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病死率很高。近年来国内外有献报道,早期康复活动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参照国内外经验,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收治无并发症的AMI患30例,根据个体化原则,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对于改善预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为探讨老年人AMI的特点.现就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急诊抢救老年AMI病人3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发达国家仍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在美国,每年有近150万人患AMI.虽然AMI的死亡率在最近10年来下降了约30%,但是仍然有1/3左右的病人不治而亡。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h内,其原因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颤。因此,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院前的急救治疗是决定AMI转归的重要因素,对AMI预后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AMI病人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生存率,所以要尽一切努力,减少院前治疗延迟,这取决于对AMI病人做出迅速的鉴别和治疗,包括:①对患AMI高危人群进行有关此病的症状和采取适当措施的社区教育,以提高患者“尽早诊治”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的危险因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50例确诊为AMI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25例对照组病人发病危险因子,采用常规的功能制护理;分析25例实验组病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子,在病人入院后的不同时期,适时给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结果年龄大、高血压、吸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AMI的主要危险因子,发病率从14.0%至82.0%,针对上述因子的干预有利于病患的康复,再梗死,心功能障碍及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起了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静脉溶栓疗法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主线,该疗法可使AMI病人30天死亡率降至7%左右,被认为是AMI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展,对改善AMI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均有重要意义。收集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人69例,就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做了初步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为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护理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加强对AMI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对AMI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发病急、病情重,易发生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容易造成死亡.我科自1994年~1998年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32例,临床均见有不同程度以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血清醒活力增高及心电图变化.对AMI病人的护理中.我们严格按照该病的护理常规护理外.还针对患不同的梗塞部位、范围、年龄、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有重点的进行有所侧重的实施护理.收到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致其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此病来势凶险,病死率高。为改善AMI的长期预后,除在急性期积极治疗外,护士根据患需求,加强AMI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促进患的早日康复,缩短住院的日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启荣 《广西医学》2002,24(8):1186-1188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2例AMI患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9.37%和14.55%(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1.
程秀莲  陈健 《广西医学》2005,27(6):930-93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长,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也不断增多。为了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对42例青年AM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适当的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塞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通过比较10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对照的cTnⅠ和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的阳性率分别为:cTnⅠ—87.5%、CK—MB—62.5%、CK—56.3%、AST—46.9%、LDH—40.6%;结论:AMI患胸痛后10h血清cTnⅠ的敏感性最高,血清cTnⅠ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酶谱(CK、CK—MB、AST和LDH),对诊断AM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病理阶段,是引起患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危及病人生命的先兆表现,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期识别AMI,将有助于对AMI病人的及时抢救和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根据我们多年临床总结及有关资料,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做为AMI早期识别时参考。1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往往是突然发病或在先兆的基础上骤然加剧。1983年全国冠心病会议资料报道,AMI有先兆症状者占20.6%~84.6%,国外报告占9.3%~100%。我们分析的资料中,24例AMI中有18例有梗塞先兆人院,入院8小时~5天,有10例出现典型心肌梗塞,经治疗均无合并症,无1例死亡。所以注意梗塞前的先兆识别,及早收入院监护,能为AMI发病抢救争取时间或及早控制病情。2密切观察梗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现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对于AMI早期及其预后的重要意义和他汀类降脂药物对于AMI患调脂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从200—2002年226例因AMI入院的患出院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的情况,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从2000—2002年AMI患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无明显改变,使用率较低,平均为37.6%。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胆固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达标率逐年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对于AMI及其预后具有多种有益效应,应加强其应用力度,在临床中应注重血清胆固醇的达标率情况。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病人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脑梗塞病人早期康复及连续康复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残而不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病人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病人越来越多。该病治疗时间长,恢复较慢。有的遗留语言障碍,有的造成偏瘫,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为此。不少患对脑血管疾病有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人一旦患了脑血管疾病,思想上便产生了很大压力,这对病人恢复健康极为不利。所以,解除病人思想压力,做好患的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的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真正地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的服务理念,对做好医疗护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怎样从护理角度协调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的合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1,30(1):33-34
据统计美国人口的2.5%即约500万人患冠心病,每年约8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约40万人MI复发,每年死于冠心病约50万人之多,成为人口死亡的首因。1976年我国12个城市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人口死亡数为29.6/10万,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1/5左右,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AMI发病率又有增高的趋势。现将AMI治疗技术,主要是溶栓疗法简述如下,供临床医师参考。 1 AMI的治疗技术现状 1.1 就地抢救 65%AMI早期猝死发生在起病后1h内,因此全科医师必须掌握溶栓、有效止痛和复苏三大基本技术,才能明显提高AMI存活率。 1.2 合适的病人尽早溶栓,高危病人抗凝治疗(大面积Q波型心肌梗死及左室血栓)。 1.3 冠脉介入技术:PTCA、支架、低频高能超声血栓消融。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美国人口的2.5%即约500万人患冠心病,每年约8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约40万人MI复发,每年死于冠心病约50万人之多,成为人口死亡的首因。1976年我国12个城市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人口死亡数为29.6/10万,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1/5左右,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AMI发病率又有增高的趋势。现将AMI治疗技术,主要是溶栓疗法简述如下,供临床医师参考。 1 AMI的治疗技术现状 1.1 就地抢救 65%AMI早期猝死发生在起病后1h内,因此全科医师必须掌握溶栓、有效止痛和复苏三大基本技术,才能明显提高AMI存活率。 1.2 合适的病人尽早溶栓,高危病人抗凝治疗(大面积Q波型心肌梗死及左室血栓)。 1.3 冠脉介入技术:PTCA、支架、低频高能超声血栓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