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数字X射线摄影(DR)、CT及MRI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1.25%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7.50%出现短暂腰痛加重后有明显腿痛,直腿抬高试验<40°;DR腰椎前凸及腰椎生理曲度异常62.4%,椎间隙异常83.2%,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其CT髓核突出率常超过50%;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MRI可见椎体后方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征象有助于提高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波 《中原医刊》2006,33(21):9-10
目的探讨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特点,总结CLDH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CL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CT平扫显示率100%。结论CLDH具有病程长、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临床特点;X线片、CT及MR I是诊断CLDH的重要方法,但CT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例14~18岁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8例均后路手术,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5例,半椎板切除术3例。结果:随访1~6年,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为明显腰部外伤后发病,临床特征突出;CT、MR I可明确诊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究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方法从我院近期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根据病情分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25例、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影像学诊断。结果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80%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有短暂性腰痛,最后出现显著腿痛,75%实验测得直腿抬小于40°,90%表现咳嗽后腰腿疼痛加重,相对于对照组来讲,二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影像检查就可确诊。  相似文献   

5.
袁增清 《中外医疗》2016,(5):194-195
目的:分析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及MR检查,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MR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数据,以临床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该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临床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4.00%,椎间盘突出患者38例,椎间盘脱出4例;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6.00%,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椎间盘脱出6例;组间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R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的诊断价值,MR检查应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杭  陈秀庭 《浙江医学》1998,20(4):249-250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的髓核突破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位于椎管或游离于椎管及硬膜囊内。临床上并非少见,临床表现及CT检查有其特点,症状严重者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能取得较好疗效。本院1986~1997年手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10%。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曹锋标 《吉林医学》2014,(34):7599-76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和临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32例中,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程度、髓核密度及神经根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径指数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诊断时应采用CT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特征总结出发病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结果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一般都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先天畸形;临床症状轻、体征重;临床检查不易确诊和定位,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非手术疗效差,手术治疗优良率高。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突出,手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刚  刘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54-2856
目的:评价螺旋CT常规扫描结合薄层靶扫描及矢状位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与CT诊断对比。结果:110例手术后诊断与术前CT诊断相符合,占73%;40例术前CT诊断与手术后结果不符合,占27%。结论: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破裂有诊断价值,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15~18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 随访0.5~2.5年,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90.90%。结论: 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临床特征突出,X线检查无特异性,CT、MRI有利于明确诊断;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屠冠军  常楚  吕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8):1260-1261,1264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穿破后纵韧带的MRI特点。方法对5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穿破后纵韧带的病人,椎体及间盘后方的低信号条状影(Black line)中断者占87.5%(21/24);而未穿破后纵韧带组,仅3.3%(1/30)的病人出现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根据影像学(MKI)特点,术前可对破裂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作出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强  黄民锋 《广西医学》2010,32(11):1334-133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MRM形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MRM检查并观测其形态,分析形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M形态呈现多种表现,腹面缺损程度与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严重程度有关(P〈0.01),但充盈缺损程度与腰部疼痛程度无关(P〉0.05);神经根鞘袖内脑脊液缺损程度与神经根疼痛程度有关(P〈0.05)。结论MRM较MRI或CT能更真实地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状态,与临床症状体征较一致,是CT或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6年7月,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共65个间隙,年龄23~63岁,平均51岁,均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在透视监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或臭氧,激素联合注射。盘内注射10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45~50μg/mL。结果:随访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法恢复率分别为85.2%和86.6%,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X线平片、CT扫描、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7年1月有临床症状患者70例,84个腰椎间盘。经过X线平片、CT扫描、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30例经手术证实。结果X线平片检出率只有60%左右,CT占92.8%.MRI占95.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盘内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经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形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确定穿刺针已进入靶点,再插入电极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2℃温度,复制出原有的腰腿痛症状,用此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60s,其后经安全三角将臭氧穿刺针穿入椎间盘,并注射60μg/mL臭氧5~30mL。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后偶有穿刺点疼痛。术后住院3~9天,平均5天。随访60例,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优29例,良22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5.0%(51/60),有效率95%(57/60)。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盘内减压术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安全、成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展开研究,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游离的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0%,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总检出率为94.8%(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更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但CT检查同样有其自身优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积极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门诊和住院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鹿瓜多肽联合HB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明显改善腰腿酸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Sheng WB  Guo HL  Mai ED  Pu LT  Zhan YL  Jin GL  Deng Q  Zheng XF  Xun CH  Xu T  Ti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198-3202
目的 探讨单纯纤维环破裂是否为导致腰腿痛的原因及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3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MRI和CT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患者行电生理和腰椎间盘造影检查,诱发一致性疼痛反应并证实为纤维环破裂者,选择局限性开窗减压、髓核清理术.男15例,女19例,年龄32~72岁,平均45.6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25.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15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尺(VAS)评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跛行和根性损害.X线和CT扫描缺乏特征性.MRI T2WI相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呈低信号、"黑间盘"或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EMG提示神经根性损害27例,阳性率79.4%,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7例,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3例.椎间盘造影34例,38个椎间盘诱发并产生准确的疼痛复制,造影术后CT扫描示造影剂弥散于椎间盘内并通过纤维环裂隙进入椎管.术后随访6~37个月,平均17.4个月.本组术前JOA评分为8.7分,术后为13.5分,恢复率为76.2%;其中优18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术前腰腿痛VAS评分8.6分,术后2.8分,改善率82.5%.结论 单纯纤维环破裂所致神经根炎性损害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MRI和EMG对其诊断具有提示作用,腰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和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依据.局限性开窗减压,髓核清理术是治疗纤维环破裂所致神经根炎性损害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