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树Qu和熊猴的乙肝动物模型。方法 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7批30只熊猴、6批233只树Qu,每周定期采血、定期肝组织活检。用改良赖氏法、ELISA、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血清ALT、HBV标志物、HBV-DNA及肝组织中HBsAg和HBV-DNA。结果 树Qu接种人HBV(HHBV)后,90%呈急性感染,56%为可持续1年以上的慢性感染,33%持续2年2月,肝细胞内HBsAg阳性率达80%,熊猴接种HHBV后,血清HBV标志物呈一过性,个别猴肝细胞内HBsAg呈弱阳性。结论 熊猴对HHBV并不敏感,而树Qu对HHBV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望成为HHBV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在树Qu、大鼠、豚鼠正中隆起的分布并探讨VP-IR在正中隆起分布的种属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Qu、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的分布。结果:3种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带均有VP-IR纤维的分布并有种属差异性;VP-IR样神经纤维除在内带有分布以外,在外带也有分布。结论:加压素在垂体门脉血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野生树Qu在实验室条件下正常繁殖是进行驯化和实验动物化的关键。作者以实验室条件下繁殖的41窝哺乳状态下仔树Qu为研究对象,摸索其哺乳阶段体重、体尺增长的规律,生长发育的渐进性,为进一步驯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树鼠句肝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树Qu肝细胞形态结构与生物合成功能。方法 采用体外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L15培养基予以培养,光电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同时检测不同时相点培养上清中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结果 采用简易体外两步灌流法分离的肝细胞,经台盼蓝拒染试验证实肝细胞的存活率为90%,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在第3-10天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功能,维持此形态和功能至培养第18天。结论 体外培养的树Qu肝细胞具有良好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合成能力,能够满足肝炎病毒体外研究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树Qu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cDNA和蛋白质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eng W  Zhang J  Che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1):1316-1320
目的 获得不易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树Qu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的c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其结构特点,寻找其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 以从树Qu肝脏m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一链为模板,应用SMART-RACE技术,获得了树QuCETP的cDNA序列,并推导出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该蛋白的一级、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获得的树QuCETP cDNA(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为AF334033)长1636bp,编码485个氨基酸,其成熟蛋白由477个氨基酸组成,比人多一个氨基酸(Gly318),该蛋白与人、家兔的同源性分别为88%和82%。序列中与CETP结合和转运中性脂质功能相关的区域均非常保守,但在Asm342位的N-糖基化位点缺失,可能使其转运胆固醇酯的活性增加,利于外周组织和血浆中的胆固醇及其酯的清除。通过对不同种属蛋白序列的比较,初步分析了树QuCETP蛋白与功能相关的结构特点。结论 树QuCETP糖基化的特点有可能是该动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不易感性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3名正常人的两个收缩时间间期(STI)新指标(Qu间期和Qu/LVET)与心率、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发现①Qu间期与心率呈负中相关,Qu/LVET与心率不相关,②Qu间期随年龄而增加,Qu/LVET则有随年龄而减小的趋势;③Qu间期与性别无明显差异,Qu/LVET与性别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生化课Qu:Est教学规律,观察Qu:Est引导深层学习的有效性.方法:根据Qu:Est教学策略设计有效问题并在课堂中实施,记录师生对话并编码,分析问题有效性,通过课程前后问卷比较Qu:Est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观和学习方法的影响.结果:Qu:Est教学策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结论:Qu:Est教学策略能够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意义交流及深层学习.  相似文献   

8.
树鼩的动物福利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鼩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质量控制及福利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及实验动物科学的角度,对野生树鼩的捕捉、运输、检疫、饲养及繁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和福利要求作一简述,为从事树鼩工作的有关人员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树鼩在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大体解剖和基因组等方面与人类具有相似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极具价值和科学研究需求的实验动物新资源,标准化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树鼩使用中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和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树鼩质量控制团体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说明,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和贯彻实施,为树鼩实验动物标准化质量控制及国家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最终促进树鼩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鼩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质量控制及福利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及实验动物科学的角度,对野生树鼩的捕捉、运输、检疫、饲养及繁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和福利要求作一简述,为从事树鼩工作的有关人员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树鼩是一种新型实验动物,由于它的许多分子与细胞结构近似于人类,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免疫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较。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m,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族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胸体以卵圆形,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胸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rt基底核(NB),占68.1%,胸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槲皮素(Qu)不同给药时间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取经过鉴定的体外原代培养的足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Qu先干预组、Qu同时干预组和Qu后干预组,共5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采用5 ng/m L TGF-β_1诱导48 h;Qu先干预组采用50μmol/L Qu干预24 h后,再用5 ng/m L TGF-β_1继续诱导24 h;Qu同时干预组采用50μmol/LQu和5 ng/m L TGF-β_1同时干预48 h;Qu后干预组先用5 ng/m L TGF-β_1干预24 h,再用50μmol/L Qu干预24 h。将上述5组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Wilms瘤抑癌因子-1(WT-1)和足细胞EMT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Nephrin,WT-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Vimentin,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种不同干预方法中,Nephrin的蛋白表达量以Qu后干预组最高,WT-1的蛋白表达量以Qu同时干预组最高,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以Qu先干预组最低,α-SMA的蛋白表达量以Qu先干预组最低(P0.01)。2)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Nephrin mRNA和WT-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Vimentin mRNA和α-SMA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种不同干预方法中,Nephrin mRNA的表达量以Qu同时干预组最高(P0.05),WT-1 mRNA的表达量以Qu先干预组最高(P0.01),Vimentin mRNA和α-SMA mRNA表达量均以Qu先干预组最低(P0.01)。结论 Qu能够抑制T GF-β1诱导的足细胞EMT,且Qu先干预组能够更好地抑制TGF-β_1诱导的足细胞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信号分子、维持足细胞生理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树鼩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树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近似于人类,人们利用树鼩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肿瘤、内分泌、神经、视觉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本文概述了树鼩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树鼩(Tupaia balangeri chinensis)是一种低等灵长类动物,其解剖结构、神经系统、性周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都近似于人类、在我国产地分布较广,具有易捕捉、价廉易养、使用方便等有利条件。近年来,通过人工驯养,成功地建立了肿瘤、病毒感染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模型,作为新型实验动物已逐渐被人们重视。关于树鼩血浆激素水平尚未见报导,为研究其生殖内分泌状态,就现有23例成熟树鼩的血浆激素水平测定资料整理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来源: 树鼩由昆明动物饲养所提供。雌性17只,体重100~140克;雄性6只,体重130~150克。均为6月龄。抽检4例作染色体组型分析,雌性62XX,雄性62XY;结合其皮毛颜色和条纹分布特点,确认为云  相似文献   

16.
病毒感染是我国传染病致死的主要病因。建立一种能有效模拟人类感染病毒的动物模型,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树鼩作为灵长类动物的近亲,是近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动物模型,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模型研究中突显优势和潜能。本文从树鼩的分类学、生理学和免疫学等生物学特征方面阐述了其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优势,并对树鼩在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多种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模型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比较和概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树鼩在进化上接近于灵长类动物,在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等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人类有着相似之处,树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运用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多种优势的树鼩建立了一系列的疾病模型,如病毒类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等,本文着重就树鼩在人类病毒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炎及肝癌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健康问题。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需要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与传统普遍使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相比,非人灵长类动物树鼩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更能反映各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应用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外利用树鼩初步建立了包括肝细胞癌、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脏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多种人类肝脏疾病模型,但仍存在建模周期长、模型稳定性欠佳、缺乏肝硬化模型等问题,未来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研究一种满足于树鼩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生物安全要求的独立换气专用隔离笼具。方法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生物安全要求及有关实验动物笼具标准进行设计。结果该笼舍完全适用于感染性疾病实验树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结论该笼具能达到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人身健康,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使用树鼩开展人类重大传染病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相关性疾病已成为国内外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这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法的重要手段,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相比,攀鼩目动物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能够更好地从整体水平模拟疾病的发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外利用树鼩初步建立了包括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胆结石及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并对其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概述了树鼩在人类代谢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