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观察末位腰椎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腰骶移行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移行椎增大并与骶/髂骨形成假关节的横突远端,保留其基底部.根据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状况及X线检查结果等评价横突成形术的疗效.结果:21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术后下腰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X线复查无继发性改变,疗效满意.结论:横突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特别适于Ⅰ型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椎间盘突出症者可Ⅰ期手术处理这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2.
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观察末位腰椎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腰骶移行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移行椎增大并与骶/髂骨形成假关节的横突远端,保留其基底部。根据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状况及X线检查结果等评价横突成形术的疗效。结果:21例患者随访6个门~4年(平均2年8个月),术后下腰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X线复查无继发性改变,疗效满意。结论:横突成彤术是一种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特别适于Ⅰ型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椎问盘突出症者可Ⅰ期手术处理这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3.
TENOR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TENOR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及插入型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方法 :从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2月 ,对 3 1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插入型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和TENOR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术前X线检查 :Ⅰ度滑脱 15例 ,Ⅱ度滑脱 15例 ,Ⅲ度滑脱 1例 ;L4滑脱 17例 ,L5滑脱 14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15 3个月 (12~ 2 2个月 ) ,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 ,3 1例患者中 ,2 7例症状完全消失 ,优良率 87 1% ,解剖复位率达 93 5 %。结论 :应用TENOR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效果良好 ,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11例成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患者肘关节X线片,观察肘关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度。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X线片示解剖复位8例,3例关节面塌陷小于2mm。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根据Metaizeau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对于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2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4例)骨折者行膝下短腿石膏管形固定,Ⅱ型(11例)和Ⅲ型(7例)骨折者除1例Ⅲ型骨折行距下关节一期融合外,其余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疗效采用Hawkins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19例获随访,时间12个月~2年10个月。术后1例患者外侧切口皮缘局部坏死,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分别于术后3周及1周治愈;距骨缺血坏死2例,足踝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至末次随访时X线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Hawkins评分:优11例(Ⅰ型3例,Ⅱ型8例),良5例(Ⅱ型2例,Ⅲ型3例),可2例(Ⅲ型),差1例(Ⅲ型)。结论术前正确的骨折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及恰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并发症、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18例,其中上干型3例,下干型14例,交感型1例.X线照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12例,颈肋2例,未见骨性异常4例,采用斜角肌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5年4个月,症状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6例,自觉无改善3例.优良率83.3%.结论 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18例,其中上干型3例,下干型14例,交感型1例.X线照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12例,颈肋2例,未见骨性异常4例,采用斜角肌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5年4个月,症状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6例,自觉无改善3例.优良率83.3%.结论 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18例,其中上干型3例,下干型14例,交感型1例.X线照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12例,颈肋2例,未见骨性异常4例,采用斜角肌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5年4个月,症状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6例,自觉无改善3例.优良率83.3%.结论 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切断前中小斜角肌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远期随访切断前中斜角肌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疗效。方法对31例32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疗效作远期随访。其中上干型4例,下干型26例27侧,全臂丛型1例。X线片示颈肋1例。第七颈椎横突过长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31例均有纤维束带压迫臂丛神经,作前、中、小前斜角肌切断术;3例骨异常者同时切除增长的骨组织和颈肋。术后随访4年8个月-8年3个月.平均为5年4个月。以症状、体征有无复发以及是否恢复原工作为随访主要观察项目。疗效按胸廓出口综合征评定标准评定。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16侧,部分改善6例,无效10例。优良率为68.7%。结论 该组病例远期疗效的优良率为68.7%,因此,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仍是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临床课题。  相似文献   

10.
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7~74岁,平均32岁。采用Levine-Edwards分类法:Ⅰ型8例,Ⅱ型12例,Ⅱa型7例,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牵引复位后再采用Halo-vest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Ⅰ型患者均采用Halo-vest外固定;有硬膜前方受压的5例Ⅱ型和1例Ⅲ型患者采用前路C2/3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术(A术式),无硬膜前方受压的5例Ⅱa型患者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术式),2例Ⅱa型、7例Ⅱ型、1例Ⅲ型患者采用后路C2-3椎弓根侧块螺钉钛板/棒内固定术(C术式)。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上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症状及颈椎活动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采用Halo-vest外固定治疗的Ⅰ型患者疗效优良5例,可2例,差1例(骨折未愈合,后经A术式治疗,12周后C2-3节段融合,疗效为良)。6例A术式及5例B术式手术患者均在12周后获得骨性融合,疗效均为优良。10例采用C术式手术患者中,1例Ⅱ型患者畸形融合,1例Ⅱ型未融合,8例疗效优良。结论: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选择治疗方式治疗Hangman骨折多数患者可获得优良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36.2岁(25~46岁),病程2个月~3年,均采用小针刀治疗,在颈部压痛最明显的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用小针刀对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作切割和剥离。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血肿形成,术后10 min 10例的症状、肌力和感觉明显好转。6个月后随访6例症状消失,肌力、感觉恢复正常,2例有好转,2例无效。4年后仍有7例有效。结论: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郭卫  李大森  孙馨  杨毅  谢璐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05-1009
 目的 探讨累及部分骶骨及一侧骶髂关节的骶骨恶性肿瘤采用保留对侧神经孔、纵行半侧或超半侧骶骨整块切除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7月间,共有16例累及部分骶骨及一侧骶髂关节的骶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矢状位纵行半侧或超半侧骶骨(保留对侧骶神经孔)肿瘤整块切除及功能重建手术。男10例,女6例;年龄17~70岁,平均37.9岁。软骨肉瘤5例、Ewing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2例。结果手术时间4.0~11.5 h,平均6.5h;术中出血量1500~5500 ml,平均3600 ml 。5例患者为Ⅰ型切除,11例患者为Ⅱ型切除。随访时间21~59个月,平均34.4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功能评估,除3例患者保留患侧S1神经根者外,其余13例均出现患侧足踝跖屈功能障碍。所有16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括约肌功能。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4例(25%)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愈合。7例(43.8%)出现局部复发,6例病灶内手术者中5例局部复发,4例为骶骨侧复发,1例为软组织复发。8例(50.0%)无瘤生存,2例(12.5%)患者带瘤生存,6例(37.5%)患者死于肿瘤。结论 保留对侧神经孔、纵行半侧或超半侧骶骨整块切除具有可操作性,相对于全骶骨切除有着较好的功能学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方法 采用五种手术方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2 2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2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钩椎关节切除 6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9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3例。结果 随访 1年~ 3年 2个月 ,优 9例 ,良 7例 ,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纯由椎动脉受压所致 ,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手术方式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及椎管固定融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oyamaⅡ型6例,Ⅲ型4例,Ⅴ型1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远外侧入路3例,颈后正中入路8例。同时行椎管固定融合6例。结果本组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神经纤维瘤9例,脊膜瘤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改善2例,无感染及死亡病例。随访10例,平均时间27个月(3个月~3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颈椎不稳及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并椎管固定融合能明显改善症状,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奇志  李涛 《中国骨伤》2012,25(3):202-204
目的:探讨高能量损伤所致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对48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男37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7岁。根据Schatzker分型:Ⅳ型16例,Ⅴ型20例,Ⅵ型1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术后随访X线片,并进行膝关节Merchant评分评估疗效。结果:48例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骨折18周内全部愈合。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优24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结论: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争取最佳解剖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必要时植骨,配合术后及时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  相似文献   

16.
Halo-vest在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Halo-vest在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中的疗效. 方法总结1997年3月~2002年10月收治上颈椎疾患16例,年龄14~53岁.单纯Jefferson骨折3例,单纯Hangman骨折4例,AndersonⅡ型骨折1例,以上均采用Halo-vest固定3~4个半月.齿状突陈旧性骨折伴脱位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3例,C2、3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1例,C1恶性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枕颈内固定1例,C2恶性肿瘤行前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2例,颈椎管肿瘤行C2~7全椎板切除术后鹅颈畸形行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螺钉内固定1例,以上均采用Halo-vest术中固定,其中2例术后继续应用3个月.16例中有脊髓功能障碍者8例. 结果术后15例获6个月~5年随访.其中1例Jefferson骨折后弓愈合,前弓未愈合,拆除支架后未出现不适,颈椎活动正常;1例C2肿瘤术后8个月复发;其余均得到骨性愈合.8例脊髓功能障碍者术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Halo-vest对上颈椎失稳的固定效果可靠,可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上颈椎稳定性重建,也是保守治疗可选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肋综合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手术探查所见和手术方法。本组臂丛下干受压型8例,臂丛中、下干受压型3例,全臂丛受压型2例。13例均有下颈部肿块,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见不完整颈肋4例,完整颈肋7例,颈肋由两个节段组成2例;同时合并前、中、小斜角肌异常和纤维索带,共同构成对臂丛特别是下干的卡压。结果随访6个月~5年3个月,手术疗效优6例,良5例,可2例。结论颈肋综合征和颈肋两者内涵不同。颈肋可分为横突增长、不完整颈肋、完整颈肋和特殊形态等4种。而臂丛下干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下颈部肿块是颈肋综合征的重要特点,臂丛下干受压型是其主要临床类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应将颈肋等卡压组织逐一切除或切断。建议将颈肋综合征作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殊类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B J?nsson  B Str?mqvist  N Egund 《Spine》1989,14(8):831-834
Eleven patients ranging from 13 to 76 years in age with low-back pain and asymmetric sacro-transverse joints were studied. Preoperatively, scintimetry was performed in eight of the patients, in all cases with normal results. Ten of the 11 patients had their sacrotransverse joint anesthesized in fluoroscopy. Nine of these experienced pain reduction or alleviation. Resection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At follow-up, at 6 to 4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even patients reported total alleviation of pain, and tw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wo patients had unchanged symptoms; one patient was 76 years of age, had associated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spine, and had no effect of local anesthetics in his joint, and the other was a 13-year-old male competitive swimmer.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in patients with anomalous unilateral lumbosacral articulations and low-back pain, in whom local anesthesia into the joint gives pain alleviation, resection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may be a worthwhil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