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流动力学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压力(MUP)、最大尿流率(Qmax)及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PVR)]。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ALPP、MUP、Qmax、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周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ALPP、MUP、Qmax、PV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  相似文献   

2.
王明芳 《大家健康》2016,(9):188-18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该院行阴道分娩的116例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手测肌力与电测肌电值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 <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功能,可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赖影 《黑龙江医学》2015,(3):280-281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6~2014-06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正常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和一般产后教育。随访产妇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定盆底肌收缩能力,观察两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较好地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产后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随访3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及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为3级及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3~4月间收治的200例住院分娩产妇,产后6周复查,进行一般问卷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调查,结合医师阴道触诊情况,发生盆底功能障碍者85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咳嗽、大笑时漏尿35例;产后盆腔痛20例;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阴道松弛30例.对85例患者进行一疗程盆底肌肉训练(包括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一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阴道张力测定,评价盆底肌肉训练的结果.结果 妊娠及阴道分娩造成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压力型尿失禁发生率17.5%、盆腔痛发生率10%、性生活质量下降发生率15%.经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后各项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压力性尿失禁为74.3%(26/35)、盆腔痛为85%(17/20)、阴道松弛为73.3%(20/30).结论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缓解盆腔痛,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常秀美  买雪 《微创医学》2021,(2):286-288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产妇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n =79)和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n=7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肌力变化情况、性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并比较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采取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凯格尔(Kegel)训练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莆田涵江医院收治的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Kegel训练,观察组在Kegel训练基础上采取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国际最新女性性功能评价表(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尿失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经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力,促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应用及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4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力锻炼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产后盆底肌力(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国际尿失禁问卷调查表(ICIQ-SF)评分、盆底收缩压力和静息压力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Ⅰ类纤维肌力、Ⅱ类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收缩压力和静息压力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漏尿量、漏尿频率、病情造成的不良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应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可提高临床效果,恢复盆底肌力,改善盆底收缩压力和静息压力,缓解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的维护作用及盆底超声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产前产后护理,研究组50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盆底肌功能锻炼,两组孕产妇均于孕晚期进行护理至产后10周结束护理。所有孕产妇均于产后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超声结果、盆底肌力分级及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结果 产后第8周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宫颈外口移动度、膀胱颈部移动度、直肠壶腹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直径差及肛提肌裂孔横径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0级、Ⅰ级孕产妇,研究组盆底肌力正常率≥Ⅲ级(100.00%)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研究组及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0,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结论 盆底超声能够反映产妇盆底结构功能的变化,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且减少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向蜀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73-1775,1780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顺产后尿失禁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检测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综合收缩力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收缩持续时间以及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对于顺产后尿失禁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于君  钟准鸣 《当代医学》2021,27(13):48-50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仪与拱桥式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4)、对照组1(n=33)和对照组2(n=33)。观察组为经阴道难产分娩产妇,对照组1为经阴道顺娩产妇,对照组2为剖宫产产妇。3组产妇均进行盆底康复仪与拱桥式训练。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膀胱尿失禁及残余尿量、性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膀胱尿失禁及残余尿量情况、性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拱桥式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与尿失禁情况,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桂英 《当代医学》2021,27(11):81-8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8例。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剖宫产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下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影响和恢复干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失禁、大便失禁和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壁脱垂、后壁脱垂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性生活困难及失禁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何种方式分娩均会引发盆底功能降低,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影响更小,因此,需重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妇女,其中盆底肌力测定<Ⅲ级者作为产后组(80例),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张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其中5例为产后尿失禁)作为尿失禁组,子宫脱垂≤Ⅱ度患者23例(其中合并尿失禁6例)作为子宫脱垂组。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及子宫脱垂组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产后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结果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子宫脱垂组及产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5%、46.7%、21.7%和20.0%。产后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训练组治疗后盆底肌电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产后42 d开始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王豫平 《黑龙江医学》2017,(12):1173-1175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ALPP)]水平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MUP、MUCP、ALPP和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SFL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应用于产后SUI患者中可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顺产分娩的180例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盆底肌电活动、疲劳度及肌肉收缩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19.4±2.5)μV、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23.3±3.1)μV,产后2、6个月阴道静息压(35.7±6.3)、(38.2±6.3)cmH2O,阴道收缩压(39.4±5.3)、(42.2±9.3)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5.7±0.8)、(4.8±0.7)s,性生活满意率(48.89%、75.56%)均高于对照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3.8±0.5)%/s,Ⅱ类肌纤维疲劳度(3.4±0.6)%/s;产后2、6个月尿失禁率(21.11%、13.33%)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3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0)。对照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和盆底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失禁改善率和子宫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提高阴道最大动态压力、尿失禁改善率、子宫脱垂改善率和Ⅰ类肌纤维肌力≥Ⅲ级者占比,以及降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的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60-163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自然分娩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经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变化及排尿评分、尿失禁评级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肌力为(4.03±0.83)级,对照组为(3.10±0.83)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I-Q-SF评分为(8.20±2.82)分,对照组为(10.72±3.25)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尿评分为(1.83±0.59)分,对照组为(2.12±0.60)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可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增强盆底肌力,治疗尿失禁,从而帮助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水中待产分娩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及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 11 月-2017 年3 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初产妇20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水 中待产分娩(观察组80 例)及常规待产分娩(对照组120 例),对比其生产结束后盆底功能指标差异,统计 两组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42 d 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POP)发 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盆底组织Ⅰ类肌纤维肌力0、Ⅱ、Ⅲ和Ⅴ级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类肌纤维肌力0、Ⅱ和Ⅴ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肌肌电、 盆底肌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水中待产分娩能够有效减轻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 理指标的损伤情况,对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小,且新生儿安全性较好,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和感染 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