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2年间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前一周临床现象及相关资料,并与同期住院非死亡病历对照。结果:新入院病人猝死发生率高,猝死组在进食显著减少、过度兴奋、心电图异常、躯体疾病及不良用药方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改善病人躯体营养状况,合理用药将会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2.
35例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猝死系指躯体健康的个体起病或病情稳定后突然变化至死亡 ,时间最长不超过 2 4小时 ,且为非人为性的死亡。精神科临床有关猝死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韩春美报告占精神科住院病人的 0 65 %~8% ,占死亡人数的 2 4 7%~ 5 0 % ,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率中的猝死率[1 ] 。因此 ,深入研究精神科病人猝死的原因 ,找出预防措施 ,降低猝死率尤为重要 ,作者就此问题对 3 5例猝死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建院来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猝死病人 ,共 3 5例 ,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2 3~ 86岁 ,平均 ( 4 7 69± 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的原因,寻求预防措施。方法对35例精神科住院猝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病人猝死发生率为0.74%,占总死亡人数的43.9%。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人10例,占28.6%,住院在3年以上的病人11例,占31.4%,精神药物引起的猝死25例,占71.4%,内含9例病人用药前躯体状况较差,2例病人猝死与精神疾病本身有关,占5.71%。结论猝死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与住院时间长短无关,主要与精神药物、躯体状况及精神疾病本身有关。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护理角度了解病人猝死的原因及护理要求。方法:采用回顾阅读病历的方法。全部病例均由护士发现,所以护理人员在抢救猝死病人过程中起着攀足轻重的作用。病人发病前均接受不同剂量的精神科药物治疗。结果:猝死病人除为躯体状况有关外,各类抗精神科药物对猝死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结论: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年老体弱患心脑血管疾病,用抗精神科药量偏大或联合用药的病人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护理角度了解病人猝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护理要求.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结果 10年内猝死发生率为0.2%,秋冬季4:00-8:00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病人的猝死除和有躯体疾病有关外,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猝死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年老体弱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用抗精神病药量偏大或联合用药的病人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7.
8.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24小时无提示死亡迹象的非预期性死亡,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为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安全医疗,避免意外,我们对本院1973~1996年中1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37.28±11.74岁,病程11天~29年,平均14.27±10.14年,首次住院9例,住院2次以上5例,诊断:精神分裂症9例,情感癔碍3例,偏执性精神病及瘴症性精神病各1例,既住均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常规及心脑电图正常。 死亡前治疗情况 单一用氯丙嗪口服治疗5例,氯 相似文献
9.
10.
精神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状况。方法由2名主管业务人员每月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照报表,逐一查阅病历追踪3年整理统计资料。结果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率并不低,达8.69%。结论形成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民政精神科住院病人精神药物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使用精神药物,了解当前住院病人中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特对我院住院病人进行了调查,以便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老年人猝死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5月~2010年4月老年科住院死亡属猝死病例12例,从初始诊断等7个方面的回顾性分析,寻找老年住院病人猝死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猝死原因:心源胜9例,占75%;其他3例,占25%。猝死高危因素:80岁以上;男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入院1周内均为猝死高危期。有诱因者仅占33.3%,有前驱症状者占50%。结论对于老年、男性、特别是80岁以上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等,入院1周内应在其胸闷、心悸、胸痛、出汗、呼吸困难等时,对因治疗,改善心肌供血,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尽量预防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住院病人不明原因猝死23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住院病人猝死的原因。方法 对23例住院猝死病人的病历和尸检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3例(56.5%),其中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7例(30.4%);呼吸系统疾病7例(30.4%),其中肺梗死5例(21.7%);脑血管疾病30例(13.0%)。结论 心肌梗死致心脏破裂、肺栓塞和急性脑血管病致脑疝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的并发症和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4576例普胸手术(肺手术2029例;食道手术2037例,胸壁和纵隔手术510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导致病人猝死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2%(129/4576),总死亡率为0.92%(42/4576例)。并发症148例中,支气管胸膜瘘43例,食管吻合口瘘34例,胸腔感染52例,复张性肺水肿19例。总死亡42例,因支气管胸膜瘘、食管吻合口瘘和胸腔感染等死亡25例,占死亡的59.5%;猝死17例,占死亡的40.5%,其中死于心源性猝死的8例,肺梗塞6例,复张性肺水肿2例和脑猝死1例。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和猝死病人均为相对高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胸外科术后住院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也较高;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对高危亚群病人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有可能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