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自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行结直肠癌NOSES IV式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纳入172例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资料、术者经验、术中情况等临床资料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72例患者中,共21例(12.2%)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腹盆腔感染(4.7%)、吻合口漏(3.5%)、腹腔出血(1.7%)、肺部感染(1.7%)、吻合口狭窄(1.2%)、直肠阴道瘘(1.2%)、肺栓塞(1.2%)、切口感染(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χ2=5.144,P=0.023)、术者经验(χ2=4.412,P=0.042)、手术时间(χ2=4.713,P=0.030)是影响NOSES IV式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3.317,95%CI:1.024~10.747;P=0.046)是NOSES IV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手术时间≥135 min是结直肠癌腹腔镜NOSES IV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把握NOSES适应证、熟练灵活使用腔镜器械是降低NOSES术后并发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状结肠及直肠癌NOSES手术困难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315例乙状结肠和直肠癌试行NOSE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过程以及手术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导致手术困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的315例患者中,男性200例,女性115例。年龄(61±13)岁,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3.6(P25,P75:2.8,4.8)cm。其中223例(70.8%)经直肠残端取出标本困难。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2(χ2=5.987,P=0.014)、肿瘤并肠腔狭窄(χ2=9.170,P=0.002)、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χ2=5.275,P=0.022)、肿瘤最大径>5.0 cm(χ2=5.735,P=0.017)、直肠系膜前后径>6.0 cm(χ2=7.708,P=0.005)以及手术医师学习曲线≤50例(χ2=5.013,P=0.025)与标本经直肠残端取出困难有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等与标本经直肠残端取出困难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2、肿瘤并肠腔狭窄、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肿瘤最大径>5.0 cm、直肠系膜前后径>6.0 cm以及手术医师学习曲线≤50例是造成NOSES手术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手术前评估BMI、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否肿瘤并肠腔狭窄、肿瘤最大径、直肠系膜前后径及手术医师的经验等临床因素,有利于筛选比较合适的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患者进行经直肠残端取标本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经腹与经会阴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95-03/2014-05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104例,患者被分为经腹手术组(n=64)和经会阴手术组(n=40).对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腹手术组中,年轻男性患者多于经会阴手术组.经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和(165min±67 min vs 70 min±38 min,P0.001)住院时间(10 d±4 d vs 7 d±2 d,P0.001)高于经会阴手术组,但经腹手术组总复发率低于经会阴手术组(6.3%vs 15.0%,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近(10.9%vs 6.8%,P0.05).在经腹手术组中,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的情况较多见,而在经会阴手术组中,患者术后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则更多见.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在复发率方面,经会阴手术组高于经腹手术组.外科医师术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对直肠内套叠造成的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直肠内套叠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组(n=100)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TST组与PPH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1%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TST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PH组(χ2=35.24,P<0.01);除术后6小时以外,TST组术后疼痛(χ224 h=5.71,χ248 h=5.38,χ272 h=7.73;P<0.05)、尿潴留(χ2=9.28,P<0.05)、出血(χ2=7.04,P<0.01)、肛门坠胀(χ2=23.86,P<0.01)、吻合口狭窄(χ2=23.46,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ST治疗直肠内套叠临床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肛微创手术(TAMIS)与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EM)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52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TEM手术的患者设为TEM组,26例行TAMIS手术的患者设为TAMIS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无病生存期等数据。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TEM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80.9±39.0)min,(22.0±23.7)mL;TAMIS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90.0±27.0)min,(24.8±20.7)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0,-0.449;P>0.05)。TEM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TAMIS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盆腔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出院。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清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1.091,-1.675;P>0.05)。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手术切缘、基底部均未见肿瘤细胞残留。TEM组有1例直肠腺瘤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局部复发,予以肠镜下切除后未再复发。TAMIS组有1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在术后8个月出现肝、肺转移。TEM组与TAMIS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5%和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742)。 结论TAMIS手术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安全可行,可取得与TEM手术相似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一种改良的腹腔镜辅助下的肛提肌外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和常规腹腔镜辅助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需切除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1年6月68位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APR组和改良ELAPE组,每组34例。APR组患者给予常规APR术,改良ELAPE组患者给予改良的ELAPE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术中穿孔、环周切缘阳性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腹腔引流量、会阴切口拆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盆腔出血、肠梗阻、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周围血肿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随访结果项目包括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 结果改良ELAPE组手术时间长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0,P=0.000);术中出血量(t=-0.775,P=0.441)、淋巴结阳性率(χ2=0.553,P=0.457)、环周切缘阳性率(χ2=0.863,P=0.353)、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ELAPE组排气时间(t=-4.403,P=0.000)、排便时间(t=-2.934,P=0.005)、会阴切口拆线时间(t=-2.490,P=0.015)均早于APR组,腹腔引流量少于APR组(t=3.52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食流质食物时间(t=0.593,P=0.555)、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t=1.581,P=0.122)、住院时间(t=-1.465,P=0.148)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盆腔出血(t=4.24,P=0.94)、肠梗阻(t=5.55,P=0.58)、会阴切口感染(t=7.74,P=0.54)、会阴切口周围血肿(t=8.55,P=0.14)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t=3.11,P=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60个月,改良ELAPE组局部复发率(χ2=5.639,P=0.018)、远处转移率(χ2=4.178,P=0.041)均低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1,P=0.107)。 结论改良的腹腔镜辅助的ELAPE手术较传统腹腔镜辅助的APR手术来说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常规直肠癌经辅助切口取标本与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进行比较,探讨NOSES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微创手术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本取出方式不同分为NOSES组(研究组)和传统经腹部辅助切口组(对照组)。采用PSM平衡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患者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 结果研究组患者腹壁切口更短(t=-19.791,P<0.001),术后离床时间更早(t=-5.978,P<0.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t=-7.656,P<0.001),疼痛评分更低(术后12 h:t=-4.372,P<0.001;术后24 h:t=-5.835,P<0.001),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vs.(9.5%),χ2=4.375;P=0.028]。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类,研究组共8例术后并发症(12.7%),其中CD Ⅰ级并发症3例(4.8%),CD Ⅱ级并发症2例(3.2%),CD Ⅲ级并发症3例(4.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vs.(22.2%),χ2=1.983;P=0.159]。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在淋巴结检出总数(t=0.603,P=0.548)、近切缘(t=-0.110,P=0.912)及远切缘长度(t=-0.126,P=0.900)、总生存率(χ2=0.002,P=0.962)及无病生存率(χ2=0.625,P=0.4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NOSES安全可行,具有术后疼痛轻、损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等优点,具有与传统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相似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应用于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的结直肠癌患者31例,包括直肠肿瘤18例,乙状结肠肿瘤13例。所有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观察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学结果,了解患者术后生存、肿瘤进展情况。 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7例患者接受NOSES手术,剩余14例采取常规手术方式取标本。NOSES组患者的BMI更低[(22.59±2.70)cm比(25.48±2.34)cm,t=1.142,P=0.004];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更低(χ2=7.343,P=0.025);术中出血量更少[(24.12±14.17)cm比(35.71±11.58)cm,t=0.896,P=0.020],并且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更早[(27.41±10.95)cm比(40.00±9.51)cm,t=1.227,P=0.002]。31名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进展和死亡。 结论机器人辅助下NOSES应用于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TME手术经直肠取出标本的限制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纳排标准筛选的于2018年6~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有效病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比较经直肠取标本组(LAR-NOSES)和腹部小切口取标本组(Mini-Lapar)在术前基线资料、经CT/MRI测得肿瘤及盆腔局部骨性及软组织参数和术后临床病理分期等特征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有效患者89例,其中Mini-Lapar组48例,LAR-NOSES组41例,经直肠取标本成功率为4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R-NOSES与女性性别(χ2=9.0,P=0.003)、更小的BMI(t=-3.4,P=0.001)、肿瘤距肛缘位置(Z=-2.4,P=0.015)、肿瘤最大直径(t=-3.6,P=0.001)、肿瘤最大纵向长度(t=-3.9,P<0.001)、直肠最大系膜厚度(t=-2.2,P=0.033)及更大的坐骨棘间径(t=3.0,P=0.004)和坐骨结节间径(t=2.6,P=0.011)显著相关。除pT分期外(χ2=6.6,P=0.038),两组在术后肿瘤病理大体、镜下分型分期及Wexner失禁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OR=1.36,95%CI=1.09~1.70,P=0.006)、肿瘤距肛缘位置(OR=1.66,95%CI=1.03~2.70,P=0.039)、LTD(OR=2.99,95%CI=1.46~6.14,P=0.003)和坐骨棘间径(OR=0.44,95%CI=0.25~0.77,P=0.004)是限制腹腔镜低位直肠NOSES成功实施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直肠标本的尺寸越小、标本取出所经过的软组织通道越短、所经过的骨性通道尺寸越大越有利于LAR-NOSES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1 39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是否具备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五大基本要素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分析比较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两种模式下的康复质量、康复效率及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康复质量方面,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与传统模式组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Χ2=2.102,P=0.147;Χ2=0.279,P=0.662)、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率(Χ2=0.013,P=0.908;Χ2=0.606,P=0.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低于传统模式组(Χ2=4.772,P=0.031)。术后康复效率方面,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与传统模式组在平均住院日(Χ2=2.19,P=0.031;Χ2=2.03,P=0.045)、术后住院日方面(Χ2=2.15,P=0.034;Χ2=2.11,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ERAS模式组住院费用(t=-4.61,Z=-7.85)、药品费(Z=-3.42,Z=-6.85)、服务费(Z=-3.87,Z=-5.50)、检查费(Z=-3.54,Z=-6.46)、材料费(Z=-3.33,Z=-5.57)、床位费(Z=-4.28,Z=-14.84)低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单病种日均住院费用(t=2.01,P=0.046;Z=-8.14,P<0.01)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药品费、服务费、检查费、材料费、床位费等费用,因此,加速康复外科提升了临床医疗质效,降低了住院费用,有利于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适形切除钉合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的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适形切除组和传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共有27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77例患者接受适形切除术,198例患者接受传统PPH术,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痔分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形切除组术中失血量(Z=-6.472,P<0.01)和术后24 h疼痛评分(t=-5.152,P<0.01)明显低于传统PPH组,手术时间(均值35.2 vs. 31.9 min,t=-2.871;P=0.004)略长于传统PPH组。但两组住院天数(t=-0.467,P>0.05)及住院费用(t=1.141,P>0.05)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形切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PH组[9.1%(7/77)vs. 35.8%(71/198),χ2=19.55;P=0.000],其中术后复发[2.6%(2/77)vs. 10.1%(20/198),χ2=4.241;P=0.039]明显低于传统PPH组,中度肛门狭窄及Ⅱ度肛门失禁程度以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肛门狭窄适形切除组明显低于传统PPH组[1.3%(1/77)vs. 8.1%(16/198),χ2=3.305;P=0.069],I度肛门失禁适形切除组明显低于传统PPH组[0%(0/77)vs. 7.1%(14/198),χ2=4.366;P=0.037]。术后慢性疼痛(P>0.05)、术后出血(P>0.05)、肛周分泌物(χ2=0.870,P>0.05)、肛门坠胀感(χ2=0.010,P>0.05)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切除组无术后出血、术后慢性疼痛及肛门失禁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适形切除钉合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治疗,具有较轻的术后疼痛,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预置回肠造口(末段回肠预置于腹壁下)对比袢式回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优势。 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预置回肠造口组及袢式回肠造口组。主要的研究终点:首次住院以及术后3个月总体并发症指数(CCI);次要研究终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以及肛门直肠功能(Wexner评分);其他研究终点: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腹泻、手术时间>3 h、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病理pTNM分期。 结果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的首次住院总体并发症评分(CCI评分)为(25.3±7.1 vs. 26.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P=0.067),而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术后3个月的CCI评分为(26.2±6.2 vs. 3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3,P=0.041)。此外,预置回肠造口组患者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患者在手术时间(Z=-2.646,P=0.008)、住院时间(Z=-3.564,P=0.034)、住院费用(Z=-5.118,P=0.021)、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χ2=25.652,P=0.001)、术后3个月肛门直肠功能(t=-3.128,P=0.003)以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χ2=9.692,P=0.02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预置回肠造口相对于袢式回肠造口是一种安全可行且经济有效的术式,但仅限于中低危吻合口漏患者。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短,仍需后续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地位。 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只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全程护理组在加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全程护理组医师与责任护士协同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诊治护理,协同主管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强化加速康复措施的执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尿潴留、腹胀、肺部感染、术后疼痛、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全程护理组首次排便时间(t=-13.49,P=0.034)、术后首次下床时间(t=17.067,P=0.044)、术后进食时间(t=9.704,P<0.01)、总住院时间(t=-0.195,P=0.045)均小于对照组,其在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χ2=4.807,P=0.028)、疼痛(χ2=5.021,P<0.025)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中具有优化各项护理举措,为患者提供全程、系统、延续的整体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 结论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中心在ERAS理念指导下的25例行NOSES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OSES-ERAS组),选取同期在传统理念指导下行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手术时长、失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口并发症和下肢静脉栓塞和坠积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数字分级法NRS方法评价术后疼痛感,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差异。 结果实施NOSES直肠癌根治术的ERAS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吻合口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OSES-ERAS组切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发生率(χ2=4.101,P<0.05);NOSES-ERAS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χ2=-11.179,-3.434,P<0.05);NOSES-ERAS组切口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t=-42.798,P<0.01),NOSES-ERAS组术后疼痛感NRS评分轻于对照组(t=-26.5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RAS理念指导下的NOSES直肠癌根治术进一步优化了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微创化、美容化、功能化、个体化治疗的效果,NOSES直肠癌根治术与ERAS相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开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疼痛(χ2=22.50,P<0.01)、伤口水肿(χ2=10.76,P=0.001)、尿潴留(χ2=4.32,P=0.038)及住院时间(t=73.50,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组在术后伤口疼痛、伤口水肿、尿潴留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