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I组)和神经冷冻组(II组),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冷冻组术后72h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自控静脉泵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观察组)和自控静脉泵镇痛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关胸前在胸部切口的上下各3个肋间解剖出肋间神经,应用氩氦超冷刀2mm探头在-70~-90℃冷冻肋间神经80~90s。对照组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实,但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吕凌焰  贾洪峰  刘瑶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09-1210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II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运用于全膝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全身麻醉下行全膝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45例),A组开展静脉自控镇痛,B组除此之外采取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记录手术前、手术后2 h、4 h、12 h、24 h两组患者的舒适度(BCS)评分、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手术后不同时间点,B组VAS、Ramsay评分均低于A组(P<0.05),BC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低于A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静脉自控镇痛不仅术后镇痛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6.
周颖  胡海珍  宝音  秦树国 《武警医学》2011,22(10):839-841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Ⅰ组)和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Ⅱ组).统计两组术后4、12、24、48 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镇痛满意率,并记录按PCA键总次数(D1)、有效按压次数(D2),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12、24hⅡ组VAS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4、12、24、48 h两组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满意率Ⅱ组(95%)大于Ⅰ组(70%,P <0.05);D1/D2Ⅱ组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下肢手术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VP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GP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GP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双侧T4~T5椎旁神经阻滞,两侧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G组不给予上述处理。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当VAS评分>3分时,则静脉给予吗啡。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行布氏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静脉(PCIA)泵按压次数、吗啡用量,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GP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升高,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泵按压次数及吗啡用量均减少(P<0.05)。G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5例,皮肤瘙痒2例,未出现呼吸抑制;GP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6例,呕吐3例,未出现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与单纯全麻比较,术前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并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为静脉自控镇痛用药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择普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案分为观察组(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和对照组(仅用曲马多)各51例,比较两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5.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配合小剂量纳洛酮能够明显改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91)与B组(n=91)。A组患者手术结束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镇静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血气胸等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李玉锦  张晓光  袁爽  王庚 《武警医学》2016,27(9):917-919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9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股神经阻滞组(F组)、坐骨神经阻滞组(S组)和静脉术后镇痛组(V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F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在股神经周围置入导管;S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在坐骨神经周围置入导管用于术后镇痛,两组镇痛泵设置:0.2%罗哌卡因250 ml,背景剂量5 ml/h,单次追加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至术后48 h;V组术后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48 h。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高于4分即给予补救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36、48 h的静息状态下VAS,术后24、48 h的用药量及患者自控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和凝血功能等。结果 F组、S组术后8、12、24、36 h静息状态VAS均明显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F组的用药剂量分别为(133.9±10.7)ml、(169.3±13.4)ml;S组的用药剂量为(124.6±11.6)ml、(155.7±12.9)ml,分别与V组的用药剂量(172.1±15.2)ml、(233.4±14.1)ml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术后24、48 h的按压次数分别与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神经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优于股神经阻滞,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即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Ⅰ组)、静脉自控镇痛组(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Ⅲ组).Ⅰ组、Ⅱ组静脉镇痛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00 μg,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静脉泵入;Ⅲ组为吗啡2 mg,0.894%罗哌卡因20 ml,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2 ml/h,PCA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Ⅲ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Ⅲ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1).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合适浓度配方。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0.25%、0.33%和0.40%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有5例术中有疼痛不适,需要用镇痛药镇痛;B组发生2例霍纳综合征;C组发生3例霍纳综合征和2例呼吸困难,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3%甲磺酸罗哌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1;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泵自控镇痛。于术后2h、4h、8h、12h、24h、48h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48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术后2h、4h、8h、12h、24h和48h的VAS和Ramsay分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术后PCA总按压次数为(3.93±1.388)次、舒芬太尼用量(97.37±2.776)μ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1.960)次和(106.85±2.919)μg(P〈0.05)。(3)观察组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4)两组均无严重呼吸抑制反应发生;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7例、呕吐4例、嗜睡2例,观察组仅出现嗜睡3例及恶心1例。结论:术前镇痛能够显著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术后镇痛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CIA,B组使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罗哌卡因。用VAS评价苏醒后、术后4、8、12、24、48 h患者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切口有无炎性反应,渗液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良好,静息时VAS评分〈3,运动时VAS评分〈4;术后8 h内静息时和术后运动时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持续滴注0.375%罗哌卡因的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患者满意程度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以肌间沟联合腋路法阻滞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单一的肌间沟或腋路阻滞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达到完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种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0.25%、0.375%、0.5%浓度罗派卡因和0.25%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神经、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B、C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阻滞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A组延长(P〈0.05),B、C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较A组增强(P〈0.01)。结论:3种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均可满足手术要求,但0.375%罗派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开胸行食管肿瘤或肺叶切除术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h、12h、24h、48hVAS和VAFS评分,以及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生命体征变化、White镇静评分、辅助药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48h内各时间点比较,对照组VAS及VAF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对照组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67±0.62,观察组为3.13±0.32,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White镇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因镇痛不足需加用哌替啶辅助镇痛3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结论:开胸术后采用浮针疗法进行镇痛效果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静脉与皮下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和皮下自控镇痛组(PCSA组),每组各50例。镇痛液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含氟哌利多2.5mg/50ml)。术毕患者清醒后接镇痛泵,采用持续输注+PCA(CP)镇痛模式。比较两组术后8、24和48h静息与活动视觉模拟(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的整体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与活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MAP、HR、SpO2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CSA组的镇痛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PCIA与PCS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均可安全地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但PCSA更方便简单,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2例拟行单侧TKA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肢股神经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注入0.5%罗哌卡因15~2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75μg/kg,对照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15~20 ml,然后接0.2%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PCA)泵连续股神经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的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24 h内VAS评分、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能增加TKA术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氯诺昔康和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镇痛(PCIA)效果。方法:将中等以上疼痛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氯诺昔康)和对照组(芬太尼),每组各30例。采用VAS评分、舒适度评分和镇静评分测定术后12、24和48h镇痛、舒适度和镇静效果,记录用药量、PCIA次数、镇痛泵持续时间、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48h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用药量、PCIA次数、镇痛泵持续时间、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诺昔康具有与芬太尼相似的镇痛效果,而无呼吸抑制,可作为芬太尼的替代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