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晃侗族自治县某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的流行特征,查找学校群体性感染性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8月31日-9月5日新晃县某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腹泻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7.0对罹患率进行检验,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此次疫情累计报告病例63人,罹患率9.14%;住校生与非住校生(χ2=8.765,P=0.003)、男生与女生(χ2= 5.344,P=0.021)、饮用学校自备水与未饮用者(χ2=101.861,P<0.001)之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共采集病例粪便标本12份, 4份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其中2份为诺如病毒GⅠ型,2份为诺如病毒GⅡ型。 结论 本次事件是学校水源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相似文献   

2.
苏晶晶  江根  徐庆  吴小清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622-1624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市某小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为胃肠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原因。采集病例及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和学校外环境涂抹样样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搜索到疑似病例62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91.94%),其次是恶心(占35.48%)和腹痛(占25.81%)。病例性别分布中,男生罹患率(6.26%)高于女生(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楼层分布中,2楼罹患率最高(12.66%),各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肛拭子样本11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0例;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10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0例;外环境涂抹样样本2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例。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首发病例经密切接触和气溶胶吸入传播。经综合分析,首发和续发病例未及时停课隔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和外环境消毒不彻底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夏光辉  潘欢弘  谢昀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0):1234-1236
目的 查明一起疑似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原因,防止疫情扩散,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采取查看门诊日志、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病例搜索,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现场查看当地卫生状况和集中式供水情况,将采集到的水样和病例呕吐物、排泄物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探究可疑病因。 结果 共搜索到106例病例,全部集中在一个村庄,病例分布与该村集中式供水范围一致,末梢水、患者呕吐物以及12份肛拭子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诺如病毒Ⅱ型核酸阳性,阳性率为87.5%;卡方检验提示饮用自来水(χ2=27.310, P<0.001)和使用自来水(χ2=26.330,P<0.001)与发病明显相关。 结论 供水管道存在渗漏、诺如病毒经供水管道传播为此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农村地区集中式供水的监测与管理,防止介水传播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杨  刘力  刘漫  官旭华  邢学森  李旦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34-1337
目的 查明2017年湖北省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个案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对供水系统进行现场调查,采集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17年5月1-12日,共搜索到病例80例,91.3%(73/80)病例来自该校S学院,S学院罹患率为4.5%(73/1 612)。5月1-8日, S学院学生和教职工中到过实验楼者、未到实验楼者发病率分别为5.4%(73/1 354)和0%(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0,P=0.000);曾在实验楼洗水果吃的发病风险是未暴露组的7.1倍(95%CI:2.74~18.42)。10份病例标本、1份二次供水顶层水箱水样、3份实验室的末梢水样、2份实验室水龙头物表涂抹样本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17型核酸阳性。 结论 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因二次供水被诺如病毒GⅡ.17污染所导致,建议加强学校二次供水卫生学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对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8年松江区共发生16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与1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54例,总罹患率1.56%。疫情集中于11月(64.71%)及10月(17.64%),疫情场所以小学(41.18%)、幼儿园(35.29%)为主。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0.31%)、腹泻(44.49%)、腹痛(25.59%)、发热(15.35%)。17起疫情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疫情主动报告率为94.12%,首发病例发病-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趋势(rs=0.611,P<0.05)。 结论 2018年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均发生于集体单位,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为主,优势病原型别为诺如病毒GⅡ型。及时发现、报告与正确处置是防控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马颖 《中国校医》2021,35(8):589-592
目的 对一起校园内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从而明确诊断,有效防控流感疫情。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搜索病例,分析疫情特征;采集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3例,罹患率为1.53%。63例病例分布于10个班级,其中1(9)班病例数最多14例,有明显的聚集性。采集11例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显示,8份样本乙型B-Victoria流感病毒阳性,2份样本甲型H3流感病毒阳性,1份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暴发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提高学生防病意识,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可有效控制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起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探讨疱疹性咽峡炎的空气传播方式,为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依据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并进行基因分型,运用Excel 2010和SPSS 17.0整理数据与统计分析。 结果 此次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罹患率为6.0%(25/419), 班级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0.64,P<0.05),中(3)班和小(3)班有明显聚集性;采集19份病例咽拭子和27份外环境棉拭子标本,其中15例病例咽拭子和1份中(3)班空调通风口涂抹样品人肠道病毒(通用)核酸阳性,分型确认均为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 A4)。 结论 在疱疹性咽峡炎疫情期间,应做好教室开窗通风和空调系统消毒,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同类胃肠道暴发疫情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和对照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9年12月12~19日,累计搜索到185例病例,罹患率为3.84%(185/4 822);病例分布在七、八、九年级,罹患率分别为5.38%(31/576)、18.71%(104/556)、9.06%(50/552),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7,P0.05)。教学楼1~5层学生罹患率分别为2.17%(5/230)、7.51%(26/346)、15.77%(53/336)、17.11%(65/380)、6.38%(25/392),不同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5)。采集12份病例、10份学生对照及10份食堂工作人员对照的肛拭子样本,检测结果为9份病例样本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份食堂工作人员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其余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此次暴发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学生间密切接触为主要的传播方式,食堂工作人员隐性感染可能与此次疫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一起学校菌痢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了解疫情暴发的原因和特点,查找传染来源和传播方式,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积累类似事件处置经验。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2014年9月2-6日,该校发病235例,罹患率40.38%,教师、各年级学生均有发病,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食堂就餐是发病主要危险因素,34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宋内志贺菌13份,检出率38.24%。 结论 该起疫情是由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暴发,暴发的原因可能是该学校生活用水被粪便污染后导致食堂的餐具和食物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描述其分布及趋势。 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共报告流腮病例6 176例,年均发病率20.60/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40.17/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7.08/10万,2012年和202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641,P<0.001),10年间流腮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流腮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11月至次年1月和4—7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60.83%。流腮病例最多人群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1.08%。 流腮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应加强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流腮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6~15岁学生为目标人群的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1.
冯霞  程益良 《中国校医》2018,32(12):895
目的 通过分析1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水痘疫情的流行规律,为学校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访问、现场查看、电话访问、传染病报表、因病缺课日志报表等流行病学方法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暴发疫情共发生水痘病例18例,总体罹患率为1.75%;疫情波及1个年级2个班级,各班罹患人数相等,男女生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寄宿生与走读生罹患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此次水痘疫情发生在秋冬季节,通风条件差,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压力大,身体免疫力低,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治疗隔离病人,提高易感人群的水痘免疫,加强晨、午检制度及传染病上报制度,加强水痘的健康教育,是学校水痘防控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京市一起职业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特征,探讨调查处置经验。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搜集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疑似病例及无症状人员肛拭子、环境、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搜索到疑似病例96例,其中确定临床诊断病例90例,确诊病例6例,全校患病率为9.50%(96/1 010)。男生患病率为18.60%,高于女生的9.05%(χ2=7.947,P<0.01)。寄宿生患病率为11.10%,高于走读生的4.79%(χ2=6.061,P<0.05)。疑似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22.22%(6/27),无症状人员阳性率12.20%(5/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324)。4名食堂无症状感染员工于首次检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周后(4月15日)再次采集肛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仍有2人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4种致病均未检出。结论 该起事件可能是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校园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无症状感染者携带诺如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016年重庆市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的不足,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Excel 2007建立重庆市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及处置数据库,以辖区内学校为监测单位,收集重庆市2016年学校结核疫情处置信息,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6年重庆市39个区县528所学校发生了结核病疫情,其中303所学校发现528次散发病例,13所学校发现14次聚集性疫情苗头,1所学校发现1次聚集性疫情,主要集中在公办、寄宿制、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筛查学校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46 831例,发现结核病患者53例,检出率为0.11%,学生(0.11%)、教职工(0.05%)、家属(0.63%)接触者中结核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00)。寄宿制学生、非寄宿制学生休学比例分别为70.87%、8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P=0.004)。学校发生结核病疫情后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培训、感染控制比例较低,分别为67.80%、56.44%、69.32%,不同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4,P=0.018),其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比例较低,分别为42.86%、58.72%、58.82%。 结论 2016年重庆市学校结核病疫情主要为散发病例,寄宿制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是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规范密切接触者筛查方式,加强休学管理,重视健康教育、培训、感染控制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小学一起甲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探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通过现场随访和电话回访卫生老师及病例的方式,调查收集2022年11月8日至12月6日静安区某小学甲型流感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分布特征。结果 首发病例于2022年11月8日上午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6℃。本起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99例,其中学生92例,教师7例,总罹患率为9.45%。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发热、咽痛及咳嗽,经医院快诊试剂诊断为甲流病例27例。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最高(24.46%),不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1);教学楼二楼病例罹患率最高(23.47%),不同楼层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1)。病原学检测显示,导致该次暴发的流感病毒为甲型H3N2病毒。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校园聚集性疫情。卫生与教育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时找出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进行干预,以期预防该病在中小学校的再次流行。方法对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05),女生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χ2=17.78,P〈0.01),寄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χ2=124.85,P〈0.01);临床特征以肢端疼痛,双侧足底痛,足趾、足跟痛为主,少数伴有手指疼痛及肢端有红斑。结论确定这是一起红斑性肢痛症的暴发流行,该病的流行可能与学生营养不良、保暖差有关。完善学校的防寒设备,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加强营养;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中小学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差异,为COVID-19下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暴发前(2018、2019年)及暴发后(2020、2021年)的流感样患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采用RT-PCR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COVID-19暴发前后流感病原体流行特征。 结果COVID-19暴发前后共采集标本4 181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5例,阳性率9.69%,前后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01);COVID-19前后流感均以冬春季流行为主,COVID-19后各季节阳性率均有下降;COVID-19后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COVID-19前后各年龄组除5~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前以各型别流感交替传播,COVID-19后以BV型为主。 结论COVID-19严格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阳性率和型别检出率明显下降,COVID-19流行期间要重点关注BV型别的流感及在校学生的流感传播。  相似文献   

17.
袁辉 《中国校医》2021,35(7):509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鄢陵县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学生肺结核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4—2019年鄢陵县学生肺结核病例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9年鄢陵县累计报告学生肺结核 4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85 /10万,学生患者占总人群新发患者数的2.3%,其中2015 年发病率最低,为 3.65 /10万;2016 年发病率最高,为 12.94 /10万。鄢陵县学生肺结核发病率每年均低于全人群的发病率,(χ2=198.1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年间学生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797,P=0.372)。男女发病比例为1.56:1,14~19岁组病例占70.73%。每年4—5月和8—10月为发病高峰期,学生患者来源以转诊(48.78%)发现为主。结论 鄢陵县学生结核病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学生肺结核患者,避免肺结核在学校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特征。 方法 对连云港市某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调查数据完成描述性及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荤菜刀板涂抹样、22日三餐食物标本、直饮水滤芯涂抹样,用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18年5月22日10:00—5月24日4:00连云港市某学校3 720名学生中共计发生急性胃肠炎80例,罹患率2.15%,其中男生罹患率2.14%(52例),女生罹患率2.17%(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部罹患率3.89%(35例)高于初中部的1.19%(24例)和高中部的2.61%(21例)。5份肛拭子、1份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刀板涂抹样核酸检测诺如病毒GⅡ阳性。5月22日晚餐中食用京酱肉丝(含生黄瓜丝)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6.00,95%CI:1.30~27.70),并且随着该菜食用比例的增加,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χ2=5.561,P=0.020)。 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学校应重视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水果及凉菜的安全卫生,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