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采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上颌骨数据,应用SimPlant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记点的可重复性,测量标记点到三维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个居中的标记点中,A、ANS显著偏向健侧(P<0.01);14对患健侧标记点的非对称率(Q)显示,INM’与INM 、SNM’与SNM、SPr’与SPr在到矢状面S的距离存在明显不对称畸形,而其余多数点在三维方向上无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骨与正常人的主要不同是在前后方向上存在发育不足,患侧上颌骨错位较健侧明显.结论:应用螺旋CT及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各标记点到坐标的三维距离,可用于评估患者患、健侧上颌骨的畸形程度.  相似文献   

2.
杜航  曾祥龙 《口腔正畸学》2005,12(4):155-158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在上颌骨快速扩展(RME)前后下颌骨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观测10例恒牙早期患者扩弓前后下颌骨各标志点间位置和角度改变。结果RME治疗后,下颌骨在前后向位置无明显改变;在垂直向向下移动并且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在水平向下颌骨有向非反侧移动的趋势,下颌骨后部较前部移动更明显。结论下颌骨位置在RME前后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三个方向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用螺旋CT可以对这种三维位置变化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快速扩弓后上颌牙列位置三维改变的螺旋CT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使用螺旋CT观察快速扩弓(RME)前后上颌牙列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使用螺旋CT获得临床患者颅面部三维数据模型,通过颅部的固有解剖标志点建立测量三维坐标系,使矫治前后的变化都在同一个测量坐标系下直接对比研究。观测10例恒牙[牙合]早期患者在快速扩弓前后上颌牙列各标志点间的位置和角度改变。结果:1)后牙在宽度方向上为整体移动和倾斜移动相结合的移动方式,但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稍有差别;牙齿和骨对宽度增加的贡献各占约1/2;2)后牙在垂直方向有伸长的趋势;3)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均向前整体移动,轴倾度保持不变;4)中切牙整体随上颌骨前部向前向下移动,其牙长轴发生直立,轴倾度增加;5)上颌[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结论:上颌牙列位置RME前后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3个方向上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螺旋CT可以对这种三维位置变化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力扩弓(MPE)后上颌骨三维方向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5例磁力扩弓患者,拍摄治疗前后螺旋CT,测量上颌骨的各测量点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和角度,并采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结果:MPE治疗前后上颌骨位置在矢状向、垂直向和水平向上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腭中缝得到有效地扩大,呈前后较小中间稍大的纺锤形扩大。结论:磁力扩弓能取得有效的扩弓效果,上颌骨在三维位置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部形态三维重构和测量新方法。用投影仪向墙上垂直投照网格,人端座于墙前,面部处于网格范围内,在另一位置拍摄面部照片并用微机处理,即可重构出面部三维形态并可给出大量测量参数。该方法设备简单、结果直观,测量可靠、利于推广,能成为口腔医学中形态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颧骨种植体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颅颌面三维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颧骨种植体支抗向后牵引猴上颌骨对颅颌面三维方向的矫形作用。方法:选用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月、2只牵引3月),1只作为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各标志点的变化,分析颅颌面三维方向的矫形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月组主要表现为上牙弓矢状向的变化,后移约2.5 mm,垂直向、水平向均无明显变化;3月组上牙弓矢状向变化更为明显,后移约3.8 mm,上颌骨后移约2.5 mm。硬腭平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发生轻度顺时针旋转,1.5月时为0.98,°3月时为1.39°。结论:颧骨微钛板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后牵引上颌骨及上牙弓、抑制上颌矢状向发育,垂直向及水平向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螺旋CT测量颅面三维结构矫治变化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设计应用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颅面牙齿的三维结构变化的方法。方法 以鼻额缝的前上部中点(N点),蝶鞍前壁上后缘中点(S’点),和枕骨大孔前缘下后中点(B点)为基准点建立以S’点为原点的测量三维坐标系。用Unisight软件在MPR相下获得各点原始三维坐标值,通过数学计算得到各测量点在测量三维坐标系下的坐标值。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此方法的测量结果重复性好,精确度符合要求。结论此种方法可以用于螺旋CT对于颅面牙齿三维变化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颅底结构螺旋CT影像的三维定量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健康成人当下颌骨处在正常牙尖交错位时 ,髁突与颅底颈内动脉管外口、颈静脉窝、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等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为术中对其他重要结构的位置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 10 0名 ,在正常牙尖交错位时 ,用螺旋CT扫描、颅底三维影像重建 ,测量各结构间的最短距离和空间角度。 12个定点 ,测量 2 8项距离和空间角度以极坐标表示 ,髁突内缘点为中心点 ,髁突长轴为 0°轴作为参照系。结果 颌下入路能顺利显露髁突内缘点和髁突长轴的方向 ,以此为参照系 ,确定颈内动脉管外口外缘点为 12 0 1± 2 71mm ,5 14± 1 2 2° ,颈静脉窝外缘点为 15 11±2 72mm ,- 5 6 2 7± 14 0 5°。结论 以髁突内缘点为中心点 ,髁突长轴为 0°轴参照系有助于为颌下入路颅底手术的术中定位及颅底解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动态的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以及自编程序与ANSY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获得形态细致逼真的颌面骨三维重建生物医学模型。建立了健康人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由2602个单元和4595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程度高,适用于活体的三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鼻形态测量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当今对唇腭裂畸形鼻的检测和对术后效果的评价尚缺乏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有必要建立一种精确测量外鼻的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应用Amira软件对10例正常外鼻进行定点及线距的测量,并与应用人体学测量后得到的数据配对比较。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得数据经配对t检验后发现,所有测量数据在人体学测量与CT测量这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用三维CT及测量软件精确测量外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侧眶部缺损患者面部三维数字化重建及眼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单侧眶部缺损患者睁眼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对健侧眼眶部主要标志点、线进行三维测量,为眶部赝复体的制作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方法:采用3DSS结构光三维扫描仪,结合geomagic软件对一单侧眶部缺损患者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健侧眼部进行三维测量.结果:建立了患者睁眼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获得了眼眶部各个标志点、线的测量数据.结论:睁眼三维面部数字化模型及其测量数据能够为单侧眶缺损修复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彭朋  张锡忠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42-1044
目的:分析远中水平向、远中龈向30°两种受力方向下,尖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和牙根位移。方法:对离体上尖牙进行CT扫描并建立尖牙-牙槽骨-矫正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2种载荷下,尖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和牙根位移。结果:2种载荷下,尖牙移动的方式均为倾斜移动,龈向30°载荷的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尖牙表现出龈向压入趋势和更大的远中舌向扭转。结论:在尖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远中龈向的牵引方向虽然牙齿仍以倾斜移动为主,但有利于牙周膜应力均匀分布,降低牙根吸收的风险,伴随龈向压入有利于打开咬合,同时需要注意对远中舌向扭转趋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CT影像的牙种植模板相关的颌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颌骨形态结构及其周围骨突的情况,为临床口腔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制作,模板导向孔的安置、深度和方向以及种植角度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临床上31例上颌骨及44例下颌骨的CT断层图像,应用3D-DOCTOR软件对其各个牙位上相应的牙槽嵴与对应牙的夹角进行观测与测量,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加以分析。结果:上颌骨牙长轴与牙槽突的唇腭侧偏移关系有71.92%在偏唇与偏腭20°以内,下颌骨牙长轴与牙槽突的唇腭侧偏移关系有98.68%在偏唇与偏舌20°以内。结论:颌骨牙长轴与牙槽嵴的相对偏斜度可为种植位点的选择和种植导向模板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籍正常成年人颞颌关节形态特征的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名云南籍正常成年人40侧颞颌关节(TMJ)位置及形态特征的基线测量值,为成人错畸形患者的相应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20名经过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志愿者的40侧TMJ进行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TMJ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结果:40侧TMJ中23侧髁突在关节窝内处于中性位,占53%,前移位者占15%(6/40),后移位者占27.5%(11/40)。左右两侧TMJ骨性结构的参数测量左右基本对称,无显著性差异。髁突前斜面倾角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78。结论:正常成人TMJ骨性形态的左右两侧髁突基本对称,髁突在关节窝中基本处于中性位,有较轻度后移倾向,髁突与关节窝之间具有协调和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上颌窦螺旋CT扫描,初步对上颌窦底壁进行分型,并为种植牙上颌窦内提升术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5例(110侧)健康成人的鼻窦CT影象,对上颌窦进行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三维重建,在选取的截面上观察上颌窦底的形态。结果 110侧上颌窦底中,平坦型、凹面型、凸面型各有50侧、53侧、7侧,所占比例分别为45.5%、48.2%、6.3%。其中平坦型与凹面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凸面型与另两种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左右侧以及不同年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窦底形态对评估手术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颌第三磨牙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霞  孙竞  陈国民 《口腔医学》2002,22(2):70-71
目的 探讨上颌第三磨牙牙尖数目与牙根型、牙根型与根管数目间的关系,为上颌第三磨牙的保留和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对上颌第三磨牙进行测量分析,观察牙尖数目和牙根的关系,并通过透明标本的制作观察其髓腔形态。结果 上颌第三磨牙根长大于冠长,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其(牙合)面以三尖型居多,其次是四尖型。二尖型和三尖型融合根比例大,四尖型和五尖型者,则二根比例较大。根管系统虽较为复杂,但主要是双根管和三根管型。结论 上颌第三磨牙牙尖与牙根、牙根与根管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种植牙相关的上颌末端牙槽骨的锥束CT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测量上颌末端牙槽骨相关数据,为此区人工种植牙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颌面专用锥束CT测量50名志愿者:男性26例(16-74岁);女性24例(19-78岁)上颌末端牙槽骨6个标志点,四条线距的长度。结果:离上颌窦最近处牙槽骨的高度:9.08±4.37mm;上颌末端牙槽骨的长度:16.13±5.76mm;上颌牙槽骨最末端点与上颌窦的距离:14.32±4.87mm,以上各数据在志愿者左右两侧和不同性别间数值差异均无显著性。上颌牙槽嵴最末端点到翼上颌联合的最下点的距离AB在受检者左右两侧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不同性别的数值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分别为:8.92±2.54mm、7.11±2.67mm。结论:研究结果初步为在上颌末端牙槽骨进行种植提供了依据,为种植体数目及确定其相对位置与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维CT对颅颌面骨性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运用三维CT图像对面部不对称畸形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方法:为验证测量标志点的可重复性,我们运用软件SimPlant11.04(比利时)对同一例正常成人(女性,年龄:25岁)的颅面部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对间隔3周的前后两个阶段描定与测量相关的29个骨组织标志点所得的坐标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同一重建图像的所有标志点前后两阶段的坐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有标志点描定的可重复性均很好。该三维CT测量分析法可为有关面部发育畸形提供相关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