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LISA)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序贯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LISA联合CPAP治疗RD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比较胎龄34周罹患RDS的早产儿中,LISA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含759例患儿。与对照组相比,LISA组患儿机械通气比率低(RR:0.32,95%CI:0.13~0.82);BPD发生率低(RR:0.61,95%CI:0.42~0.88);但两组患儿病死率、ROP、IVH、气胸及PV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及BPD发生率,但对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既往已有许多针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风险基因的研究,但不同研究遗传表型差异大,无法作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BPD的遗传风险基因。 目的:筛选RDS并发BPD的遗传风险因素,明确其对RDS患儿预后的影响。 设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临床确诊RDS的患儿为队列人群,以是否并发BPD分为 BPD组和非BP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策略平衡2组胎龄,采用罕见变异关联性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罕见变异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并筛选在BPD组中存在显著较多有害变异的候选风险基因。从GEO数据库检索RDS并发BPD高度相关基因表达数据,行基因表达模式的时间序列分析,验证本文高变异负荷基因的表达特征。 主要结局指标:RDS并发BPD风险基因。 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BPD组111例,非BPD组157例,2组的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2 742个背景基因显著富集的1 558个生物学过程(P<0.01),蛋白质截断变异最显著富集的基因集与蛋白激酶活性有关(P=0.011),BPD组中携带蛋白质截断变异的基因总数最多的是阳离子跨膜转运相关基因(P=0.027)。错义/非同义变异最显著富集的基因集与生长发育的调节有关(P=0.001)。BPD组中有26个基因的错义/非同义罕见变异负荷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其中3个基因(ARSB、B9D2和UV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GEO数据库数据验证,ARSB在重度BPD中显著低表达(P<0.001),时间序列分析发现ARSB基因在重度BPD新生儿中表达模式与无/轻度BPD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ARSB基因为RDS并发BPD的风险基因。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1967年由Naathway、Sosam和Porter介绍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描述一些新生儿在延长呼吸机通气后发生的临床、X线检查及病理改变,有资料表明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BPD发病率为44%。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是早产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天使用过呼吸机,呼吸机的使用指征为由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所致的呼吸衰竭,但也用于肺炎、胎类吸入综合征(MAS)、动脉导管未闭或早产儿呼吸暂停。延长呼吸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机械通气和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已显著提高。但存活患儿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的发生率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和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 (CLD)的最常见形式 ,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因此 ,CLD的早期诊治和预防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十分重要的课题。1 CLD的定义经典型BPD在 196 7年由Northway首次提出 ,主要是指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早产儿 ,机械通气后出现呼吸机依赖或停氧困难 ,持续时间超过 2 8d ,…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肺脏疾病超声诊断技术日益成熟,尤其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监测指导下管理患儿,极大地改善了RDS预后。为了有助于LUS的开展和应用,更好地发挥LUS在RDS管理中的...  相似文献   

6.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治疗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经治疗后肺功能的情况。方法 107例RDS新生儿分为小于34周早产儿组(65例),晚期早产儿组(21例)及足月儿组(21例),同时选取121例非RDS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RDS程度将RDS新生儿分为轻度RDS(1、2级)及重度RDS(3、4级)。于纠正胎龄44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肺功能参数未见明显差异;RDS组的达峰时间比(TPEF/t 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同胎龄对照组小(P0.05);两组不同程度RDS新生儿于纠正胎龄44周时TPEF/t E、VPEF/VE也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RDS程度加重,其值呈下降趋势。结论 RDS新生儿纠正胎龄44周时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非RDS新生儿;RDS新生儿纠正胎龄44周时潮气呼吸肺功能水平与胎龄无关,主要与RDS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98例RDS患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9.5±6.2)d vs(7.0±5.4)d,(13.2±8.1)d vs(10.0±6.4)d],存活率由69.2%上升为87.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由32.7%下降为1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44.2%下降为2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合并BPD的比例由75.0%上升为92.5%,未合并颅内出血由77.8%上升为95.0%,同时未合并BPD和颅内出血的比例由58.3%上升为80.0%,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及提高存活率,降低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怠浪存活者中脑损害和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31-34]  相似文献   

8.
吲哚美辛及布洛芬防治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近10年来明显提高,但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时期的临床过程复杂,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 arteriosus, PDA)、脑室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慢性肺疾患(CLD、 BPD)等一系列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且易导致远期体智力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剖宫产率(cesareandeliveryrate)有不断上升趋势,剖宫产新生儿所产生的不良结局目前在国内也日渐受到关注。国外有研究表明,剖宫产对新生儿有较多方面的影响,呼吸系统问题最为明显,与自然分娩相比,新生儿湿肺(又称新生儿一过性呼吸增快,transienttachypneaofnewborn,TTN)、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pulmonary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59例胎龄<32周BPD 早产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前瞻性研究。59例早产儿中包括轻度BPD 37例, 中/重度BPD 22例, 比较不同程度BPD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中/重度BPD组患儿机械通气、氧疗、抗生素、静脉营养等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轻度BPD组(P<0.05), 院内感染发生率、红细胞输注次数高于轻度BPD组(P<0.05)。轻度BPD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Ⅰ级(生后1 d)、肺透亮度减低(生后4~10 d、生后28 d及以上)等X线改变比例较中/重度BPD组高(P<0.05); 中/重度BPD组BPD Ⅲ期改变(生后4~10 d)、BPD Ⅳ期改变(生后28 d及以上)等比例较轻度BPD组高(P<0.05)。结论 呼吸机、氧疗、抗生素等应用时间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与BPD严重程度相关。BPD程度越重的患儿, 静脉营养时间越长, 输注红细胞次数越多, BPD影像学改变更典型。BPD影像学检查对BP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国外研究表明,选择性足月儿剖官产容易产生呼吸系统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高,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呼吸支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足月新生儿RDS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选择性剖官产与足月儿关系及RDS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因RDS住院的出生胎龄37~41周的足月新生儿10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96例为对照组。RDS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标准:生后不久即发生的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病情进行性加重,继而出现呼吸衰竭;体检两肺呼吸音减弱,血气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下呼吸道分泌物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选取73例诊断为RDS、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且至少应用1剂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气管内吸出物UU核酸,分为UU感染组(n=21)和非感染组(n=52),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BPD的发生率。结果 UU感染组阴道产百分率及反复院内肺部感染、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胎膜早破持续时间长于非UU感染组;且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非UU感染组。UU感染组生后3 h内血浆免疫球蛋白IgM、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非UU感染组。73例患儿中,发生BPD 45例,其中UU感染组BPD发生率(90%,19/21)显著高于非UU感染组(50%,2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下呼吸道UU感染可增加RDS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RDS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用药对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改善早产儿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胎龄≤32W的早产儿12例,于生后预防应用PS(预防组);同期确诊为RDS 17例应用呼吸机和PS(治疗组),比例两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预防组RDS发生3例,发生率为25%,低于我院同期收治的≤32W早产儿RDS发生率(43%);预防组RDS 3例均为Ⅱ期,治疗组Ⅲ期、Ⅳ为52.9%(9/17)。预防组上呼吸机所需压力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肺炎、感染、颅内出血等合并症有下降趋势;未有气漏及BPD的发生。结论 PS预防用药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OVID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牛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NIPPV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分析,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研究5篇,共284例RDS早产儿,其中在撤除气管插管呼吸机后阶段应用NIPPV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疗效比较共3篇,Meta分析显示NIPPV组拔管失败率低于NCPAP组(8.34%vs 4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21(95%CI:0.10~0.45;P<0.001)];3篇研究中2篇进行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分析,Meta分析显示NIPPV组BPD患病率较低(39.34%vs 54.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73(95%CI:0.49~1.07;P=0.11)];以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2篇,其中与气管插管常规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模式比较1篇,NIPPV组比CV组BPD患病率低(10%vs 33.33%,P=0.04);与NCPAP比较1篇,NIPPV组比NCPAP组BPD患病率低(2.33%vs 17.07%,P=0.03).结论 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RDS是可行的,NIPPV组具有较低的BPD患病率.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拔管后阶段应用NIPPV可降低拔管失败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70年代初期应用呼吸器作辅助呼吸以来,病死率明显降低,国外某些单位RDS存活率达90%左右,并认为RDS存活率与呼吸管理的水平密切有关。本文综合国外文献对RDS的呼吸管理作一简单介绍。病理生理婴儿肺脏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就萎陷,肺顺应性降低,仅及正常的25%,功能残余气量及肺容量减少,使呼吸功增加,但呼吸道阻力改变不大。由于换气面积减少,以及透明膜形成使肺泡隔增厚,造成氧的弥散障碍,通气-灌流比例失调,形成肺内分流,是RDS产生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通气不足,CO_2不能充分排出,产生呼吸性酸中毒。RDS的其他病理生理改变如代谢性酸中毒,持续胎儿循环和低血压等均继发于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6.
虽然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仍然是导致极早和超早早产儿呼吸衰竭最常见疾病,但由于NICU呼吸技术的进步,其已经不再是死亡的主要病因。伴随着 RDS的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这一成熟依赖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成为现代NICU防治的核心疾病之一。在早期呼吸支持策略环节中有以下共识与建议:(1)最大可能的使具有高风险RDS或RDS的极早和超早早产儿期避免气管插管,接受无创通气(nCPAP);(2)早期选择合适的方式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3)个体化的制定nCPAP或其他无创通气失败的标准,尽早接受PS救治和适宜的有创通气模式;(4)缩短通气时间,应用无创通气方式辅以咖啡因治疗降低拔管失败率。这些临床研究成果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与完善,BPD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多维度的管理的进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用新型N CPAP治疗新生儿RDS 31例,成功2 3例,失败8例。2 3例治疗成功患儿其呼吸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8例治疗失败患儿改用常频呼吸机(CMV)治疗。结果 2 3例RDS患儿使用N CPAP治疗均治愈,8例RDS患儿改用CMV治疗后,治愈5例,死亡3例。N- CPAP与CMV治疗比较,CMV治疗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 新型N- CPAP治疗新生儿RDS效果良好。其具有氧气调节装置及加温湿化装置,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但部分重症RDS患儿N- CPAP治疗不奏效,须用CMV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肺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NICU的早产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检测结果 ;并根据平均血清25(OH)D水平将早产儿分为低维生素D组和高维生素D组,分析比较两组肺部疾病发生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早产儿115例,平均胎龄为(29.9±1.9)周,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7.1±16.6)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不足[25(OH)D在50~74.9 nmol/L]和正常[25(OH)D≥75 nmol/L]的比率分别为71.3%、17.4%和11.3%。低维生素D组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时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高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儿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RDS、BPD的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入院的156例RDS新生儿,依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周)42例,晚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36周)52例,足月儿组(出生胎龄≥37周)62例。回顾性分析RDS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56例RDS新生儿中,男女比例2.25:1;3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比例为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发病时间和入院年龄随胎龄增加均有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高危因素分析,出生窒息、胎盘异常、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均以早期早产儿最多,晚期早产儿次之;足月儿剖宫产率最高;早期早产儿不明原因早产概率高于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足月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率最低;早期早产儿X线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最高,吸氧和住院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合并肺部感染、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概率均为最高,足月儿合并气胸的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并发症及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的时候需考虑胎龄因素。对于足月儿要严格掌握择期剖宫产的指证,减少RDS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用药对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改善早产儿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我院胎龄≤32 W的早产儿12例,于生后预防应用PS(预防组);同期确诊为RDS 17例应用呼吸机和PS(治疗组),比例两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预防组RDS发生3例,发生率为25%,低于我院同期收治的≤32 W早产儿RDS发生率(43%);预防组RDS 3例均为Ⅱ期,治疗组Ⅲ期、Ⅳ为52.9%(9/17).预防组上呼吸机所需压力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肺炎、感染、颅内出血等合并症有下降趋势;未有气漏及BPD的发生.结论 PS预防用药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