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在颅内出血时于出血灶部位可以描记出高X线吸收区,故容易诊断。脑内血肿的诊断过去都是依靠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对血肿有诊断价值,但受观察方法、血肿过小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是当前的常见多发病,据统计患病率为783.3~701.9/10万人,其中重型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尤高,而救治效果取决于早期及时的确诊与治疗。为了及早确诊与提高治疗水平,挽救更多的伤病人,我们总结分析了我科24年来对颅脑外伤的诊断经验,并参照国内、外大量病例的诊断经验,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出对脑震荡、脑挫伤,颅干损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头皮损伤的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整个发病率已下降,但在世界许多地区仍是一个重要疾病。结核性脑膜炎与结核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中的两个重要疾病,本文着重介绍此两病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方面的表现。对12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用160×160矩阵电路(Matrix)的EMI扫描仪进行了检查,11例为脑内结核  相似文献   

4.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脑扫描(以下简称CT)较过去的各种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方法都优越,其优点是对病人无任何痛苦,危险性小,对诊断能提供出精确的线索。据Baker的资料,自CT开始应用以来,除脑血管造影外,过去的辅助检查方法都明显减少。各种检查方法的减少率各为:脑扫描50~60%,脑血管造影15~20%,空气造影60~70%。CT和过去检查方法相比较,Gawler的10例颅内血肿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听神经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因CT除显示肿瘤本身外,同时还能显示肿瘤引起的间接改变,如脑池闭塞、肿瘤周围水肿、四脑室受压或移位,以及导水管受压引起的脑积水等,可代替常规的神经放  相似文献   

6.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生殖器溃疡、眼炎为特征的血管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达10~25%本文报告1例首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白塞氏病,是着重描述其CT表现.患者男,40岁,因再次出现复视,吞咽困难,右侧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而再次入院,常规神经放射学检查正常.但在第一次CT扫描时在左基底神经节周围发现一密度低稀的块影.静脉注射增强  相似文献   

7.
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在当前是检查颅内疾患的一种标准方法,对颅内脓肿更是如此.过去一年中作者用CT作了3300次检查,其中38例为颅内脓肿或硬脑膜下积脓.对临床上凡是拟诊为颅内脓肿的患者都常规应用碘造影增强法.38例颅内脓肿中,33例脑脓肿均位于幕上,其余5例为硬脑膜下积脓;外伤占18例,原发颅内感染7例、鼻窦或耳部感染6例.肺炎2例、4例在临床上未发现原发感染灶.所有病例均进行了CT检查,而全部CT扫描均为异常所见.颅内脓肿的CT表现为密度减低,这表示为脑水肿与肿块的密度,经用碘对比剂可见脓肿壁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装备有电子计算机的X线断层脑扫描(CTA),对366例颅内肿瘤的诊断,并与267例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非肿瘤患者进行对比。这些病人的诊断均经神经放射学或组织检查证实。幕上肿瘤(300例)通过脑组织密度的变化而显示病变,除了鞍上小的病变外,均同时有脑室系统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伴有脊柱和脊髓损伤是常见的,据В.В.Иванов(1970)与А.П.Фраерман(1969)的资料,占所有复合性颅脑损伤的7~10.4%。作者分析了60例资料,其中汽车伤22例,俯冲  相似文献   

10.
11.
电子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脑扫描(简称CT或EMI Scanner)自1973年问世以来,获得很大成功,因在电子计算机辅助下,根据密度测量对比的原理,在无需外加任何对比剂的条件下,一次单纯断层摄片即能清楚显现封藏在密闭的颅腔内的软组织结构(诸如脑室系统、占位性病变等),功效空前,令人瞩目。此法使用简便,暴光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312例脑梗塞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以及临床上有腔隙综合征者的CT扫描结果.方法:本组病人用EMI 1010或5005型机器检查37例有腔隙梗塞患者,通过急性期详细神经系检查,将其归于以下四组症状:①单纯偏瘫;②纯感觉性卒中;③构音不良手笨拙(The dysarthria-Clumsyhand)综合征;④同侧共济失调伴下肢轻瘫.每例均判定有无高血压;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所做的CT  相似文献   

1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颅脑外伤的应用(摘要)余琦,许泽清,黄自琪从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90例脑外伤患者局部大脑功能受损的程度、疗效评价及预后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  相似文献   

14.
以188例颅脑外伤合并颈椎损伤和/或脊髓损伤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43例,女性45例,年龄2~87岁(平均38岁)。依颈段损伤位置不同分成两组:上颈段损伤组(枕骨到C_2、C_3),中下颈段损伤组(C_3~C_7)。颅脑损伤从重到轻分为重伤(GCS 3~8分),中等伤(GCS 9~12分)和轻伤(CGS 13~15分);具体病变包括: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比较颈段损伤部位与颅脑损伤的关系。 188例当中,除外23例未能证实死亡原因仅为颅脑损伤的病例。165例无心跳呼吸停止患者中,56例上颈段损伤,109例为中下段损伤。46例重伤,11例中等  相似文献   

15.
由颈椎外伤引起外侧桥延症候群较少见。现报告1例。  患者,男,22岁,1995年10月26日入院。半年前练前滚翻损伤颈部,当时神清,感颈部疼痛,未诊治。2个月后出现视物模糊,行走不稳,左手动作笨拙,声嘶、吞咽困难。颈椎X线片示:寰枢椎脱位及枢椎齿状突骨折。经颈部牵引1个月,症状缓解予戴颈托出院。1个月后症状复发并进行性加重,伴右眼不能闭合,右口角漏水,复视,故再次来诊。入院检查:神清,构音含糊不清,双眼轻度内斜视,右眼外展受限,但上下活动正常,辐辏反射存在,双瞳孔等大、直径4mm,面部痛触觉正常,右侧咬肌及颞肌萎缩,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相似文献   

16.
两年来,用电子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脑扫描(以下简称CT)已成为神经病科诊断学方面一项重要方法,作者从74年10月常规采用静脉点滴注射含碘对比剂作为CT的附加措施,更能提高其诊断价值。在没有静脉滴注含碘对比药物之前先作CT,然后静脉点滴25%泛影钠(Hypaque)300毫升(成人注射量),儿童剂量约为2毫升/每磅体重。当快速滴入总剂量的5/6(严密观察药物反应),立即开始滴注药物后的CT,同时一而扫描,一而继续缓慢点滴剩  相似文献   

17.
每年在英国住院的10万个头部外伤病人中,大多数属轻伤,75%在48小时后即可出院。头部外伤后的脑损害脑损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它们都有局灶性和弥漫性之分。原发性冲击损伤主要是由于暴力的加速/减速传导到脑组织的后果。造成肉眼所见主要的变化是大脑皮层的挫伤。挫伤部位可在着力点,或在额叶的底面和颞极(对冲点)。在显微镜下可见皮层下白质、脑干长束和网状结构的损害。在重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讨论了分裂症遗传概念的界限,并利用已报导的发病率数字,估计了两种可能情况-多因子模式和单个主要位点(SML)模式.对于某些参数来说,单个主要位点模式表明同型合子是少见的,但却有很高的危险性.按照多因子模式,9.1%的分裂症患者群有一个99%以上的遗传危险率.作者得出结论,没有一种模式能恰当地说明这些资料.养子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遗传因子在分裂症的病因中是起作用的,但是遗传的方式和遗传决定的程度仍然不明.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77例重度脑外伤的脑血管造影(CAG)的表现及其预后作了探讨.病人年龄1岁4个月至77岁;均有重要神经系统体征,手术以前作CAG.按手术和造影的诊断将病人分为:甲:硬膜外血肿13例(无死亡);乙:急性硬膜下血肿4例死亡1例;丙:脑挫伤19例(死亡7例),丁:脑挫伤加颅内血肿(脑内或硬膜下)41例(死亡12例).后颅凹血肿不列入本组.  相似文献   

20.
神经科门诊和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头痛病人是否需进行CT检查的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和结果 收集1981年以来,以头痛为主诉并进行CT检查的患者144例,其中男77例,女67例。年龄8~78岁,平均34.2岁。这些病人均经神经专科医师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仅少数(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