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型颅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常规护理外,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生活饮食和体位干预、保护下肢静脉、穿弹力长袜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未发生1例LDVT。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LDVT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6例,分析我院采取的综合诊治实施措施效果,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综合诊治后,下肢水肿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0例(86.95%)治愈,有效缓解5例,感染死亡1例。全方位的综合诊治措施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舒适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21例ITP患儿血栓弹力图改变.发现ITP患儿血液凝固性明显减弱.K值延长,m值也延长,ma及ε则明显缩短.血栓弹力图的改变与血小板计数相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患儿血制品使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47例心脏外科手术患儿,分别检测术后输血前后血栓弹力图检测并统计所输注的血浆和血小板的数量,比较组间的差异.血液制品使用前R值正常组168例,血浆输注前R值延长组79例,K值正常组患儿105例,K值延长组患儿142例,MA正常组患儿121例.M...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愈 3例 ,好转 1例 ,死亡 4例 ,自动出院 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DVT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测定30例重型损伤和3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1-7d,8-20d,21-30d的两组血清泻 酶值并观察胰腺CT影像学的动态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淀粉酶值在1-20d显升高,与中颅脑损伤组相比P<0.01,随颅脑损伤的康复下降而趋于正常,CT检查发现重型颅脑损伤组中胰肿胀积流发生率高,与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P<0.01,但随颅脑损伤的康复亦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一过性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发生机理,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MSOF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1例患者治愈2例、好转7例、死亡12例,死亡率57%,致残率3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减少MSOF连锁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OEC管理模式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及观察组(2018年7-12月)各40例,2组均采用血栓弹力图进行监测。对照组行常规血栓预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OEC管理模式实施管理,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投诉率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507,P=0.034;χ2=5.165,P=0.023),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6.274,P=0.012)。 结论 OEC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采用随机分组,对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194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同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判断常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并肺感染与MODS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中肺部感染对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收治的SHI病例,研究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人与无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人各自的MODS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组97例,发生MODS16例,发生率16.50%,非肺部感染组379例,发生MODS29例,发生率7.65%,肺部感染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结论: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对减少SHI病人发生MO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15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处理方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与发生MODS的关系,发生MODS与未发生MODS病死率的比较。结果155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29例(18.7%)。ISS〈16分、16~25分和≥25分的病例数分别为39、58和58例,其中发生MODS的病例分别为3、7和19例(x2=12.321,P=0.002),≥25分的MODS发生率较高。发生MODS的29例多发伤患者死亡15例,未发生MODS126例患者死亡28例(x2=10.236,P=0.001)。结论多发伤后并发MODS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重症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病例与非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病例。结果在根据同一入选标准入选的MODS病例中,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较非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的住院病死率与ICU病死率高,平均年龄大,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长,APACHEII分值高,呼吸机的使用频率高,体温高,呼吸频率快,血压低(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快,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血红蛋白浓度高,血糖浓度高,白蛋白浓度低,动脉血氧分压低,氧合指数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高,功能障碍器官个数多,MODS评分分值高,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以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平均年龄大,病情更重,住院病死率和住ICU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52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发伤患者入院时SIRS的发生率为39.3%,MODS的发生率为20.3%,病死率为10.9%;其中严重多发伤患者(106例)的SIRS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是88.7%、34.9%和18.9%;3天后仍伴有SIRS的164例,其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32.9%和17.7%,明显高于非SIRS组及入院时SIRS组(P〈0.05);61例(9.4%)发生MODS的病死率为54.1%(33/61)。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阻断SIRS或脓毒血症向MODS发展进程,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发生SIRS和MODS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治MODS,降低多发伤患者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3年间急救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多发伤者的临床资料,按照1991年8月ACCP和SCCM会议的诊断标准,比较SIRS和MODS的发病率。结果:60例多发伤患者中,发生SIRS者52例,发病率为86.67%,发生MODS者6例,发病率为10%,均发生了SIRS,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1例为入院即刻死亡,3例均发生了SIRS。结论: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SIRS至MODS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MODS有很高的死亡率,多发伤患者发生SIRS后导致MODS以及死亡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比,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分析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01~2005-12收治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ICU的182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以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为自变量,MODS为因变量,作前进法二元(Binary)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182例中存活153例,死亡29例,死亡率15.9%;MODS组48例,发生率26.4%,其中死亡20例,死亡率41.7%。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为年龄、ISS、休克、脓毒症、补液量和基础疾病等六项(P均<0.1),经过四步迭代,筛选出一个常数项和休克、年龄、ISS、脓毒症等四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该方程预测是否发生MODS的总准确率为84.1%,此四个变量的P值分别为0.000、0.001、0.003和0.034,RR和95%CI分别为6.816(3.387~13.716)、3.381(1.694~6.744)、6.510(1.880~22.542)和2.608(1.077~6.316)。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持续≥6h、年龄≥55岁、ISS≥20和脓毒症是多发伤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重度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提高对重度创伤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分析了355例SIRS和128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的MO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应至少符合修订后2项或2项以上SIRS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则符合各器官功能障碍标准,而且符合机体遭受打击24小时后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结果:355例患者中符合修订后SIRS 2项标准者127例(35.8%),3项者136例(38.3%),4项者92例(25.9%)。死亡116例(32.7%),其中死于MODS者83例(71.6%)。符合SIRS2项标准者死亡12例(9.4%),3项者残废3例(16.9%),4项者死亡48例(52.2%),SIRS2、3项与4项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83例死亡的MODS患者中,死于2个脏器障碍者16例(34.0%),3个者25例(69.4%),4个者30例(90.9%),≥5个者12例全部死亡(100.0%)。死于非MODS者33例(28.4%)。结论:重度创伤后,创伤后休克、感染及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MOD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混合型对抗反应综合征对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症脑功能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其预后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目的 :了解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加强多器官系统功能的保护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急性脑功能损伤 189例 ,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分为重症组 (131例 )和非重症组 (5 8例 ) ,对 2组进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比较性研究。结果 :重症组 4个脑外器官功能障碍高于非重症组 (P<0 .0 5 )。重症组器官功能障碍率最高的是代谢功能紊乱 (高血糖 6 6 .3% ,低蛋白血症 2 8.3% )和肺功能障碍 (6 4 .9% ) ,其次是胃肠功能障碍 (49.6 % )和肾功能障碍 (16 .8% )。重症组并发严重感染的问题更加突出 (77.1% ) ,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重症组符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诊断标准的占 80 .1% ,脑外 2~ 4个器官损伤的例数最多 ,占 MODS的 85 .7% ,器官损伤数目越多 ,预后越差。结论 :重症脑功能损伤的监测与救治必须着眼于整个机体多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创伤后氧代谢变化及其对组织细胞代谢状况的评价,探讨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氧代谢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同济医院救治的146例各类创伤患者。采集相关氧代谢检测数据和计算参数,比较危伤组与重伤组,MODS组与非MODS(NMODS)组。存活组与死亡组各指标的变化水平,以轻伤组相应指标测定结果作为对照。并与修正创伤评分(RT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RTs)法对Ps伤情或预后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氧代谢水平在创伤后即发生异常,与创伤严重度评分(ISS)、RTS、损伤器官部位与数量、低血容量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是否并发呼吸系统合并症等有关;并发MODS患者氧代谢水平变化更为明显,与轻伤对照组和NMODS组比较相关氧代谢比值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死亡组乏氧代谢指标常呈持续恶化趋势,其代谢水平改变越显著,预示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往往于死亡前达到峰值。结论氧代谢水平变化与创伤并发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组织细胞氧代谢状况对MODS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MODS的防治。方法: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及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指标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明确SIRS向MODS发展的渐进过程及分析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结果: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364例中轻、中、重度SIRS分别为163例、120例和81例。其中,中、重度SIRS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受累器官中,呼吸功能障碍最多见,患病率达27.7%;随着受累器官增多,病死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SIRS患者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MODS发生率明显升高。SIRS的程度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演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削弱或阻断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及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分别收治的SAP患者107例及113例,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对年龄、性别、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评分以及是否伴有胆道梗阻、休克、高脂血症、腹腔室隔综合征、低氧血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同时也分析不同临床处理方式对SAP病死率的影响。结果A组(n=107)和B组(n=113)中分别有25例和28例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MODS组和无MODS组两组比较,在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MODS组在存在休克、胆道梗阻、高脂血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腹腔室隔综合征、胸腔积液方面高于无MOD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患者由于采用了综合性救治技术(如床边血滤,人工肝支持等),其病死率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的临床危险因素与休克、胆道梗阻、高脂血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腹腔室隔综合征、胸腔积液以及临床处理方式有关。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大降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