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肺复苏教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科在心肺复苏教学上进行探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6年学年中在我科实习的护生为对照组,护生共40人,均为大专生;2007年学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为实验组,护生共40人,均为大专生,两组学生年龄及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现场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专业2008级和2009级的学生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现场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2组学生的教学均由同一名教师担任,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结束时,对2组学生进行相同试卷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项目、考核方法相同。考核标准根据学生设计的病案内容制订综合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病案讨论,使学生在考核中增强分析能力。结果实验组50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50名学生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上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取现场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整体优化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情况,评价其对学生心肺复苏的提高情况和老师的认同度.方法根据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A类课程和B类课程)把80名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2组考核成绩、与综合考核成绩符合情况、学生满意度及教师认同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师认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和综合考核成绩符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对照组和综合考核成绩符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整体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评价能力强,教师认同度及学生满意度高,可以把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整体优化运用到今后心肺复苏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方法:对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分批进行急救课程培训、在CPR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采取分段递进的方法进行训练;课程结束进行考核评价比较有无医学基础的学生掌握CPR操作技能水平程度情况。结果:经培训后学生掌握CPR操作技能水平程度高、正确率为90.29±7.308,不同批次学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掌握CPR操作技能水平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段递进的方法是促进是否有医学基础的大学生、乃至公众掌握CPR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手段,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心脏按压、除颤和起搏等几个方面。对上述每个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的学术背景、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有助于总结蕴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规律。从而把握心肺复苏术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现代心肺复苏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6.
ECS模拟人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CS模拟人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医学生的诊疗技能寻找一种有效的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在长海医院实习生和住院医生的心肺复苏教学中,引入ECS模拟人进行技能培训并考核,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经过ECS模拟人培训后,心肺复苏单项技能考核通过率为95.2%,模拟程序综合演练考核通过率为84.1%。90%以上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临床操作技能,还可强化团队合作精神。结论:以ECS模拟人为载体的新教学方式,可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机会,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医学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刘平  冯霓  王晓红 《中外医疗》2013,(29):159-160
目的 探讨新入院护士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的最佳方法.方法 以2012年新入院72名护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6),采用多媒体示教与自我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B组(n=36)采用多媒体示教与教学老师演示指导再自我练习方法相结合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分别测试两组成人单人CPR操作成绩并比较.结果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培训后B组成绩优于A组(P<0.05).结论 两种方法对新分配护士进行CPR培训均有效,而采用多媒体示教与教学老师演示指导再自我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心搏骤停者初期复苏成功率是评估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提高心搏骤停者初期复苏成功率是使病人得到进一步救治的关键.本文对我县急救中心在2001年4月-2005年12月期间应用胸腹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抢救病人的情况进行资料分析,力求寻找提高急救医疗水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以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方法:对于成人心肺复苏术及其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并做出综述。结果及结论:要提高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三基"水平及完善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现场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如现场CPR不及时,操作不正确,则将导致整个复苏抢救的失败。 一、现场CPR的步骤 (1)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判断神志); (2)高声呼叫其他人前来帮助抢救(呼救); (3)迅速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放置体位); (4)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5)确定呼吸是否存在; (6)人工呼吸2次(口对口或口对鼻); (7)判定心脏是否停搏(触摸颈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7月于急诊科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30人为对照组,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实习的本科护生30人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团队式心肺复苏急救教学,研究组采用基于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教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院前急救病人行心肺复苏术时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2例在院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的病人,在急救现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道、复苏药物的应用等现场处理.结果 2例患者中,在转院救护车中突发心脏骤停1例,进行心脏复苏(CPR)后存活.在10 min~15 min内到达现场进行心脏复苏(CPR)存活1例.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及时、正规、有效的心肺复苏及恰当的心肺复苏护理配合,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术后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ST段抬高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AMI患者,根据是否获得溶栓治疗,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均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或抗休克治疗、抗心律失常、脑保护等对症处理,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溶栓纽23例血管再通,对照组4例血管再通,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4周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住院4周死亡1例,对照组住院4周死亡9例,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朝阳区社区1 000人次社区居民进行2010版社区百姓心肺复苏术培训,探讨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效果。方法:课题组与社区居委会或者单位联系,组织1 000人次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培训。利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社区居民版心肺复苏术掌握情况。课题组医护人员利用多媒体讲课、现场实际操作演示、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随机抽取25%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考核。结果: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掌握程度总体处于低水平,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术掌握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进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能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将63名ST 段心脏骤停后经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的AMI患者,结合溶栓治疗,对其随机分组进行试验。其中对照组患者32名,溶栓组患者31名。这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在对溶栓组的治疗中,使用了尿激酶静脉滴注的方式。结果:有23名患者血管恢复再通。对照组有4名患者再通。通过对溶栓组及对照组再通率进行比较,其P 〈0.01,在治疗4周后,心脏事件平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其中死亡1名;对照组患者在住院4周后,死亡9名,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溶栓组P 〈0.05。2组患者在出血发生率事件中,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MI患者在心肺复苏术后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急诊医学心肺脑复苏临床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临床学科,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搞好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1]。而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突发性猝死这一濒死状态的急救措施,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之一,在临床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CPCR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亚兰 《中外医疗》2012,31(1):26-2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23例,其中11例未溶栓(对照组),12例溶栓(溶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溶栓组在梗死血管再通率及心功能上有明显提高(P〈0.05),溶栓组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有明显降低(P〈0.05),2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出血(P〉0.05)。结论 AMI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效果显著,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组织培训、提高护士CPR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对100名护士操作考试成绩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过抢救的护士CPR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过抢救的护士(P<0.01);参加过培训的护士CPR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护士(P<0.01);抢救及培训均参加过的护士CPR得分明显高于抢救及培训均未参加过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CPR得分与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方面无关(P>0.05).结论 护士对CPR掌握欠缺;参加培训及实践能提高护士CPR水平.应为在职护士提供形式多样的CPR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的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心肺复苏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65.1%和84.4%,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提高ICU护士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