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静脉球瘤是发生于颈静脉球穹隆部和鼓室部位的副神经节瘤,因为该部位结构复杂,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多不便,容易造成听力和脑神经损害。本文通过对该肿瘤的性质、大小、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达到保护面神经和听力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部分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量 ,找出与手术相关的因素 ,为临床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取成人颞骨 4 0侧 (左 2 3,右 17)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了锥隆起及面神经管的高度、面神经隐窝和鼓室窦的深度。结果 :锥隆起的高度为 2 .2± 0 .0 7mm,面神经骨管的高度为 3.8± 0 .1mm,面神经隐窝的深度为 1.8± 0 .0 9mm,鼓室窦的深度为 2 .9± 0 .11mm,统计学表明锥隆起与面神经隐窝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锥隆起不仅为后鼓室的重要解剖标志 ,也为面神经第二膝、茎突复合体、四个隐窝和五个骨嵴的解剖标志 ,并且锥隆起越高面神经隐窝相应的越深。本研究数据为中耳手术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对手术中避免面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除面瘫外无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贝尔麻痹,如有耳漏史易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甚至肿瘤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时仍未能确诊.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难上加难,延误治疗.本科2005年3月收治1例无面瘫的面神经鞘瘤,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是临床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尽管术后可能造成患者术侧舌肌萎缩而导致吞咽、咀嚼及言语障碍.除了经典的舌下神经-面神经端端吻合术,还有旨在保留术侧舌肌功能的变通术式.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标准精确评估手术疗效,指导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耳乳突手术面瘫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手术面瘫和手术后面瘫的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 1991~ 1998间年共行中耳乳突手术 5 16例 (5 30耳 )中 ,发生面瘫 18例 (18耳 ) ,占 3.4% ,术中出现面瘫 12例 ,其中有 8例立即行面神经减压术 ;6例为迟发性面瘫 ,行保守治疗。结果 :术中出现面瘫 12例中 ,行面神经减压术 8例 ,面瘫均完全恢复 ,4例未行面神经减压术者 ,其中 3例面瘫 2年部分恢复 ,1例 5年部分恢复 ;术后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性治疗 6例均完全恢复。结论 :术中出现面瘫 ,要迅速探查 ,常规行面神经减压术 ;术后面瘫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发生率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 ,1999年聂迎玖报道 ,在围产期听力学检查中 ,14 70例新生儿中就发现有 1例外耳道闭锁并小耳畸形者。一个世纪以前 ,HouseHP医生指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是耳鼻咽喉科中最困难的。这是因为缺乏手术标志、颞骨解剖变异和重建的空间有限。患者和术者都担心损伤面神经。这种担心显而易见。据报道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面神经变异和走行异常发生率可高达 6 0 8% [1] 。现在 ,患者可从新技术的发展中受益 ,如高分辨率影像 ,面神经监测 ,不宜实施手术时可植入骨导助听器。 10年前影像导航技术的…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左耳廓下发现肿物1年,于2002-10-25以左耳廓下肿物性质待查收住院。检查左耳垂下方可触及直径3cm肿物,质韧,稍活动,无波动感,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查血IgE为28.7Tu/ml;嗜伊红细胞为0.198×10~9/L,局麻下行肿瘤探查切除术,左耳垂下切口,分离肿瘤,发现肿瘤无包膜,与周边组织关系较紧密,内侧接近茎乳孔。小心将肿瘤与面神经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结果为上皮样(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手术中出现同侧面瘫,术后3小时面瘫完全恢复,术中发现面瘫可能与术中牵拉面神经有关。术后病理切片诊断(图1,2见附4页)与冰冻病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在鼻内镜下 ,将 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18例病人均为首诊病例 ,乳头状瘤已破坏上颌骨内侧壁及筛窦 ,其中 2例侵犯蝶窦 ,应用该手术入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 7天出院 ,经 1~ 3个月换药后术腔均上皮化 ,随访 6~ 4 6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创伤小 ,面部不留瘢痕 ;鼻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 ,能够准确地将肿瘤彻底切除。但肿瘤累及范围过大以及疑有癌变患者不宜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9.
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面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6例面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面神经瘤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乳突径路1例,乳突径路4例,乳突腮腺联合径路1例。3例面神经瘤切除后同期进行耳大神经移植。结果面神经瘤完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一年,6例均无复发,病理检查面神经鞘膜瘤5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House-Brackmann评级: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Ⅵ级1例。结论虽然面神经瘤的发生率低,但是只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加以重视并借助影像学手段,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对于面神经瘤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可考虑不同径路摘除肿瘤并行面神经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1.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已被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目前除传统的舌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外,还有保护舌功能的几种改进术式,但对其手术时机、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术式的优劣等问题尚无共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幼龄聋儿人数快速增加,儿童时期的多发病——中耳炎也同样常见于CI患儿中。CI患儿由于手术导致中耳和内耳结构发生了改变,如乳突骨皮质部分缺失、乳突气房开放、面神经隐窝开放及内耳开窗等,加之有植入体从颅骨侧面骨膜下经乳突、面神经隐窝、中耳至内耳鼓阶,致使他们发生中耳炎  相似文献   

13.
NOS抑制剂对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胞体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一氧化氮合酶 (NOS)竞争性抑制剂 L- Nω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减少面神经损伤后一氧化氮 (NO)的产生量 ,以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面神经损伤后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选用豚鼠 4 0只 ,手术方法制作面神经离断的豚鼠模型 ,随机分为两组 ,在再生室内分别施加L- NAME和生理盐水 (SAL) ,运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 (FMNs)形态学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 :抑制剂组四周 FMNs存活率为 0 .70 4± 0 .0 34,而对照组四周 FMNs存活率为 0 .4 76± 0 .0 19;抑制剂组八周 FMNs存活率为 0 .782± 0 .0 2 6 ,而对照组八周 FMNs存活率为 0 .52 1± 0 .0 19。同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凋亡细胞。结论 :L- NAME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 NO介导的神经毒性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骨内面神经鞘瘤,手术切除肿瘤保留面神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保留面神经的颞骨内面神经鞘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术中发现及面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部胀痛,听力下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及部分颞骨外段,肿瘤包绕神经,剥离肿瘤后神经解剖结构基本得到保存,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HB-III级。结论对于术前没有明显面瘫的颞骨内的面神经鞘瘤,存在手术剥离肿瘤保留神经的可能,且术后面神经功能能很好保留。  相似文献   

15.
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均可使面神经损伤而致面神经麻痹,在其再生修复过程中,除可发生半面痉挛、睑痉挛、鳄鱼泪等后遗症外,严重损伤还可导致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研究发现,它的发生机制除易接受的杂乱再生假说外,中枢控制改变和假突触传递等假说也可能发挥作用,本文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切除术,应当完全切除肿瘤,不过多损伤神经,以及保存面神经功能及部分听力。这与肿瘤的大小,肿瘤与面神经的联系以及手术者的经验有关。本文认为手术者有能力在不重伤神经并保存完好面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完整切除听神经瘤。指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完好取决于面神经解剖与生理的完整。方法是在切除听神经瘤时采取对面神经进行肌电图监控。其作用原理是:以音频诱发的肌电图活动可提示切除听神经瘤时有否损伤面神经的信息,以避免术中对面神经有所损伤。作者们在20个月中,对18例听神经瘤患者(肿瘤大小为1cm~4.5cm)进行了迷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术中均以面神经肌电图监控。7例以Cadwell型5200A双导诱发潜在系统监控,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高发于呼吸道的良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不能根治,常联合辅助药物治疗.本文概述了目前治疗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主要方式,并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关于治疗该病的基本手术量、手术次数、手术间隔、主要手段进行比较,并对于国外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作用机制及疫苗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误诊的缘由。方法统计1980至1996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及作者经治的面神经瘤44例,其中误诊25例。对主要临床症状,手术发现病变的部位,手术前误诊,误诊病例手术发现病变的部位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长期渐进性面神经功能不良,听力减退,外耳道、颌下、腮腺区肿块等症状应作系统耳神经学检查及颞骨、颅脑、桥小脑角X线摄片及CT摄片,以期早期诊断面神经瘤。面神经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不同部位的发生率尚不完全清楚,面神经瘤可发生在颞骨内抑或颞骨外,所以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加之目前对此瘤术前诊断能力有限,临床上常误诊为Bell面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颈静脉球体病、桥小脑角病变、腮腺肿瘤等。结论面神经瘤可原发面神经任何节段,临床亦表现为不同部位先后发病,且可迁延发展致多部位罹病,经再次手术发现面神经瘤病变,本组25例误诊病例就表现为颞骨内、外先后发病和(或)同时发病。因此,需对颞骨内面神经瘤病理行为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断程序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疗经过和术后1~12年的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5例患者中,面神经鞘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曾误诊为颈静脉球体瘤、中耳癌、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各1例。3例经乳突径路,2例经Fisch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保留全部或部分面神经纤维3例,肿瘤与面神经同时切除2例,面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1例。随访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保留面神经的患者1例面瘫完全恢复,2例获得Ⅰ~Ⅱ级恢复;1例神经吻合获Ⅲ级恢复。结论 原发性面神经瘤的早期准确诊断很重要,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面神经或部分神经纤维的效果最为理想,不能保留神经纤维者可行面神经吻合或移植。  相似文献   

20.
应用CO2激光治疗可疑喉癌前期病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利用 CO2 激光治疗可疑喉癌前期病变手术适应证、切除范围及对该疾病转归的意义。方法 :全麻支撑喉镜下 CO2 激光治疗慢性增生肥厚性喉炎、喉角化症及喉乳头状瘤等可疑喉癌前期病变患者 84例 ,随访 1~ 5年。结果 :一次治愈率为 85 .7% (72 / 84) ,有 7例喉角化症及 5例喉乳头状瘤术后 6个月内复发 ,占 14.3% (12 / 84) ,其中有 2例喉角化症和 3例喉乳头状瘤在 5年内先后发生了恶变 ,占 5 .95 % (5 / 84)。结论 :应用 CO2 激光治疗可疑喉癌前期病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术后嗓音恢复快 ,不易复发等优点 ;对防止该类疾病恶变及向良性过程转归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