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向清  谢英  梅霞  李正恭  张源 《重庆医学》2008,37(4):404-40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IMT值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预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4日至2016年10月24日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医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冠心病患者43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43例)。采用双侧颈动脉超声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检查,分析其颈动脉病变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为(3.65±0.88)分、等级积分为(2.24±0.56)分、斑块数为(1.38±0.38)个,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血管狭窄程度<50%、狭窄<70%且≥50%、狭窄≥70%之间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严重度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Gem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上,可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预测冠心病及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4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组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多发斑块检出率以及粥样斑块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和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均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更高。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冠心病(CHD)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108例受检者分为CAG阳性组80例(冠心病组,根据受累血管数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和CAG阴性组28例(对照组)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观察患者CIMT、颈动脉有无斑块、斑块面积及斑块评分;测定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mAl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mAlb水平与Gensini积分、CIMT及斑块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且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P<0.05).结论 mAlb水平异常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4组:非冠状动脉 (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组62例,冠心病组106例,其中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38例,三支病变组23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及班块.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5) ,冠心病各亚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 (P<0.05) .②颈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60.4%) 和特异性 (88.7%) 均较高.③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均呈正相关 (P<0.05) ,以斑块积分相关性更强.结论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密切联系,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间接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且斑块多为软斑块、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实时三维超声对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在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可以预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相关性。对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斑块表面溃疡检出率方面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检测优于二维超声。结论:颈动脉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表劲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16-3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50例、双支病变组72例、三支病变组58例;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内皮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心功能、内皮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AC、PWVβ值高于对照组,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β、Ep、AC、PWVβ值改变程度加剧(P<0.05);观察组心功能参数LVEDD、LVESD值高于对照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LVEDD、LVESD、LVEF值改变程度加剧(P<0.05);观察组的内皮功能指标ET-1、vWF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ET-1、vWF、NO水平改变程度加剧(P<0.05)。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AC、PWVβ值与心功能参数、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均呈直接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参数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早期病情判断的无创、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检查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25例),均接受HFUS检查,统计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查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情况。结果 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HFUS检测,检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69例,占75.00%;其中56例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0.87%;颈动脉增厚15例,颈动脉正常7例;3组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变支数增加,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US检查可有效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回声情况、ITM及颈总动脉内径,且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ITM、颈总动脉内径及斑块Crouse积分随之增加,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及冠心病组(63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2支、3支病变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1.4%,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定46例正常对照者和86例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厚度.结果 对照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CHD组 (17.4% VS 77.9%,P<0.01).CHD多支病变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厚[(0.99+0.17) mm VS (0.85±0.15) mm,P <0.01],其斑块积分也较单支病变组高[(2.68±1.82) VS (1.60±1.27),P <0.05].以IMT≥0.85 mm预测CHD的有无,总符合率73.5% (97/132).特异性为76.10%,其敏感性为72.1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高危预测因素之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10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103例患者颈动脉IMT≥0.85mm阳性率约68.9%,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多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一支病变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IMT≥0.85mm和(或)出现硬化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查,以探讨T2DM对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将检查结果与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110例中73例(66.36%)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Ⅲ级病变17例(15.45%),对照组10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9例(19.00%),其中,Ⅲ级病变3例(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对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的测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60例体检人员行64排螺旋冠CT(MSCT)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对照(CON)组、冠心病(CHD)组.结果:CHD组的IMT值、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ON组(P<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CON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颈动脉壁厚度、粥样斑块及其性质,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缪金虎  赵慧群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11-12,封3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结构、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IMT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肌梗死组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心绞痛组有明显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3)。结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监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98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CHD组129例,采用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厚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及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1.4%,对照组为15.9%,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0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级、3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斑块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mIMTc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超声对CHD的预测总符合率为73.74%。结论在冠心病的发生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高危预测因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可以作为疑诊CHD但是又不适用冠脉造影患者疾病诊断的辅助依据,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4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组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多发斑块检出率以及粥样斑块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和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均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更高.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