的固位性和使用便利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3、6个月,3D打印组囊腔体积缩小率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两组囊腔长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3D打印负压引流囊肿塞小巧舒适,清洁囊腔效果好,能够加速囊腔缩小,建议在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探讨其在下颌骨功能性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4例病例术后随访19年。11例囊腔基本完全消退未进行二期处理,23例囊腔显著缩小行二期刮治手术。所有病例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是保存下颌骨形态及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熊依箐  曹志云 《口腔医学》2018,38(7):628-631
目的:追踪下颌囊肿患者囊肿开窗术后应用塞治器,探讨塞治器每日冲洗次数与囊肿恢复快慢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7例下颌囊肿患者开窗术后戴塞治器的复诊记录,根据冲洗次数分成两组:A组为≦2次/日,B组为≧3次/日。根据全景片中囊腔缩小的情况来判断疗效,术后疗效用以下形式记录 显效:囊腔最大径缩小 ≥50% ;好转:囊腔最大径缩小 <50% ;复发:囊腔无明显变化或者增大;愈合归于显效内,有效率以“显效”计算。结果:在A组好转10例,显效8例,复发4例;在B组好转5例,显效18例,复发2例.A组有效率为36.4%,B组为7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2<0.05)。结论:每日冲洗次数与囊肿恢复情况有明显关系,冲洗次数≧3次/日,患者囊肿愈合情况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制作囊肿塞,维持囊肿造瘘口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开窗灌洗治疗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行局部开窗,并制作引流口保持器,分为2组:8例应用EGCG溶液灌洗囊腔,10例应用生理盐水灌洗囊腔。术后定期复诊,每2个月行曲面体层片及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囊腔变化情况,囊腔长径小于2 cm时行二期手术刮除残余囊壁。结果 EGCG溶液灌洗病例,开窗灌洗6~10月后囊腔即缩小至长径小于2 cm,行二期刮除手术。生理盐水灌洗病例,需10~16月囊腔缩小至长径小于2 cm,可行二期刮除手术。EGCG灌洗病例的临床疗程较生理盐水灌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开窗灌洗可明显缩短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青少年大型下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21例青少年大型下颌骨囊肿患者行开窗减压联合囊肿塞治疗,术后随访1~4年,观察不同时期囊腔体积变化以及受累牙手术前后牙髓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CBCT测量囊腔体积变化情况,术后囊腔体积明显缩小,以术后6个月内缩小速度最快;术后12月较术后6月囊腔...  相似文献   

15.
赵熠  陈刚  刘冰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1062-1064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骨形成的特点。方法:6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采用袋形术治疗。术后第3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临床、x线检查。病变范围广泛或曲面体层片上显示骨皮质破坏的患者补充CT检查。评估囊肿大小、皮质板穿通、下颌管的连续性、囊内牙移位及患区骨密度变化等。结果:在术后3个月,皮质板破坏区的骨连续性重新建立,下颌管的连续性部分恢复,变形的下颌骨呈现改建。囊内含牙随着囊肿的缩小而发生位移或部分萌出。曲面体层片显示,囊肿区骨密度值不断增加,术后3个月46.07%,术后6月达到64.69%。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袋形术后头3个月患区骨再生较快,一部分解剖形态恢复,此后新骨形成相对较慢,骨改建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7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OKC 16例,RC 6例,UAB 5例,均行开窗减压术,术后规律随访。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前、术后口腔曲面体层片上病变区域骨密度和囊腔大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OKC、UAB和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逐渐缩小,骨密度逐渐增大。术后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愈合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种类型囊性病变骨密度增加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腔大小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骨密度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囊性病变的骨密度增加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腔大小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效果显著,初始囊腔大小及病理类型对OKC、UAB和RC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年龄不影响开窗减压术后成骨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袋成形术联合应用阻塞器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患者36例,采用袋成形术联合应用阻塞器治疗,术后3、6、12个月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记录囊腔影像面积变化,术后6~12个月对仍存留的囊肿行Ⅱ期囊肿刮切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3~6个月面部膨隆畸形均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无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0例患者囊腔体积缩小大于90%,24例囊腔体积缩小率达到80%~90%,2例囊腔体积缩小在60%以上;Ⅱ期囊肿刮切术后继续随访1年囊肿无复发,形态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袋成形术联合应用阻塞器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可改善患者颌骨膨隆畸形,最大程度保留颌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