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利用稻瘟霉模型快速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并对活性菌株 T11 进行鉴定。方法 首次对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醋酸乙酯提取物引起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或生长抑制的情况,初步确定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一步进行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对活性最好的 T11 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 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47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活性菌株40株,占总分离菌株的 85.1%。其中 T11 号菌株可明显抑制真菌生长和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明显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是潜在的抗菌、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菌.方法 采集贵州地道药用植物大黄、刺梨、杜仲、白芍和刺五加等5种组织材料,经表面消毒、无菌匀浆后,用改良的GYM培养基和TWYE培养基进行分离,利用耐药大肠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及白色链球菌等测试菌和稻瘟霉模型对分离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筛选,并通过HPLC对活性菌株发酵产物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植物内生菌180株,其中46株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5.6%,58株菌有不同程度的抗稻瘟霉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2.2%.结论 5种药用植物中内生菌种类极其丰富,且有活性的菌株所占比例较高,HPLC检测有新的紫外吸收峰,值得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研究.可见贵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活性内生菌资源,有巨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国东海微生物样品中分离筛选活性细菌菌株,并对活性菌株32-11-2-2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限稀释和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样品,利用稻瘟霉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并对其中的活性菌株32-11-2-2的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菌株32-11-2-2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21株细菌,包括活性菌株54株,其中活性菌株32-11-2-2是一株弱嗜盐菌,具有陆地芽孢杆菌的形态特点,能产生胞外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液化明胶、石蕊牛奶反应阳性,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达到98%以上.结论:活性菌株32-11-2-2是一株适应了海洋环境的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筛选抗白色念珠菌放线菌菌株,为开发微生物来源的抗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提供菌株资源.方法 采集赤水丹霞山区土壤样品,利用不同的放线菌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单菌落.提取分离菌株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产物测序并比对分析以确定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小量发酵产物进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测试.结果 筛选得到7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6株为链霉菌,1株为地中海拟无枝酸菌.结论 从赤水丹霞山区分离得到多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放线菌,可为开发微生物来源的抗白色链珠菌药物提供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5.
一株海洋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株编号为ZJ8112的分离自东海海域海泥样品的细菌进行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类学方法观察菌株ZJ8112的形态、耐盐度,结合16S rDNA 序列分析在GenBank上进行比对以确立其进化地位.利用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ae)P-2b、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作为抗菌活性指示菌,检验ZJ8112的抗菌活性.结果:枯草芽孢杆菌ZJ8112革兰染色阳性,芽孢中生.其最佳生长盐度为10%,属于中等嗜盐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Bacillus subtilis F121112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经提交GenBank,接受号为EU100745.综合ZJ8112菌株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可认为ZJ8112是一株海洋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抗稻瘟霉菌和抗大肠埃希菌活性.结论:ZJ8112为中等嗜盐的海洋细菌,其最适盐度为10%.生物学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抗稻瘟霉活性和抗大肠埃希菌活性,具有潜在的抗生素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海微生物中6种环二肽类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稻瘟霉作为菌株筛选模型,对筛选出来的活性菌株F8712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讨论:鉴定了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环[Ala-Leu](Ⅰ),环[Ala-Ile](Ⅱ),环[Val-Pro](Ⅲ),环[Leu-Pro](Ⅳ),环[Ile-Pro](Ⅴ)和环[Leu-Val](Ⅵ).这些环二肽都没有抗稻瘟霉活性,化合物Ⅴ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m)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其MIC为0.07 μ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中国东海分离筛选抗菌活性微生物,确定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方法:随机挑选30株本室保存的分离自中国东海的细菌,利用抗大肠杆菌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对活性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化特征、盐需求测试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将所测得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搜索,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序列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菌株鉴定到属。结果:筛选出活性菌株F81612和F201721,它们的最适生长盐浓度分别为10%和7.5%,菌株形态特征、生化性质与Bacillus sp.相符,菌株F81612和F201721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与Bacillus subtilis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相似程度最大。结论:利用抗大肠杆菌模型筛选到两株产大环内酯Macrolactin S的细菌,均为中等嗜盐的海洋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8.
利用稻瘟霉分生孢子筛选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筛选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生物并研究其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筛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活性,利用多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技术对活性提取物跟踪分离并鉴定其成分.结果:实验发现20种海洋生物醇提物和5种水提物对稻瘟霉显示生物活性,从叶托马尾藻、铁钉菜和蓝斑背肛海兔中分离鉴定了56个化合物,其中28个对稻瘟霉显示活性且对不同肿瘤细胞株显示不同强度的细胞毒性,8个化合物对裴氏着色真菌具抑制作用.结论:利用稻瘟霉模型对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进行跟踪分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含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对宁夏野生荒漠植物牛心朴子内生真菌分离、纯化及抗真菌活性的影响,为牛心朴子耐盐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含不同质量分数NaCl(0%,5%,10%,15%,20%,30%)的PDA培养基对牛心朴子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将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培养,发酵物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采用稻瘟霉模型初步筛选萃取物活性菌株。结果 共得到45株内生真菌,其中PDA培养基组15株(占全部菌株数的33.3%),5%Na Cl组24株(占全部菌株数的53.3%),10%Na Cl组6株(占全部菌株数的13.3%),Na Cl质量分数大于15%时无菌株生长。乙酸乙酯部位完全抑制稻瘟霉孢子萌发共16株,其中PDA培养基组3株,且菌株Dy-3的活性极强(15.6μg/m L),几乎与酮康唑相当(7.8μg/m L),5%Na Cl组共13株,10%Na Cl组无活性;正丁醇部位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共18株,其中3株活性较强,且对应其乙酸乙酯部位活性较弱。结论 耐盐培养对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稻瘟霉活性均有显著影响,5%Na Cl为筛选耐盐活性菌株的较优质量分数;耐盐培养下正丁醇萃取物仍有活性,因此不能随意弃掉,以免漏筛。  相似文献   

10.
海洋来源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经发酵培养与活性筛选,获取抗肿瘤活性菌株以供筛选药源活性产物,获无活性菌株以供核糖体工程转化研究。方法 通过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经摇床发酵和提取操作制备活性测试样品。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法,测试样品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渤海湾驴驹河潮间带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微生物127株,其中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在127株中100 mg·L-1样品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大于40%的活性菌株为8株,占菌株总数的6.3%(其中放线菌4株,占放线菌数的8.5%,真菌4株,占真菌数的5%),抑制率在20%~40%的放线菌6株,占放线菌数的12.7%。结论 从渤海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真菌80株、放线菌47株,从中获得抗肿瘤活性真菌4株、放线菌10株,从放线菌中获得抗肿瘤活性菌株的频率远远高于真菌。活性菌株为寻找药源活性产物提供了菌株,无活性菌株则为核糖体工程拓展药源菌株来源研究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墨西哥仙人掌、元江仙人掌、绿仙人掌的肉质茎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及活性筛选。方法选择30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3种仙人掌的茎中分离出111株内生真菌,其中49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来自墨西哥仙人掌、元江仙人掌、绿仙人掌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48.4%、42.9%及42.3%,其中平板抑菌直径大于15mm的高抗菌株有20株。抗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于青霉属、曲霉属等19个属中。结论首次从仙人掌中分离和鉴定出111株内生真菌,仙人掌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36株海洋盐单胞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扩增36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将获得的全部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软件绘制进化树。利用MTT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DPPH和ABTS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HLE)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对HLE的抑制率。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36株菌均与盐单胞菌属有很高的相似性(96%~99%)。菌株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HLE抑制活性。11株菌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0±1.2)%~(24.90±3.5)%;20株菌对HL-60细胞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70±1.1)%~(50.90±4.2)%。7株菌对ABTS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4.49±2.1)%~(58.43±4.4)%;3株菌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5.68±3.7)%~(59.06±3.2)%;3株菌具有HLE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2.71±1.81)%~(71.19±5.62)%。结论 36株海洋盐单胞菌属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HLE抑制活性,部分高活性菌株具有潜在的药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东部沿海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弧菌分布以及不同季节弧菌种类的差异,为致病性弧菌环境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别在2019年8月和2020年1月,在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4个监测地市分别挑选2条河流,在入海口采集水样,进行弧菌分离培养,每份水样挑选30个疑似弧菌菌落,通过微生物质谱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多中心评估头孢吡肟等六种广谱β-内酰胺的体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孢吡肟和其他5种β-内酰胺抗微生物药对1997~1998年中国不同地区的10家教学医院分离937株菌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梯度浓度MIC法(EtestAB Biodisk Co.)测定了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对937株分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研究全过程都有质控菌株同步监测,96.5%(829/859次)的MIC值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黄精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黄精内生真菌培养物抗耐药菌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泰山野生黄精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7个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占总菌株的31.3%,其次是不产孢真菌Sterile mycelia(28.1%)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21.9%)。各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根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最高,茎和叶中次之,果实中最少。共有来自5个属的1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8株具有广谱抗耐药菌活性。对活性最强、抑菌谱最广的不产孢菌株HJG-10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确定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结论 泰山黄精中蕴含着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新型抑菌生物制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红树林内生真菌。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桐花树、海漆、秋茄、木榄、白骨壤、银叶树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检测,通过滤纸片法来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共有35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细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58.3%,其中以不产孢类、青霉属、曲霉属、镰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51.4%、8.6%、8.6%、8.6%;共有49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81.7%,其中以不产孢类和盘长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44.9%、17.1%。结论红树林内生真菌是抗菌活性物质的一个潜在的、丰富的资源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对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在GenBank上进行相似性搜索.将全部亚硫酸杆菌的16S rDNA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绘制进化树.利用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ae) P-2b、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和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作为指示菌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以HL-60、HepG2细胞作为细胞毒活性指示细胞株检测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ABTS和DPPH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44株菌均与亚硫酸杆菌属有很高的相似性(97%~100%).所有菌株发酵液对指示菌未显示出抗菌活性.菌株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9株菌的发酵液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8%~42.8%,18株菌的发酵液对HL-60细胞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6.9%~43.6%.12株菌的发酵液对ABTS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4.49%~23.08%,8株菌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1.23%~30.76%.结论: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内肠杆菌科细菌常见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推荐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结果:5年间,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耐药分析显示,亚胺培南一直对所有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20%.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它肠杆菌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比例逐年增高,分别从1999年的9.7%、18.4%上升到2003年的26.3%和33.9%(均P<0.05).产ESBLs菌株对头孢噻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结论:院内细菌耐药性监测不仅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ndentify the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metabolite producing Streptomyces strains from marine sediment samples from Andrapradesh coast of India.

Methods

Antagonistic actinomycetes were isolated by starch casein agar medium and modified nutrient agar medium with 1% glucose used as a base for primary screening. Significant antimicrobial metabolite producing strains were selected and identified by using biochemical and 16S rDNA level.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the organic extracts were done by using broth micro dilution method.

Results

Among the 210 actinomycetes, 64.3% exhibited activity against Gram positive bacteria, 48.5 % showed activity toward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38.8% exhibited both Gram positive and negative bacteria and 80.85 % isolates revealed significant antifungal activity. However, five isolates AP-5, AP-18, AP-41 and AP-70 showed significa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he analysis of cell wall hydrolysat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LL-diaminopimelic acid and glycine in all the isolates. Sequenc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s shared 98.5%-99.8% sequence identity to the 16S rDNA gene sequences of the Streptomyces taxons.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were extracted using hexane and ethyl acetate from spent medium in which strains were cultivated at 30°Cfor five days.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using broth micro dilution technique. Each of the culture extracts from these five strains showed a typical polyene-like property. The lowest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 Curvularia lunata were 67.5 and 125.0 µg/m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hexane and ethyl acetate soluble extracellular products of novel isolates are effective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fun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