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直肠内脱垂(IRP)是引起排便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当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但目前IRP手术方式繁多,疗效报道不一。本文将探讨经腹与经会阴不同手术方式对IRP手术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诊断为IRP并符合ODS的便秘手术患者,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被分为经腹手术组(n=69)和经会阴手术组(n=101),其中经腹手术组又分为经腹直肠固定术组(n=28)和经腹直肠固定+乙状结肠切除术组(n=41)。评价指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患者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和功能性指标(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结局和疗效。 结果经腹手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要高于经会阴手术组(t=3.124,1.497,0.524,1.765;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1,P>0.05),而在术后晚期并发症比较,经腹手术组要高于经会阴手术组(χ2=6.844,P=0.009)。经会阴手术组术后复发率高于经腹手术组(χ2=4.777,P=0.029)。两组患者手术后Wexner便秘评分均显著降低(t=22.126,31.324;P<0.001)。经腹直肠固定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要低于经腹直肠固定+乙状结肠切除术组(t=1.782,0.926,0.421,3.41;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0.333,0.885;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Wexner便秘评分、主观有效性及满意度评价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χ2=0.430;P>0.05)。 结论经腹与经会阴手术治疗IRP患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疗效。经腹手术入路有更好的便秘缓解率及更低的复发率,而经会阴手术对特定人群仍然具有较低并发症率、更好的卫生经济学优势等优点。额外增加乙状结肠切除术并不能增加经腹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肛门控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9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9例(腹腔镜下TME+ISR手术)、开腹组9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施TME+ISR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肛门控便功能。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09,1.585;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34,5.930,6.556;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显著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29);术前,两组患者的肛管收缩压(t=1.381,P=0.397)、肛管最大收缩时间(t=1.047,P=0.297)及肛管静息压(t=0.483,P=0.4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的肛管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及肛管静息压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1,5.188,3.448;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为7.25%,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7.78%(χ2=4.003,P=0.045)。 结论腹腔镜下TME联合ISR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 结论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两种处理方式的利与弊,并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8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一期缝合组比开放填塞组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5);感染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5,P<0.05)。由于样本量不足,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部切口的两种处理方式各有利弊,个体化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无论采取哪种处理方式,为了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尾侧联合中间入路与中间入路的疗效比较。 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9月收治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尾侧联合中间入路组(观察组56例)和中间入路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 结果尾侧联合中间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3.5±23.2)min及(148.3±30.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5±23.2)mL及(61.3±27.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5.885;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22.3±4.60)个及(23.1±4.5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05);两组中转开腹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59±0.66)d及(3.62±0.62)d,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4.16±0.72)d及(4.22±0.6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9.27±2.10)d及(9.73±2.4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6,0.875,0.425;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尾侧联合中间入路组腹腔感染1例,肠梗阻1例,中间入路组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采用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较中间入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更容易操作、安全、易配合,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常规直肠癌经辅助切口取标本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进行比较,探讨NOSES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微创手术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本取出方式不同分为NOSES组(研究组)和传统经腹部辅助切口组(对照组)。采用PSM平衡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患者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 结果研究组患者腹壁切口更短(t=-19.791,P<0.001),术后离床时间更早(t=-5.978,P<0.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t=-7.656,P<0.001),疼痛评分更低(术后12 h:t=-4.372,P<0.001;术后24 h:t=-5.835,P<0.001),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vs.(9.5%),χ2=4.375;P=0.028]。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类,研究组共8例术后并发症(12.7%),其中CD Ⅰ级并发症3例(4.8%),CD Ⅱ级并发症2例(3.2%),CD Ⅲ级并发症3例(4.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vs.(22.2%),χ2=1.983;P=0.159]。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在淋巴结检出总数(t=0.603,P=0.548)、近切缘(t=-0.110,P=0.912)及远切缘长度(t=-0.126,P=0.900)、总生存率(χ2=0.002,P=0.962)及无病生存率(χ2=0.625,P=0.4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NOSES安全可行,具有术后疼痛轻、损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等优点,具有与传统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相似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相似文献   

7.
解剖层面明确、手术质量可控制是手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在直肠癌的手术的发展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属于手术质量控制的里程碑式手术。TME手术目前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要求直肠和直肠系膜作为一个解剖单位整体切除;ELAPE手术在减少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时存在"外科腰"方面(可能导致环周切缘阳性)可能具有一定价值。外科医师要做到手术质量控制,需要做好包括术前多学科专家组(MDT)评估、术中手术技术质控、术后标本质量病理学评估在内的一整套直肠癌手术质量控制体系。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两种术式的手术质量控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疼痛(χ2=22.50,P<0.01)、伤口水肿(χ2=10.76,P=0.001)、尿潴留(χ2=4.32,P=0.038)及住院时间(t=73.50,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组在术后伤口疼痛、伤口水肿、尿潴留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6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标准化工作流程组30例(标准化组)及常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3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其中,两组护理评估(t=4.030,P<0.001)、健康教育(t=4.151,P=0.001)、专科护理(t=2.688,P=0.0094)、护理记录书写(t=2.078,P=0.042)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78,P=0.5723)。术前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术后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出院随访满意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1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照组共计发生2例(6.67%),标准化组共计发生1例(3.33%),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建立、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队伍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预置回肠造口(末段回肠预置于腹壁下)对比袢式回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优势。 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预置回肠造口组及袢式回肠造口组。主要的研究终点:首次住院以及术后3个月总体并发症指数(CCI);次要研究终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以及肛门直肠功能(Wexner评分);其他研究终点: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腹泻、手术时间>3 h、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病理pTNM分期。 结果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的首次住院总体并发症评分(CCI评分)为(25.3±7.1 vs. 26.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P=0.067),而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术后3个月的CCI评分为(26.2±6.2 vs. 3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3,P=0.041)。此外,预置回肠造口组患者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患者在手术时间(Z=-2.646,P=0.008)、住院时间(Z=-3.564,P=0.034)、住院费用(Z=-5.118,P=0.021)、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χ2=25.652,P=0.001)、术后3个月肛门直肠功能(t=-3.128,P=0.003)以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χ2=9.692,P=0.02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预置回肠造口相对于袢式回肠造口是一种安全可行且经济有效的术式,但仅限于中低危吻合口漏患者。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短,仍需后续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2017年施行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共216例为观察组,选取2002~2009年施行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共21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护理资料,术后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共29例,对照组共6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7,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导管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尿管逆行感染、尿潴留、拔出尿管排尿障碍事件分别为7例和13例;腹腔引流管脱落、引流异常事件分别为5例和8例;静脉营养导管感染致发烧、脱落事件分别为3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44)。 结论"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围术期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促进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高位肛周脓肿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第2 d起,治疗组在换药时应用康复新冲洗脓腔,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液冲洗脓腔,比较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第3 d、7 d、14 d肛门疼痛和脓腔渗液情况,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随访半年的脓肿复发率及成瘘率。 结果治疗组的拔引流管时间(t=3.506,P=0.001)、创面完全愈合时间(t=6.64,P<0.001)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术后第3 d的疼痛评分(H=0.182,P=0.670)和渗液评分(H=0.001,P=0.9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7 d、14 d疼痛评分(H=4.480,P=0.034;H=4.516,P=0.034)和渗液评分(H=5.263,P=0.022;H=4.345,P=0.03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随访半年,两组复发病例均只有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明确形成肛瘘的病例中,治疗组(6.7%)明显少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 结论康复新液可加快高位肛周脓肿置管引流术后创面愈合速度,减少渗液,减轻疼痛,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延期手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预后及肠梗阻风险的影响。 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肠内置管外引流术,其中A组采取早期手术,B组采取延期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期间排便异常、不完全肠梗阻发生率及随访结束时的体重。 结果A组总死亡率为10.00%,低于B组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95)。A组未见并发症,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08)。术后6个月,A组患儿体重为(7.02±1.15)Kg,显著高于B组(5.75±1.02)Kg (t=4.525,P=0.000)。两组排便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840)。A组不完全肠梗阻发生率为18.52%(5/27),显著低于B组50.00%(9/18)(χ2=5.860,P=0.015)。 结论肠内置管外引流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引流并减张肠管,减少肠内毒素吸收,并避免切除过多的肠管,可取得良好预后,且早期手术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降低术后肠梗阻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中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2010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辅助应用改良VSD,对照组应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两组均未发生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清创换药次数(t=24.587,P=0.000),平均愈合时间(t=7.841,P=0.000),住院时间(t=-4.797,P=0.000)及费用(t=57.753,P=0.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t=9.115,P=0.000),7天(t=7.174,P=0.000),14天(t=-3.415,P=0.002)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第3天(t=2.036,P=0.046),7天(t=2.208,P=0.031),14天(t=-4.415,P=0.000)Fournier′s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脓肿复发率(χ2=0.472,P=0.642)及肛瘘形成率(χ2=1.041,P=0.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清创术后辅助应用改良VSD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fine nursing in laparoscopic repair of hiatal hern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esophageal hiatus repair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Methods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hiatal hernia repair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150 case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peration nursing coop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ine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occurr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hysician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were compared It's a matter of intention. The measurement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s) by t test, and the count data were expressed as percentage (%) by chi square test.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pressure injury, hypothermia,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147, 4.253, 4.124; P<0.05). The turnover time, preparation time and oper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F=69.437, 48.394; P<0.05). The difference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53,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χ2=0.605,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f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laparoscopic hiatal hernia repair has obvious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中心在ERAS理念指导下的25例行NOSES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OSES-ERAS组),选取同期在传统理念指导下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手术时长、失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口并发症和下肢静脉栓塞和坠积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数字分级法NRS方法评价术后疼痛感,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差异。 结果实施NOSES直肠癌根治术的ERAS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吻合口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OSES-ERAS组切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发生率(χ2=4.101,P<0.05);NOSES-ERAS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χ2=-11.179,-3.434,P<0.05);NOSES-ERAS组切口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t=-42.798,P<0.01),NOSES-ERAS组术后疼痛感NRS评分轻于对照组(t=-26.5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RAS理念指导下的NOSES直肠癌根治术进一步优化了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微创化、美容化、功能化、个体化治疗的效果,NOSES直肠癌根治术与ERAS相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开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