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人躯体不适症状与神经质、注意偏向和被束缚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抑郁症躯体不适症状发病的心理机制。 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85例抑郁症病人(抑郁组)和9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艾森克人格测试量表(EPQ)、正性负性信息注意量表(APNI)、中文版神经症被束缚自评量表(SSTN)评估,分析其相关关系。 结果 抑郁组躯体症状、被束缚状态、负性注意偏向、抑郁症状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的正性注意偏向评分明显高于抑郁组(P < 0.01);抑郁组神经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抑郁组神经质和精神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掩饰程度和内外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的抑郁程度评分与躯体不适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81,P < 0.01);而抑郁程度评分、躯体不适评分与正性注意偏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55、-0.256,P < 0.01和P < 0.05);与负性注意偏向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34、0.393,P < 0.05);与被束缚状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59、0.351,P < 0.01);与神经质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323、0.327,P < 0.01);病人的被束缚评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75,P < 0.01);神经质评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评分、被束缚状态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84、0.407,P < 0.01)。 结论 抑郁症病人伴有的躯体不适、抑郁症状与其显著的负性注意偏向增强和正性注意偏向减弱、神经质人格、被束缚状态有关,神经质人格与负性注意偏向、被束缚、躯体不适、抑郁症状之间的交互作用、互相加强,可能是抑郁症躯体不适、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结果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 < 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后3个月(P < 0.05)。结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中,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眼动特征。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53例为抑郁组,无抑郁症状患者44例为对照组,以中国情绪面孔系统(CAFPS)为刺激材料,比较被试执行过程中的眼动指标(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并以"分组情况"和"呈现时间"为因素,对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进行效应分析。结果抑郁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首视点定向偏向的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效应高于"分组情况"(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情况,偏向自刺激开始随即发生,反应时长更久,可进一步加剧注意偏向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贝克认知疗法对改善冠心病病人负性情绪的效果。 方法 选择冠心病病人5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支持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克认知疗法心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前2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临界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对冠心病病人实施贝克认知疗法心理护理,能纠正病人错误认知,减轻病人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是促进冠心病病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护理举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翁锌珏  周波 《广东医学》2022,43(4):471-476
目的 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下,评估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并分析述情障碍、抑郁严重程度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抑郁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采集两组被试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下的心率变异性,对比两组被试心率变异性指标及TAS-20、HAMD得分,分析TAS-20、HAMD得分对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结果 (1)观察组汉密尔顿总分、述情障碍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2)观察组对正性、中性情绪面孔的识别低于对照组(P<0.05),对负性情绪面孔的识别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度抑郁、重度抑郁患者SDNN、RMSSD、HF、SD1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中度抑郁患者SD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抑郁患者SD1/SD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述情障碍因子Ⅱ得分与LF/HF指标呈负相关(r=-0.281,P<0.05),述情障碍因子Ⅱ得分负向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健商理论制作健康教育清单在宫颈癌根治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术的84例宫颈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基于健商理论的健康宣教。比较2组病人健商指数、一般自我效能、知识缺失率、负性情绪、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各项健商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前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生活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出院前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生活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的评分(P < 0.01)。观察组宫颈癌相关知识、手术准备知识、情绪调节知识、伤口处理知识、术后锻炼知识、术后用药知识、术后并发症知识、预后知识缺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出院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入院时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前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下肢静脉血栓和腹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健商理论的健康教育清单对宫颈癌根治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乳腺癌病人的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早期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术毕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舒芬太尼2 μg/kg+艾司氯胺酮0.5 mg/kg+阿扎司琼20 mg,对照组舒芬太尼2 μg/kg+阿扎司琼20 mg。比较2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T0(术前24 h)时2组病人TNF-α、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T0时2组AIS、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IS、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头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后镇痛,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机体术后的炎症反应, 明显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病人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注意偏向训练对特质焦虑军校大学新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军校2015级入学新生中有特质焦虑倾向的学员80名,分为趋向正性组、中性对照组、逃离负性组和空白对照组,训练采用情绪词点探测实验范式,其中趋向正性组的情绪词为正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正性词语;中性对照组的情绪词仅有中性词,探测点位置随机出现;逃避负性组的情绪词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中性词语;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1)空白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分数和正负性认知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逃离负性组训练后的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正性自己的分数显著增加(P<0.05).(3)中性对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4)趋向正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结论 注意偏向训练对降低特质焦虑的军校大学新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正性情绪,增加其正性认知偏向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绪刺激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某大学本科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利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SDS)进行筛选,得到抑郁症状被试23例和健康被试23例,利用经典的双选择情绪Oddball实验范式,比较在不同情绪刺激效价强度中两组被试对目标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结果①正确率:健康组(F=11.221,P<0.01)与抑郁症状组(F=12.310,P<0.01)分别在情绪效价强度(愉悦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在高负性、中性和低正性中目标刺激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高正性和低负性(P<0.05)。②反应时:健康组(F=2.903,P<0.05)与抑郁症状组(F=3.256,P<0.05)分别在情绪效价强度上有显著差异;健康组在高负性、中性、低正性和高正性中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负性(P<0.05);抑郁症状组在高负性和低正性中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和高正性(P<0.05)。结论情绪效价强度对抑郁症状个体的认知控制影响存在差异。随着负性情绪强度的增加,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反应延迟;随着正性情绪强度的增加,抑郁症状个体认知控制反应提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期心理护理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胸心外科手术病人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心理护理.连续干预2周后,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程度,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社会功能、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社会功能、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干预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各维度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心理护理应用于胸心外科手术病人,可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与其童年期心理创伤之间关系。方法:选取7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依据有无NSSI,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各35例,并选择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青少年35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渥太华自伤量表、童年创伤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结果:NSSI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及CTQ量表总分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且2组上述3个评分及躯体虐待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抑郁障碍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性虐待、躯体忽视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SSI组非自杀性自伤频率与CTQ中情感忽视评分、HAMD量表认知障碍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NSSI与童年期心理创伤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3.
吴燕  孙静  顾芮萌  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96-1799
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目的 探究循经冥想训练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在以循经冥想课题组的名义招募的某大学本科生中,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自愿接受循经冥想训练的60人。根据受试者性别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冥组和静息组。其中循冥组30人进行4周循经冥想训练,在开始循经冥想训练前和循经冥想训练结束后填写SDS并进行E-prime情绪图片评价任务。静息组30人进行静息训练,其余与循经冥想组相同。比较两组前测、后测及前后测差值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前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组前测与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积极情绪图片评分低于前测、消极情绪图片评分高于前测(P<0.05)。两组前测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SDS评分低于静息组,SDS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高于静息组(P<0.05)。循冥组和静息组后测SDS评分均低于前测(P<0.05)。结论 循经冥想能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可能是由于其能够改变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和睡眠质量,使人变得平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P300影响。 方法 对33例18~58岁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其中应激组17例,无应激组16例)和18名20~58岁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视觉脑诱发电位检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诱发下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取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统计各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进行病例组HAMA、HAMD总评分与P300波幅、潜伏期相关性分析。 结果 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高兴、中性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悲伤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都低于对照组,但仅无应激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在高兴、中性、悲伤情绪面孔刺激后P300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对于高兴、中性面孔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减弱,情绪偏向影响发作期抑郁患者持续注意认知。   相似文献   

15.
李映兰  曾凯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66-1168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沟通技能的态度,了解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6名医学生,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及Donald[4]等研制的医学沟通技能态度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正性态度均分为(3.94±0.45),负性态度均分为(2.45±0.73),中性态度均分(3.28±0.63).不同性别的医学生之间沟通技能态度各维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正性态度得分高于其他专业(P<0.01),而负性态度得分低于其他专业(P<0.05),而中性态度各专业间无统计学差异;医学生的实践经历与正性态度成正相关(P<0.01),而与负性态度成负相关(P<0.01),与中性态度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医学生对沟通技能的态度是积极的。不同专业及实践经历的多少与沟通技能的正性态度及负性态度有关,而与中性态度无关,性别与沟通技能态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抑郁患者女性激素水平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抑郁患者100例设为抑郁组,围绝经期无抑郁健康者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临床抑郁症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抑郁组E2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8±11.65 vs 21.31±10.97, P>0.05);P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25 vs 0.48±0.26, P<0.05);E2/P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0±11.97 vs 37.71±15.27, P<0.01); HAMD评定结果与P呈正相关,与E2/P比值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抑郁者内源性激素水平与健康者不同,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功能的紊乱可能是围绝经期抑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呈现的阈上或阈下悲伤情绪面孔对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取500名大学生,以贝克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为筛选工具,选取健康对照(C组)、抑郁症状得分低者(B组)和抑郁症状得分高者(A组)被试各20名.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制的情绪面孔库中选取中性情绪面孔20张和悲伤情绪面孔52张,分别重复呈现4次阈上(1 000 ms)、阈下(14 ms)情绪面孔给3组被试者,进行点探测任务的试验,测量3组对情绪面乳的反应时间、正确率和注意偏向得分.结果 (1)3组被试者在4次阂上、阈下呈现的悲伤面孔的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在第4次阈上、阈下呈现悲伤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前3次呈现的平均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组在呈现悲伤情绪面孔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组相比,A组对阈上呈现的悲伤情绪面孔在平均注意偏向分值、悲伤情绪面孔呈现次数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主效应(P<0.05),在呈现时间、呈现次数、组别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4)A组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阈上呈现悲伤情绪面孔时出现显著的注意偏向,但这种偏向在第4次时消失.结论 阈上(1 000ms)呈现悲伤情绪面孔第4次使抑郁症状高分组大学生注意偏向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对抑郁症病人恢复社会功能和改善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选取抑郁症病人100例,按病人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2组在院期间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于出院后3、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社区康复延伸性护理,定期随访,共12个月.比较2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复发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2组病人入院及出院时的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出院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1);出院后,2组病人HAMD评分均逐渐升高(P<0.01),但干预组病人的HAMD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3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除疼痛感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入院时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有利于促进抑郁症病人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面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