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 11/CD 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 11/CD 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后10~15 m in、体外循环转流结束、术后2 h和术后第1、2、3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CD 18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 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结果: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浆IL-6、IL-8水平开始升高并于术后2 h达峰值(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对照组血浆IL-6、IL-8水平于术后2 h达峰值(P<0.05),但其变化幅度小于CPB组相应时间点的值。CPB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表达水平于转流后10~15 m in明显升高(P<0.05)并达峰值,术后第1、2天低于基础水平(P<0.05),第3天与基础水平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a/CD 18、CD 11c/CD 18表达水平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可促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表达水平增高,而对CD 11a/CD 18和CD 11c/CD 1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CD 11b/CD 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瘦素浓度与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中低温体外循环手术22例,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30min、开放主动脉、体外循环开始后6、12、18、24h抽取颈内静脉或体外循环血液,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瘦素浓度,计算各时间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它与血清瘦素浓度的关系。结果:CPB过程中、CPB术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血清瘦素浓度在CPB过程中明显降低,CPB术后逐渐恢复;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清瘦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相关性,CPB术后血清瘦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系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CPB术后血瘦素浓度改变与体外循环胰岛素抵抗正相关,CPB术中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血瘦素浓度的改变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芮刚  张杰浇 《右江医学》2002,30(3):210-2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病人在正常手术前后 ,血液凝血时间长短变化规律。方法 :19例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实验 ,同时测定血小板计数 (PLT)、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段PT、APTT、TT均高于术前水平 ,PT、APTT直至术后 2 4小时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LT、FIB较术前均降低 ,FIB至术后 2 4小时恢复正常。结论 :CPB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PT、APTT和TT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T淋巴细胞IL-4、IL-7、IFN-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45例5~64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两组病例均于术前24h、术后0.5h、术后24h、术后7d抽取非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20℃冻存,使用人白细胞介素4(IL-4)酶联免疫分析(ELISA)、人白细胞介素7(IL-7)酶联免疫分析(ELISA)、人γ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跳CPB手术组T淋巴细胞IL-4表达在术后0.5h升高,术后24h明显升高,术后7d下降,但仍高于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7表达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表达在术后0.5h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停跳CPB手术组T淋巴细胞IL-4表达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7表达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至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表达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至术前,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停跳与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CPB引起T淋巴细胞IL-4、IL-7、IFN-γ升高,说明CPB可导致Th1/Th2平衡变化,在CPB创伤、炎性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不停跳体外循环(CPB)手术影响小。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 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与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乳酸值及临床效果,分析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温不停跳组(A组,n=25)和浅低温停跳组(B组,n=25)。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min(T1)、体外循环(CPB)中间时间点(T2)、CPB停机后10min(T3)、ICU 1h(T4)、ICU 6h(T5)、ICU 24h(T6)动脉血,检测乳酸(Lac)含量并进行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①T1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T2、T3、T4、T5时点,A组Lac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T6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A组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对人体内环境影响小、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体外循环(CPB)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对CPB心脏手术成人10例(A组)、儿童9例(B组)围术期免疫功能进行了观察。两组间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除了白细胞数CPB后第1~7天内明显增多外,其余6项免疫指标在CPB第一小时后均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术后1周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故此期监护要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抗炎和支持疗法,对预防术后感染,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对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 CPB)对患者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实验组 ( 35例CPB心脏手术 )、对照组 ( 10例非 CPB心脏手术 )围术期 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 ( x± s) ,组间两两比较配对 t检验。结果 :实验组 T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下降 ,自停 CPB持续至术后 3天。白细胞计数在术后 3~ 8天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 P<0 .0 1,P<0 .0 5)。结论 :CPB可损害患者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使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并发感染 ,在围术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变化规律,以及联合应用常规和改良超滤对炎症介质的影响,并对联合超滤作用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抽取儿童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超滤组,对照组10例,超滤组9例,常规进行CPB心脏直视手术。超滤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开始常规超滤,CPB结束时进行改良超滤。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阻断、主动脉开放或超滤前、CPB结束或超滤后、术后24h抽血检测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变化及超滤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血IL-6、IL-8、ICAM-1、VCAM-1均在CPB结束时达到高峰,显著超过CPB前水平(P<0.01)。使用联合超滤能够明显降低血浆IL-6、IL-8及ICAM-1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在超滤结束时明显降低(P<0.05,P<0.01,P<0.05)。而对VCAM-1影响较小,在CPB结束时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可以引起术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释放增多,联合应用常规及改良超滤不仅能减轻CPB术后组织水肿,提高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同时能降低术后血浆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唐闽  崔岭  刘苏  赵琦  王建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26-1528
目的:探讨离子镁水平测定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意义。方法:选择心脏外科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预充液加入25%硫酸镁,术前、术后补镁,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镁,术前、术后不补镁。对比观察两组离子镁、血清镁在术前24h,术中开放主动脉后,术后2、6、24、48h各时点的变化,记录各组体外循环(CPB)时间,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血清镁水平未低于正常水平,但对照组病人术后离子镁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体外循环(CPB)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前血清镁水平正常,但离子镁浓度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使离子镁浓度处于正常水平能明显降低CPB时间,降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Sonoclot分析仪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3天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1例(阿司匹林组) ,与同期术前两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9例(对照组) ,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Sonoclot指标ACT、CR、PF及常规凝血指标PLT、Fib、APTT、PT ,同时记录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结果 :体外循环 (CPB)前两组Sonoclot和常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CPB后Sonoclot显示ACT延长 ,CR下降 ,PF降低(P<0.01) ;常规凝血显示PT、APTT延长 ,Fib水平降低 ,PLT数量减少(P<0.01)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术后24h胸引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输血量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增多 ,Sonoclot分析仪不能用于此类患者凝血异常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郑民  张卫  郭震  李欣  叶伟 《华夏医学》2006,19(4):639-640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二尖瓣替换术或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替换术的患者40例,每组2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形式的超滤;试验组体外循环中行零平衡超滤,超滤量约60m l/kg,平均3417m l/例。分别在诱导后、体外循环(CPB)结束后2h、24h和48h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对照组二次体外循环1例;两组间TNF-α浓度在诱导后、CPB结束后48h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CPB结束后2h,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CPB结束后24h,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循环中采用零平衡超滤可降低患者血中TNF-α的浓度,能有效预防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1例小儿体外循环(CPB)病人血浆内毒素(LPS)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CPB 中 LPS 浓度显著升高,术后24 h 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 LPS 平均浓度与术后多巴胺,速尿的使用量呈正相关(r=0.73,P<0.05),说明 LPS 值的高低影响着术后患儿的恢复。本文还对CPB 中内毒素血症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监测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18例行CPB心脏手术患者(CPB组)和15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其术前,术后即刻,24 h,48 h和72 h 5个时间点的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cTnT、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的水平,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CPB组术后即刻,24 h,48 h的cTnT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趋于术前正常水平;血清TNF-α于术后即刻、术后24 h显著增加,且在术后即刻达到峰值,于术后48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水平于术后24 h出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血清IL-8水平升高趋势持续到术后72h,在术后24 h达到峰值;血清IL-2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增加,之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即刻,24h,48 h均显著升高,且术后24 h达到峰值,至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对CPB术后患者的监护与临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综合分析近 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CPB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抗炎性细胞因子和补体等降低。降低免疫损伤的方法有 :选择常温方法 ,避免低温损伤 ;应用FDP保护红细胞免疫功能 ,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围手术期应用外源性磷酸肌酸减轻体外循环对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应用PGE2、抑肽酶及西咪替丁等 ;提高体外循环技术 ,改良体外循环设备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可减轻CPB的免疫损伤 ,预防感染。结论 多途径、多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CPB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CPB下治疗36例PDA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事项、体外循环管理及其顶后.结果:所有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一期动脉导管未闭封闭术,手术死亡4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右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早期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及心脏停跳CPB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停跳组和不停跳组,每组各20例.术前采用修订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和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术后第7天再次评价认知功能HDS-R.结果:两组术前心功能、术前ADL评分及转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与术前HD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停跳组与停跳组比较,术前及术后第7天HDS-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CPB和传统停跳心内直视术CPB相比,未增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影响及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肺保护机制。方法 4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HMGB1水平;检测HMGB1血清浓度;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①两组BALF中TNF-α、IL-8在CPB后30min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HMGB1在术后8h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血清中HMGB1浓度在CPB术后6h 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P<0.05);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③两组RI在CPB停机时后各时点升高(P<0.01 P<0.05),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CPB术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减少HMGB1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围术期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进行CPB手术和20例非CPB手术围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2 h),测定其血清补体C3、C4的水平。结果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CPB停流转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0.67±0.29 g/Lvs1.36±0.61 g/L,P<0.01),术后2 d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71±0.51 g/Lvs1.36±0.61 g/L,P<0.01);血清补体C4水平在CPB停流转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0.14±0.07vs0.27±0.16 g/L,P<0.01),术后3 d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0.35±0.18 g/Lvs0.27±0.16 g/L,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PB围术期观察血清补体C3、C4水平对心脏外科临床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