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多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无故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盗汗两种,小儿常自汗、盗汗并见.目前西医以抑制汗腺分泌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主,但收效甚微,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于复发.  相似文献   

2.
小儿多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无故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盗汗两种。小儿常自汗、盗汗并见。目前西医以抑制汗腺分泌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主,但收效甚微,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于复发。中医多从虚辨治,吸收现代医学“亚健康”的观点,从调节体质入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治疗小儿多汗证的方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5年以来、运用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证183例、效果较好、特报告于后:一般资料:183例中男112例、女71例。年龄:2~4岁者91例,4~6岁者65例,6—8岁者27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本方随证加味:口渴喜饮者加麦冬、芦根,干咳者加百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小儿单纯性多汗68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小儿单纯性多汗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8例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 6 6例用安慰剂小施尔康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单纯性多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文泉为全国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治疗多汗证经验丰富,文章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周文泉临床治疗多汗证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分析周文泉治疗多汗证药-症、药-证、药-症对应关系,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法 党参、山药、鸡内金、山楂、麦芽各3g,食糖6g。此方为1~3岁儿童1d量。治法是各药分别干燥,研粉过筛拌匀备用。胃阴虚损者加服南宁药厂生产的鲜石斛露每次10ml,每日3次;有虫积者,每日睡前用治虫栓1个插肛,连用3d,半月后再用1次;若伴呕恶或感冒者加苏叶10g;若大便稀溏,日行2次以上者加炒白术6g,上药煎服。  相似文献   

7.
多汗证治     
汗证临床较为常见,其中自汗、盗汗既可是一单独的病证,也可为某疾病的一个症状,由于病因病机不同,治疗各异,现摘临床所遇数例,探讨如下。1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对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患者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岁~75岁,平均年龄为54.3岁。45例患者中13例自汗,14例盗汗,18例自汗合并盗汗,然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自汗、盗汗的诊断标准,就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用药,最后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有39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有效率为88.9%。结论:传统中药在治疗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方面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多汗症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津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分自汗、盗汗。笔者辨证治疗创伤性手术后自汗、盗汗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平均37岁。病程最短者9天,最长者1年。辨证属气血两虚型15例,阴虚火旺型12例,湿热郁阻型7例。2 辩证施治2.1 气血两虚型 多见于严重创伤手术失血过多者。症见体虚,多汗,以自汗为主,伴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脉虚细无力,舌淡苔白。病因创伤及手术失血过多致血虚,血伤及气,气血两…  相似文献   

10.
汗出本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但临床上往往遇到在大病初愈,或久病之中,或急性病突然衰竭之时,出现大汗淋漓,久而不已,甚至发生虚脱者,这属病理状态的多汗。临床不可疏忽。诚如张景岳云:“若其他杂证,本非外感之解,而有自汗盗汗者,乃非所宜,不容不治”。现不揣浅  相似文献   

11.
<正> 疳积证是脾胃受损,气液耗损,严重危害小儿生长发育的重病。临床表现为厌食少吃、面黄肌瘦、头大发焦、颈小耳薄、鸡胸龟背、肋骨外翻、腹大脐突、汗出、便结或便溏、舌质红、苔黄燥、手心热、咬指磨牙、吃泥沙等。笔者自1998~2002年,采用中药健脾消积,益气理滞的方法治疗小儿疳积证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共治疗72例汗症患儿,现总结于下. 1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1例,女41例;2~3岁39例,4~5岁18例,6~10岁15例;病程1周~3个月;自汗50例,盗汗22例. 2 治疗方法 自汗:汗出以头颈胸背为主,皮肤扪之不温,神倦,面白唇淡,恶风怕冷31例,予以黄芪、党参、龙骨、牡蛎、白芍各10g,白术、大枣各8g,防风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汗出较多,头额为主,汗出时有热气腾腾之感,口渴唇红者19例,予以党参、石膏、竹叶、知母、玉竹、麦冬、梗米各10g,连翘8g.大便较干难解时加少量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9年以来应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24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多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中医学理论认为 :生理状态下 ,卫气调节机体腠理开合 ,汗液排泄 ;卫气虚 ,调节失常 ,气虚失固则汗出异常。益气固表是临床治疗多汗证的常用治法 ,但多有不效者。下面择多汗证治验二则 ,从临床实际出发 ,对多汗证的病机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以突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进一步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的特色和优势。杜某某 ,男 ,2 0 0 0年 10月 6日初诊。自汗日久 ,加重伴头汗多 3个月。现动则周身大汗 ,头汗尤甚 ,无明显乏力 ,纳、眠可 ,二便调。舌红苔薄白 ,脉数弱。此表虚自汗。治以益气固表止…  相似文献   

17.
课本所述,仅言其常,临床病证,变化繁多。笔者实习时,见多汗证一例,深感诊病当详辨细审,抓其主证,究其病本,方可获效。刘××,女,32岁。靖江长里公社社员。1983年1月28日初诊,恙起四月,汗出淋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以往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为 研究对象进行前后对照前瞻性研究清热利湿法与活血化瘀 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前人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但临床未必尽然,尤其小儿多汗,往往以脾虚者多见。这概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之生理弱点。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目前我国儿童的疾病谱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烈性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考察中药巴布剂对小儿静脉炎和皮下瘀血血肿等静脉穿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静脉穿刺损伤发生小儿静脉炎125例,静脉穿刺损伤发生皮下瘀血血肿患儿1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设立临床观察指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静脉穿刺损伤静脉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3.79,P=0.002,P0.05)。皮下瘀血血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4.28,P=0.002,P 0.05)。结论:中药巴布剂治疗小儿静脉炎和皮下瘀血血肿等静脉穿刺损伤,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