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鹿兴河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2,(3)
为探讨人工中耳的听觉,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的语音清晰度。作者对10例人工中耳植入术患者与配戴助听器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人工中耳与助听器的语音清晰度,在非噪声下没有差异,而在噪声环境下,人工中耳比助听器的语音清晰度好。不加噪声时人工中耳组与助听器组的语音清晰度,分别是96.8±3.6%和94.8±4.1%;而加65dBSPL噪声时,人工中耳有1例低下为66%,其平均值是81.6±9.1%,而助听器组的平均值是66.8±10.6%,两者的语音清晰度有显著差异(P<0.001)。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人工听觉蓬勃发展的今天,听觉干预后的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各式各样评估问卷的出现有助于不同年龄层、不同侧重点的评估。本文对人工听觉干预的听觉言语、生活质量、音乐评估问卷做一综述,为今后的评估和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工听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诱发人工听觉(简称人工听觉)通过电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提高或重建人的听觉功能。电刺激听神经包括早期使用的单电极及目前使用的多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以及结合低频残存声听觉的短电极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的工作原理是绕过已损伤的毛细胞、直接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纤维来达到恢复、重建听觉的目的。也可以将电刺激直接作用于听觉脑干和听觉皮层,适用于听神经发生病变的患者,例如听神经瘤患者。 相似文献
5.
电诱发人工听觉(简称人工听觉)通过电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提高或重建人的听觉功能。电刺激听神经包括早期使用的单电极及目前使用的多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以及结合低频残存声听觉的短电极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植入的工作原理是绕过已损伤的毛细胞,直接由刺激残存的听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人工听觉专家论坛于2010年4月24-25日在杭州顺利召开.
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迟放鲁教授主持.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中耳和内耳人工听觉植入. 相似文献
7.
杨媛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5):75-77
目的通过对1例5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进行阶段性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EARS),纵向比较、动态评价听障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发展情况,从而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ARS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序对该儿童进行评估,对评估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该儿童的听觉言语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尤其是在开放式单音节词、问句、语言细节句子3项测试上进步明显;听觉发展、音节、封闭式单音节词3项测试第一次测试成绩已较好,因而进步不明显;封闭式句子、声调成绩不稳定。结论EARS评估可动态监测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过程,为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经过人工耳蜗术后9个月的训练,该听障儿童具备了听觉识别能力,听觉理解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金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1):51-53
目的通过1例人工耳蜗植入大龄青年听觉康复实践,探索成年听障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训练的方法,旨在为有一定听力语言基础大龄语前聋青年的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业余指导的方法和技巧,以患者自主感受、反馈、纠错的康复训练形式为主,定时进行辅导和评估。结果经过4个月听觉康复训练,个案言语识别平均值从术前84.3%高到99.6%;选择性听取平均识别率从术前82%提高到100%。人工耳蜗与助听器同时配戴,听力补偿效果更佳。结论有一定听力语言基础、长期配戴助听器的大龄语前聋青年,在正确认识人工耳蜗期望值的基础上可植入人工耳蜗,经过正确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可以达到听力重建的效果,提高其听辨能力和言语清晰度,增强适应社会环境及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言语能力恢复与中枢听皮质功能密切相关,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反映中枢初级听觉皮层的功能状态。本文综述了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起源,声刺激和电刺激,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并讨论其与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教授助听器验配时,常常有学生对如何使用助听器验配软件附带的各种声音信号库深感困惑。在临床工作中,许多验配师也不了解声音库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及验配软件对声音库信号的校准。在临床中遇见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设置、校准声场的扬声器及使用这些音响设备。从技术发展上看,数字助听器已经广泛使用一些非常有效的先进技术,如自适应指向性技术、降噪、声反馈技术和多通道压缩技术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We examined 114 patients aged 10 to 91 years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hearing aids fitted in one ear only, the unaided ear acting as a control. They were re-examined several times during a period of follow-up from 1 to 9 years comparing the relative change in hearing due to hearing aid usage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amplification of the aid. We compared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in the aided and unaided ear looking for evidence of a possible change in hearing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of hearing aid usage in hours per day and in years,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MPO) and the gain of the aid. According to our findings there is no change in hearing between the aided and the unaided ear at the alpha = 0.05 probability level at least for 8 years. There is no effect of the long-term amplification of the hearing aid on deterioration of hearing comparing the aided ear and the unaided ear, but with high MPO of the aid, the patient should be followed up more frequently than with low MPO ampl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极重度聋及其听力康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1):67-7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的听力障碍分级标准,极重度聋是指好耳侧500Hz、1000Hz、2000Hz、4000Hz处的纯音听阈均值大于80dB HL。较我国1987年第一次残疾人口调查时采用的听力残疾分级标准有较大改变,一是增加了测试频率4000Hz,二是听阈标准由90dB HL降低至80dB HL。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采用了新的听力残疾分级标准,既考虑到我国原先使用的标准又做到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新标准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中的极重度聋细分为听力残疾一级和听力残疾二级,听阈在81~90dB HL为二级,在90dB HL以上为一级。严重的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8.
19.
Elizabeth A. Dinces MD Sanjay R. Parikh MD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tolaryngology》2003,14(4):277-281
Common modalities of aural rehabilitation include external hearing aids, cochlear implantation, and 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mplantable and semi-implantable hearing aids. These devices act by vibration of the ossicular chain by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energy. Although only recently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mplantable hearing aids are evolving as a plausable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nsorineural or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Here, we review all current devic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