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桥脑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前者是出血原发在桥脑,后者是在大脑半球出血的同时,继发桥脑出血,它比原发性桥脑出血为多见。其出血的病灶常较小,桥脑的定位征状不常显示出来,临床上诊断亦很困难。其出血的机制认为是半球大量出血,顱内压增高,由于脑干受压和移位而引起的。而则认为是半球和桥脑出血是同时发生的,和脑干移位没有关系。原发性桥脑出血很少见,国内尚无报导。茲将我们遇到的二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就其发病率,病理和临床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小腦出血     
小脑出血比较少见。最早报告小脑出血的是氏(1835)。其发病率为脑出血的3.4%-34.5%(3.4%。4%6.5%。7.1%。34.5%)。莫斯科医院)1951-1956年因脑出血而死亡的共693人,其中小脑出血者共30例,占4.3%。氏108例脑出血中,只有2例小脑出血。我院神经科自1956-1962年,尸解脑出血40例,其中只有1例是小脑出血。因此,小脑出血是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型脑室出血和继发型脑室出血。由于脑实质出血穿破脑室壁而引起的脑室内有血称为继发型脑室出血;而原发于脑室的血管破裂所致的脑室内出血,即称为原发型脑室出血。原发型脑室出血最初于1885年Sanders氏曾搜集了94例报告以来,对原发型脑室出血的报导是很少的,而很多脑室出血的报导,是继发型的。(1950)的材料证明,300例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解剖资料中,原发型脑室出血只占一例。C.B.Courville(1950)在40,000例尸解中有446例为脑室出血,而其中73例为原发型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4.
前言 任何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脑膜炎,只要其脑脊髓液中的嗜伊红性白血球增加,即可稱之为嗜伊红性脑膜炎。有相富多的疾病都可引起嗜伊红性脑膜炎,包括寄生蟲感染、黴菌感染、过敏反应、多發性硬化症、神经性梅毒、结核菌腦膜炎,何杰金氏病及对異物的反应等。其中以广東血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引起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二例新形隐球菌病的临床经过和脑部解剖所见,临床上和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脓肿很难鑑别,强调经常警惕此病的可能及脊液沉淀涂片染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腦寄生虫病     
建国十年来,本院在神經科、神經外科、放射科及病理科等密切合作下,观察研究了脑部的肺吸虫病、血吸虫病及囊虫病,获得了成績,以下将分別簡述这些工作的成就。一、脑型肺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在解放后方有报告,現在已有18篇記載,共348病例与17例尸体解剖。国內第一例病理証实的脑型肺吸虫病是1951年本院的病例。在1954午发表了本院收治的5例中樞神經之肺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并筛选出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性插管出血动脉支,行栓塞治疗.结果:分别栓塞了下列动脉的分支:3例胃左动脉,2例胃右动脉,1例肝动脉,1例肝右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肠系膜下动脉.所有病例均成功止血,无复发.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颅内静脉窦栓塞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分析,探究颅内静脉窦栓塞引起的出血与动脉性出血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静脉窦栓塞出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结果: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测均确诊为静脉窦栓塞引起的颅内出血,排除了动脉性出血的可能。其中7例为上矢状窦栓塞合并颅内上静脉栓塞,2例为单侧横窦栓塞。结论:应对疑似颅内静脉窦栓塞出血患者作详细的检测,有效区分与动脉性出血的相似,预防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病死率很高,近来国内外报告均在50-80%左右。关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专题报告材料尚少,我科于1959年报告9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其病死率为57.5%。本组病例为从60年1月至61年12月本科收治的脑出血病人中,选出急性期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88例,其病死率为40.9%,虽较过去为低,但仍占同时期收治的神经科病人病死率的36%,因此抢救脑出血急性期病人,降低病死率仍然是临床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目的在于总结两年来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提高今后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采用CHADS2评分系统对其进行卒中危险分层。CHADS2评分≥2分者应长期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等抗凝药物治疗。与此同时,在开始抗凝治疗之前还需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法是临床常用的评估系统。HAS-BLED评分≥3分者视为出血高危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1985年12月~1989年12月因门脉高压症用栓塞性断流术共54例,其中有静脉曲张出血者36例。痊愈出院33例中随访27例(80%),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24例生存(72.7%),死亡3例,2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肝衰,再出血率8.3%。我们认为栓塞性断流术操作简单,对急性出血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DSA下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肾损伤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DSA下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肾损伤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对 19例肾脏损伤性出血患者利用DSA技术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 ,准确显示损伤程度和血管形态 ,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钢圈进行栓塞 ,疗效满意。结论 :DSA下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适用于严重肾损伤不能控制的血尿 ,可以保全肾功能或部分保存肾功能 ,特别对孤立肾损伤或对侧肾功能低下的肾损伤患者及肾修补术后发生较大继发出血 ,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6例经由本院收治的因外伤或医源性创伤导致肾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4F Cobra导管或(和)2.7F TERUMO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行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损伤的部位,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颗粒、钢圈、微钢圏栓塞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肌酐术前、术后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有效止血,栓塞后再造影显示出血动脉闭塞,出血征象消失,术后1~3d肉眼血尿停止,随访未再次出现肾出血,且未出现肾功能损害。超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红细胞出现下降,术后1 d、术后2 d显著低于术前1 d水平(P<0.05),而在术后第3 d,Hb水平及红细胞压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5 d时Hb水平则高于术前[(89.6±23.7) g/L vs (86.7±18.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患者的血肌酐水平高于术前(P<0.05),但在术后第3 d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等优点,通过完善的栓塞方案设计,可获得更高的止血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浆液性脑膜炎有原发与继发之别。前者即淋巴球性脉络丛性脑膜炎,为1934年Armstrong氏及Lille氏进行聖路易脑炎研究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的嗜神经病毒所引起。而续发性浆液性脑膜炎则为某些全身感染(肺炎、伤寒、麻疹、猩红热、流感、腮腺炎、腺热、带状疱疹、水痘等)的併发症。Fanconi统称为病毒性脑膜炎。本症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施治,易获痊癒。但必须与类似的疾病注意鑑别,为此,本文总结了我院十年来所收容之20例浆液性脑膜炎之临床及治疗经过,并与文献对照,略加讨论以茲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夹闭法治疗,给予实验组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预后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预后质量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预后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上消化道出血动脉栓塞术即股动脉穿刺经股动脉将导管超选择至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 ,利用明胶海绵等栓塞剂进行动脉栓塞的一种新兴有效的治疗技术。它具有许多内、外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不易达到的优点。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组 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40~ 60岁。食管出血 1例 ,胃出血 3例 ,十二指肠出血 1例。造影时采用的设备和器械药品为 :美国产GE数字减影专用设备 ,导管采用猪尾导管、胃左动脉导管、多用途腹腔动脉导管等 ;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自体凝血块等暂时性栓塞剂 ;另外还有各种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所致肾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外伤所致肾出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成功后,将导管选择至肾动脉行DSA检查,明确肾动脉损伤的部位及范围,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弹簧圈对损伤动脉进行栓塞。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栓塞结束后行DSA检查均未见造影剂外溢。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肉眼血尿于1-4天后逐渐消失。结论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所致肾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能最大程度保护肾组织的方法,应作为临床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华 《当代医学》2009,15(35):706-707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sei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血管,对出血侧血管用明胶海绵制成不同颗粒和条进行栓塞。结果10例患者全部成功止血,痊愈出院。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多种产后子宫出血的救治。  相似文献   

20.
刘宪  刘波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69-170
目的 探讨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10例产后大出血行盆腔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手术具体采用Sel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对两侧髂内动脉前干支或子宫动脉进行栓塞.结果 术后7例患者阴道出血停止,3例患者阴道出血明显减少.8例患者无任何自觉不适,2例患者出现轻度臀部及会阴疼痛,3~7d自行缓解.治愈率达100%.结论 盆腔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产后出血性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