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南地区农村人口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8.41%,基本上属于农业区。多年来,根据国家卫生工作的总体方针和我省总的指导思想,结合区情实际,我们把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着力抓好农村卫生工作过程中,经费资源不足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困境。1990年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支出1670.10万元,占全区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舟山市普陀区财政局在2007年预算工作会议中提出,在渔农村实施“三个一”计划,涉及卫生的是:每年每家卫生院上报一个项目,由卫生、财政审核后确定资金安排额度,全区在渔农村卫生事业经费的基础上,安排2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药品让利。另一方面,2006年全区农村卫生事业经费结余220万元,如果全部用于药品让利,可以降低医疗机构药品价格15%左右,按全区药品利润43%计,  相似文献   

3.
卫生防疫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防疫资金短缺,在我国已成为卫生防疫部门和单位共同的难题。卫生防疫作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其经济性质为国家全额预算拨款,主要来源是政府部门下拨的卫生事业费。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财政经费紧张,国家下拨的卫生防疫事业费与当前卫生防疫机构所承担的防病任务成反比,即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远远不能满足卫生防疫工作需要,与社会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以襄樊市近10年来卫生事业费和卫生防疫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例,卫生事业费支出1986年为2511.5万元,占6.89 %;1990年为3561.5万元,占5.78%;1994年为4695.3万元,占5.15%。卫生防疫经费支出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比例是:1986年为263.0万元,占10.47%;1990年为353.7万元,占9.93%;1994年为433.0万元,占9.22%。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两项费用的绝对数虽然有所  相似文献   

4.
1996年作为实施“九五”计划开局之年,市直卫生经济工作主动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模式逐步由数量规模增长为主转向质量效益为主,注重卫生事业结构调整,讲求经济效益,全面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经济运行及经营效果 1.资源利用。10处医疗机构全年正常经费拨款508万元,占个人费用的9%,专项拨款718万元,占专项支出的13.6%,占房屋建筑物增值的26%。以上数字看出,由于近几年财政拨款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在经费困难、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卫生事业的经济保证主要靠单位自身组织收入和  相似文献   

5.
涪陵区位于三峡库区和重庆市腹心地带,长江、乌江交汇处,是重庆市最近郊的卫星城市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面积2946平方公里,人口109.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51万人,是三峡主要淹没区。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7.19亿元,财政收入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亿元。1998年底,全区有乡镇卫生院84个,其中,中心卫生院9个,县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各1个,占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43%,占全区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83.17%。 据1990年全区组织的全面调查和1993年区计委、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组织的典型调查,我区农村卫生机构及防保机构主要存在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入不足,事业经费短缺。二是房  相似文献   

6.
黔江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面积2402平方公里,人口51万(农业人口占86.6%)。2005年,全区GDP36.54亿元,财政收入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29元,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卫生事业经费1142万元,人均22.39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9家(含村卫生室),卫生人员1711名,床位740张。长  相似文献   

7.
<正>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然而,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不断扩大,卫生防疫站的“全额供给”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地影响了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首先是国家拨款相对地逐年减少,造成卫生防疫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卫生防疫事业处于艰难的困境。鞍山市1989年卫生事业费为1361万元,预防保健单位拨款为77.7万元,只占市卫生事业费的5.7%,尚不足全国10%的平均值,大量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了  相似文献   

8.
1 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筹资渠道单一,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 乡镇卫生院交给乡镇政府管理后,农村卫生工作在政府工作中,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乡镇政府对卫生院的投入还不能完全解决吃饭问题,投入经费仅只能占人头档案工资的40%,卫生院建设和设备更新更没有列入财政计划。有的乡镇按40%预算的经费也不能完全到位,剩下部分只有列入欠款或一笔勾销。三项建设对卫生部门来说是一次振兴农村卫生的大好机遇,但乡镇政府积极性不高,往往部门项目经费到位后,地方政府配套经费不能落实。卫生院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负债经营,在农村卫生院内出现了不应有的“三角债”,“多渠道筹资”、“人民卫生人民办”这些有利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好办法,在农村基层难以落实。造成这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凉市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营运机制和农村卫生改革没有新的突破,不少乡镇卫生院面临多形式、多渠道办医的竞争以及投入减少、支出猛增的新情况,没有应变措施,从而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资金短缺,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设备陈旧落后,房屋破陋,服务能力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需要等等。这种境况已严重阻碍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一、平凉市乡镇卫生院面临的困境 (-)投入减少,开支增大,经济补偿不足。据调查,我市近年来卫生事业费支出约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3.4%,一直徘徊在120万元左右。从表面看,卫生事业费逐年在上升,但由于集体人员、临时工及部分国家职工的各项政策性补贴一律要由卫生院在经营结余中自理。因此,乡镇卫生院近几年几乎没有得到卫生事业补助经费,药品资金得不到扩充,器材装备得不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卫生财政体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医疗保健支出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全美卫生经费支出总额为5003亿,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1.1%,人均医疗保健费用1987美元。尽管卫生经费支出占GNP比例高于任何其它工业国家,但全美仍有约37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全美上下一致呼吁对现有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因而,作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补偿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补偿机制。为此,我们从区实际出发,正在努力实践和积极思考。l体现政府主渠道原则,加大政府投入,调宠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结构,促进地段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转换一是取消原对地段医院的事业经费补助;二是将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对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防保经费投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投入经费,并提前至1999年达到每万人口8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卫生眼务规划定员、定点的人员工资、医疗费补贴…  相似文献   

12.
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面临的主要问题1·1 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加之医疗机构自身收入的积累,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对照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与卫生事业经济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达8%的标准要求还明显不足,尤其是近几年来,乡镇财政普遍比较困难,一些地方便盲目削减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直接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少数乡镇卫生院“入不敷出”已步入了难以生存的困境。1·2 农村卫生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 从资源投入情况看,行政区域过小,卫生机构点多面广,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造血功能”低下,卫生机构建设难以实行“突出中心(突出中心卫  相似文献   

13.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卫生部门所遇到的最大难题莫过卫生事业经费不足,卫生资源匮乏。1984年,我市210个全民所有制医疗卫生单位,18200名职工,年卫生事业经费仅为1900万元,固定资产不足8000万元,房屋破烂不堪,设备陈旧不  相似文献   

14.
一、主要成绩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区冀州、饶阳、故城、武强、衡水、枣强等6市县实现初保达标或基本达标,占全区总市县数54.55%。 ——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成绩卓著。“八五”期间全区共筹措“三项”建设资金3 139.2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175所,改造县级防保机构19个,分别占机构总数的69.07%、86.36%。超额完成“三项”建设和“八五”规划目标要求。 ——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1995年底,全区实行合作医疗的乡镇141个,享受人数215万人,占乡镇和农民总数的57.3%、59.72%。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关键在于投资政策,更重要的是在于资金落实。近年来,潍坊市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全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村集体经济为支柱,单位自筹为基础,股份融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一是投。所谓投就是全市各级财政率先增加投入。为使财政预算内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8%,市政府在有关文件中多次强调,财政预算内卫生经费支出要逐年增加,其增长幅度要高于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比例。连续4年来,全市农村卫生事业费以1…  相似文献   

16.
一、我区农村卫生改革现状近年来,我区各级党政与卫生主管部门,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农村卫生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改革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使农村卫生工作逐步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之中,调动了多方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区已有305所乡镇卫生院由县(市)卫生局主管交给了乡镇政府主管、占拟交数的95%。这样,乡镇政府主管卫生院,挑起了发展卫生事业的担子,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办了不少实事。据调查,我区已有953个乡镇、村组为农村卫生事业投资126万元,  相似文献   

17.
1991~2000年这10年间 ,重庆市万州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取得了成效 ,提高了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增强了预防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 ,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一、建设项目与成效1.完成项目数。10年来 ,我区共完成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80个 ,占全区应实施“三项建设”机构的71% ,其中乡镇卫生院73个 ,卫生防疫站3个 ,妇幼保健所 (站 )4个。2.投资金额。8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849.81万元 ,其中乡镇卫生院2331.81万元 ,防疫站655.30万元 ,妇幼保健所862.70万元 ,分别占总投资的…  相似文献   

18.
泉州市是著名侨乡,亦是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如何发挥这两方面的优势,是抓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关键。从1991至1993年.我市对农村卫生三项实际投入总金额为260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下拨534万元(占20.5%);地市财政投入124.5万元(占4.8%).县(市)财政投入789万元(占30.3%).乡(镇)财政投入为267.5万元(占10.3%),单位和部门自筹了371.7万元(占14.3%),华侨、企业、群众捐献和筹集资金446.3万元(占17.2%).社会上其他筹款70万元(占2.7%)。经过…  相似文献   

19.
1991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地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已列改、扩、建项目的县级卫生防疫站5个;妇保所(站)5个;中心乡卫生院24个;已列为医疗器械装配项目的一般乡卫生院69个。全区项目建设总投资已达1598.2万元。其中用于业务新、改、扩建用房1338.9万元,占83.78%;用于设备购置206.1万元,占12.90%;用于人才培训53.2万元,占3.32%。绝大多数项目已按期竣工并投入使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93个项目单位业务收入由1990年的1189.8万元,上升到1994年的1916…  相似文献   

20.
农村卫生经费,是农村卫生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卫生投入要不要增加,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经费如何补偿,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是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革10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增加卫生投入,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国卫生资源既不足又配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