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低血压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观察大鼠血压降低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和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硝普钠静脉注射制作瞬间低血压模型 ,用抗Fos、抗GFAP和抗TH三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GFAP和Fos表达和分布规律及其与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 结果 在脑内血压调节相关区域均出现GFAP和Fos表达 ,两者部位一致 ,且有亚核分布特点 ;在延髓和蓝斑等部位Fos或TH单标 ,或Fos与TH双标阳性神经元周围有GFAP阳性纤维包绕 ,形成 3种形式的复合体样结构。 结论 AS对血压变化反应敏感 ,并具机能定位特异性 ,推测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与神经元共同参与脑内的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旋转刺激与运动病发生的关系,本研究利用一种复杂的围绕两轴旋转的加速度刺激器刺激大鼠后,观察大鼠全脑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动物被随机地分成四组,即正常对照组、两轴旋转刺激组、双侧迷路毁损组以及双侧迷路毁损后接受旋转刺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全脑不同核团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和双侧迷路毁损组大鼠的脑内均未检测到Fos样免疫阳性产物;(2)两轴旋转刺激组的大鼠在给予复杂的围绕两轴旋转的加速度刺激后,在大鼠脑和脑干的多个核团内均可检测到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其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其中在脑干内的前庭复合体的不同亚核(包括前庭内侧核、前庭上核和前庭下核),孤束核、蓝斑核、臂旁内侧核、臂旁外侧核,间脑的室旁核以及边缘系统的杏仁核等内均可观察到密集分布的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3)双侧迷路毁损组大鼠在接受复杂的围绕两轴旋转刺激后,在上述相应核团内均难以检测到Fos蛋白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两轴旋转刺激可以有效地激活前庭神经元,而大鼠在接受前庭刺激后,脑和脑干的许多核团内大量的神经元可能通过与前庭核复合体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也被激活,这些被激活的神经元可能与运动病发生的复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臂旁核内Fos样神经元的亚核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臂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亚核分布。方法给予大鼠2%甲醛溶液灌胃后,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臂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在各亚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在臂旁核内的分布具有亚核特异性:外侧核外亚核、Kolliker-Fuse核和外侧核背亚核有大量分布;外侧核中央亚核有少量分布;其余各亚核偶见或未见分布。结论臂旁核的外侧核外亚核、Kolliker-Fuse核和外侧核背亚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过程中起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Fos蛋白表达为指标,分别研究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以及去负荷一定时间后双轴旋转刺激对大鼠前庭核复合体(vestibular nucleus complex,VNC)各亚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后肢去负荷(即HU)组、HU处理后双轴旋转组(HU-R)和对照组(即假运动刺激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各组动物VNC各核团内Fos蛋白表达,统计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后肢去负荷1d可刺激VNC吻侧部前庭内侧核(MVe)、前庭下核(SpVe)两亚核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但是,随后肢去负荷时间延长,VNC各核Fos阳性神经元数趋向于回到对照水平。2h双轴旋转刺激HU1d大鼠后,VNC所有核团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显著性增加;大鼠HU7d后再行双轴旋转刺激,MVe和SpVe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地面模拟失重可刺激大鼠VNC神经元活动,随时间延长,模拟失重动物出现适应现象,前庭神经元活动减弱;运动刺激前庭感受器后,模拟失重动物VNC神经元活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c—Fos是一种原癌基因蛋白,合成后存在于神经细胞核内,由于脑内某区域的刺激,首先会引起机能相关区域内c—Fos的阳性表达,再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神经细胞核的c—Fos表达可以作为研究脑内不同结构间功能联系的手段.我们过去的研究发现在大鼠脑纹状体尾侧有一层梭形细胞带,富含多种肽类神经纤维和终末,我们称之为边缘区,其离心投射纤维直接终止于Meynert氏基底核,用海人藻酸(Kainicacid)注入该区损伤两侧边缘区细胞后,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减退.本研究试图用海人藻酸破坏边缘区和Meynert氏基底核后诱发c—Fos表达的方法,观察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状况.在脑立体定向仪上,按包新民和舒斯云编的图谱的座标,向大鼠脑Meynert氏基底核、纹状体及纹状体边缘区内注射0.1%海人藻酸0.1一0.2ul,存活六小时后,经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处死动物,取脑用恒冷箱切片机切片,ABC一GDN法染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探查了大鼠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的c—fos癌基因蛋白(Fos)在下丘脑表达的分布以及时间过程。结果如下:四管阻塞全脑缺血后15分钟至12小时内,Fos在下丘脑广泛区域和核团出现短暂而快速的表达。Fos免疫阳性(Fos—IR)产物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核内。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开始表达,3小时达到高峰,12小时消退。最早和最强的表达出现在室周区(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其次是内侧区和外侧区。结果提示全脑缺血诱导的Fos在下丘脑短暂而快速的表达与调节缺血引起的内分泌、自主功能、情感和行为反应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束缚后脑内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束缚后对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或6h,于解束后30min处死,脑组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Fos阳性神经元表达于1.前脑:扣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3和5层)、外侧隔核、杏仁中央核;2.间脑: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室旁核、第三脑室室周区、弓状核、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3.脑干:中脑的上丘视性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的皮质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延髓的耳蜗核、延髓内脏带(MVZ)等处。Fos表达的时问规律是束缚1h最高,3h次之,6h最少。结论大鼠被束缚后全脑多处核团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的Fos反应,随着束缚时间的延长,动物产生适应性,Fos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8.
内脏伤害性刺激后Fos在大鼠脑内NOS阳性神经元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2004,27(5):514-517,F00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上的分布。方法:给予大鼠内脏伤害性刺激后,采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脑内NOS和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脑内Fos/NOS双标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中缝背核,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背内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背外侧部,臂旁内侧核,内侧缰核,杏仁复合体内侧部等部位。结论:NO是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通路上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鼠经引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后,中缝背核(DR)内5-HT能神经元激活状况,以探讨5-HT水平与前庭刺激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双轴旋转运动刺激组。所有动物装入定做的有机玻璃圆筒内,并于黑暗中进行如下处理2 h:运动刺激组动物以电动马达驱动的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对照组动物放置在距刺激仪器20 cm的位置。应用包含DR的冠状脑切片,以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标记5-HT和Fos蛋白,并对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旋转运动刺激组的Fos阳性神经元、5-HT阳性神经元以及Fos/5-HT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93.4±12.0 vs 153.1±21.1、528.5±36.0 vs 531.1±23.4和15.1±11.3 vs 30.8±11.3。t检验分析显示两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Fos/5-HT双标神经元数目在旋转运动刺激后有增加趋势。结论:引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运动能激活中缝背核内的神经元,其中的5-HT能神经元也对刺激有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动刺激前庭感受器后,下丘脑室旁核(Pa)神经元的反应,及Pa在前庭刺激引发机体自主反应中的作用和有关神经机制。 方法 将1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前庭损毁组,双侧鼓室内注射4-氨基苯砷酸钠(100 g/L)以损毁内耳迷路感受器。两组动物均经过2h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后,取含Pa的脑块并进行冠状切片(25μm)。以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体系(ABC)法对切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和统计学分析Pa内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 结果 药物损毁前庭后,动物头部有左右摇晃,运动时身体不稳或转圈等不平衡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动物下丘脑多个区域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出现,其中Pa、室周核以及下丘脑外侧部等区域Fos阳性神经元密度更高。统计学分析表明,前庭损毁组动物Pa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动物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为(104.00±7.00)个,前庭损毁组为(62.67±7.06)个。 结论 前庭信息传入能够激活Pa神经元,提示Pa神经元在前庭信息引发的自主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氧诱导大鼠中缝背核远位触液神经元表达Fos蛋白(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缺氧刺激条件下中缝背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低压氧舱仿海拔8000米高空缺氧模型,采用侧脑室注射CB(霍乱毒素B亚单位)标记中缝背核内的远位触液神经元,并用Fos免疫组化和CB/Fos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显示Fos在中缝背核远位触液神经元内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存在大量的CB标记神经元(31.16±3.36/每张切片)。缺氧实验组中缝背核内Fos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加(40.28±2.17/每张切片,P<0.05),并可见CB/Fos双标神经元(2.00±0.39/每张切片)。对照组中缝背核内Fos阳性神经元数较少(5.55±0.81/每张切片),未见CB/Fos双标神经元。本文结果提示在缺氧刺激条件下,中缝背核内部分远位触液神经元在脑脑脊液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功能调节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辉  张光运  段丽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3,34(6):583-588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反应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Fos蛋白双标记以及蛋白激酶C(PKC)在左侧胫、腓骨骨折后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结果 1.左侧胫、腓骨骨折后,GFAP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同侧腰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胞浆,Fos阳性产物在其胞核也有表达,且以浅层为主,神经元的胞核也有Fos阳性产物;2.Fos—LI神经元与GFAP/Fos-LI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基本一致,两者关系密切;3.GFAP/Fos—LI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高峰期在骨折后45min,而Fos—LI神经元的表达高峰期在骨折后90min;PKC—LI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及达到高峰的时间比PKC—LI神经元要早。结论 腰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下肢骨折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及调节过程,而且Fos—LI、PKC-LI的表达早于神经元,可能主动地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人和大鼠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原(ProGnRH),由 GnRH 和 GnRH 相关肽(GAP)组成。本文应用3种分别抗人和大鼠 GAP N-末端、中段和 C-末端的抗血清和 ABC 免疫酶法,对大鼠、小鼠和豚鼠脑 GAP 神经元进行了观察。3种动物的 GAP 神经元分布相似,GAP 神经元胞体主要存在于隔-视前区,以终板血管器附近的斜角带最为集中。视上核附近亦有较多的 GAP神经元。GAP 纤维广泛存在于前脑和下丘脑,终止于终板血管器和正中隆起。3种 GAP 抗血清中,以抗 N-末端者染出的免疫反应阳性成分多,染色深。GAP 神经元与相邻切片上所染的 GnRH神经元的胞体、纤维和终末的形态和分布相同。本文的观察和其他有关的研究提示,哺乳类具有相同的 ProGnRH,其加工产物 GAP(或其裂解片段)与 GnRH 共同分泌到垂体门脉,调节垂体前叶的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段丽  张光运  袁华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3,34(5):467-471
目的 研究大鼠前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s)及神经元 (Ns)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反应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前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Fos蛋白以及酪氨酸羟化酶 (TH)在左侧胫、腓骨骨折后的表达变化。 结果  1 一侧胫、腓骨骨折后 ,前脑GFAP阳性表达的ASs有明显的核团定位。在缰外侧核内侧区 (LHb)、下丘脑室旁核 (Pa)、视上核 (SON)、视交叉上核 (SCh)、终纹床核 (BST)、杏仁中央核 (Ce)和内侧杏仁核 (Me)及皮层等脑区内均可观察到有GFAP阳性ASs分布 ,且两侧分布无明显差异。 2 Fos阳性Ns的分布与GFAP阳性ASs上述分布部位基本一致 ,两者关系密切。 3 Pa等部位有大量Fos TH双标Ns,四周是密集的GFAP阳性ASs包围 ,形成以神经元为中心 ,周围包绕ASs,共同构成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 (N ASC)。 结论 上述核团的ASs参与了下肢骨折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且与Ns关系密切 ,可能主动地影响Ns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与5-HT1A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感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投射的神经元呈5-HT1A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将FG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节段(L6-S2)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这些FG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以同侧为主;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结肠后,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骶髓DCN和IML,以同侧为主,在同侧脊髓背角I层、II层和深层也有少量的分布。另外,在腰骶髓DCN和IML内,还可观察到大量5-HT1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同时有部分Fos蛋白阳性的FG逆标神经元呈5-HT1A受体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DCN和IML内的5-HT能终末可能对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背角内FOS和ND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联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DP)组织化学和原癌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产物Fos免疫细 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背角内 NDP和 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联系。一侧足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同侧背角内可见大量Fos阳性细胞,而对侧背角内未见或偶见Fos阳性细胞。在背角各层中,大多数Fos阳性细胞分布于Ⅰ层及Ⅱ层外带的内侧部.背角内也可见大量NDP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Ⅱ层内带。双标结果说明部分背用内的Fos阳性细胞也是NDP阳性,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区层的内侧部。在Ⅱ层内,Fos阳性细胞周围常有NDP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部分NDP阳性终未直接附着干Fos阳性细胞膜上。本文结果为NO参与脊髓内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过程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内Fos表达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良为  饶志仁 《解剖学报》1995,26(2):127-131
用抗Fos蛋白和酷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两种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Fos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提示延髓内脏带半数以上的儿茶酚胺神经元参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急性热应激(heat stress,HS)后大鼠脑桥臂旁核Fos蛋白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将大鼠置于恒温恒湿温度舱内,舱内温度调至24℃、34℃、38.5℃或42℃、湿度为60%,建立HS大鼠模型,1h后结束刺激,立即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桥臂旁核内Fos蛋白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脑桥臂旁核内可见大量的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和GFAP样免疫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其中在24℃~38.5℃组Fos蛋白的表达随温度增加而增加,38.5℃组为高峰,而在42℃组Fos蛋白表达又有所减少。GFAP样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34℃组出现胞体变大,突起增粗的现象,且细胞数量增加,38.5℃组最显著,但在42℃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则有所减少,并出现胞体形态不规则、突起断裂的现象。本实验结果表明脑桥臂旁核参与热应激反应的神经免疫调节,可能为此调节通路的中继站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鼠前庭核向脑干呕吐区的间接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庭信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通路是产生运动病的结构基础,但至今尚未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接受初级前庭传入信息的前庭核到脑干呕吐中枢的神经通路。向大鼠前庭内侧核和前庭下核内注入顺行追踪剂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向脑干呕吐区注入逆行追踪剂荧光金(FG),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BDA顺行标记纤维和终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DA顺行标记纤维和终末与荧光金逆行标记细胞的重叠区域。结果发现在延髓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巨细胞网状核(Gi)和小细胞网状核(PCRt)有顺行标记纤维与逆行标记细胞的重叠。表明前庭核可能经DPGi、Gi和PCRt向呕吐区有间接投射,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前庭信号引发恶心、呕吐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