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活检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该院住院并在行活检的13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部分病人进行随访。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转移癌发病多在40~60岁左右,136例中有126例明确了原发灶,行头颈部活检术占81.6%,组织活检阳性133例(97.8%),与细针穿刺阳性率91.2%(124/136)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多为中晚期,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尽快采取组织切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应根据原发灶和病理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3.
汪韬 《海南医学》2003,14(7):77-79
目的 探讨体表淋巴结转移癌的发生规律,以及临床病理在诊断转移癌原发部位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235例体表淋巴结转移癌。应用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指示其原发部位的作用和准确性。结果 235例体表淋巴结转移癌其中颈部淋巴结有88例,以鼻咽癌,肺癌,甲状腺癌为主。颌下淋巴结有21例以肺癌。鼻咽癌为主。锁骨上淋巴结70例以肺癌。胃癌为主。腋下淋巴结40例,以乳腺癌,肺癌为主。腹股沟淋巴结16例。以直肠癌,肝癌为主,另有微小癌,隐匿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原位癌“跳跃”式转移发生。结论 结合临床病史的体检,化验资料,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来确定体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病灶,同时必须考虑有微小癌。隐匿癌的原位癌“跳跃”式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未知原发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01/2000-09收治的资料完整的5例患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均为男性,转移癌位于左侧上颈部3例,右侧上颈部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和低分化癌各1例。结论:颈部转移癌以鳞状细胞癌特别是低分化型为,且多发生于颈部;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对颈部未知原发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迫切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80例,其中能找到原发癌的142例(78.89%),未能找到原发癌的38例(21.11%).资料表明,41岁以上者发生率最高(76.67%).原发癌在头颈部者,转移癌主要在颈上部.原发癌在胸、腹部者,转移癌主要在颈下部.文章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颈部淋巴结原发灶未知转移癌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对1990年8月-1995年10月间我院胸上科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根治的食道癌标本18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组食道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57.3%,淋巴结转移度为15.6%,跳跃转移率为42.2%,跳腔转移率为25.9%,食道癌淋巴结转移为上下双向性颈胸腹三领域广泛转移,且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一淋巴结结的转移有明显关系,肿瘤的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肿瘤的浸润深度、分  相似文献   

9.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常见,但囊性淋巴结转移癌非常少见,细针穿刺细胞学容易误诊,我们通过对3例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癌患者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及术后病理学对照研究分析,以提高大家对此种病例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4 0岁。因右颈部包块半年 ,近期快速肿大 1月来诊。半年前 ,患者无意发现右颈部有一包块 ,约小枣大 ,无痛感 ,此后该肿物周围相继出现数个小肿块 ,近 1月肿块生长较快并逐渐融合成一大包块 ,颈部活动受限。检查见患者一般情况可 ,于颈部右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处见一 5 .0cm× 5 .5cm的肿物 ,质硬 ,不活动 ,表面不平 ,无压痛。鼻内窥镜检查示鼻腔结构正常 ,右侧鼻咽顶后壁见一 2 .0cm× 2 .3cm的新生物 ,微凸 ,色淡红 ,表面不平 ,其外缘充满咽隐窝 ,临近圆枕及咽口 ,质脆 ,触之易出血。病理切片见多数细胞核呈空泡样变 ,且有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前B超及CT/MRI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6例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喉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高发;鳞状细胞癌占98.48%;原发部位中喉癌声门上型及声门下型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喉癌T分期中T3+T4期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十T2期,喉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颈部B超、CT/MRI有助于判定有无淋巴结转移,制定淋巴结清扫方案。结论喉癌术前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声门上型及声门下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T3+T4期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T2期;喉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低分化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型鳞癌;术前B超、CT/MRI检查均有助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为制定颈部淋巴结清扫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和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差异和淋巴结转移规律。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手术切除的32例胃上部癌与151例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游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在痛灶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浆膜受侵等方面存在嚼显差异(P〈0.05)并且有各自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结论胃上部癌表现出比较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远近,与胃癌的浸混深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以及浆膜是否受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和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差异和淋巴结转移规律。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手术切除的32例胃上部癌与151例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游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在痛灶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浆膜受侵等方面存在嚼显差异(P〈0.05)并且有各自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结论胃上部癌表现出比较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远近,与胃癌的浸混深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以及浆膜是否受侵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和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差异和淋巴结转移规律,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手术切除的32例胃上部癌与151例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在病灶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浆膜受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有各自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结论胃上部癌表现出比较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远近,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以及浆膜是否受侵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小云 《海南医学》2012,23(24):36-38
目的探讨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下咽癌患者,75例为梨状窝癌,7例为环后癌,6例为下咽后壁癌,T2期15例、T3期32例、T4期41例,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下咽癌患者中有69例(78.41%)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至颈部Ⅱ区、Ⅲ区及Ⅳ区,三个部位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期转移率为60.00%(9/15)、T3期转移率为90.63%(29/32)、T4期转移率为100%(41/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3年,T2期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4期患者,T2期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3期和T4期患者(P<0.05)。结论下咽癌病理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可根据患者病理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原发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团 《广东医学》1991,12(1):14-15
原发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是临床上常遇到的疾患,常因颈部肿块作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癌,但经全面系统的检查,至对转移癌开始治疗时,仍未发现颈外转移征象和原发癌。本文收集我院1964~1984年住院的头颈部  相似文献   

18.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合并淋巴结结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 2岁 ,因左颈部肿物一年来诊 ,因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 ,主诉不清。家属否认结核病史。体检 ;皮肤粘膜无黄染 ,左颌下部一枚肿大融合淋巴结 6× 4厘米 ,质硬 ,固定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无触痛。左颈中部 2枚肿大孤立淋巴结 ,圆形 ,1×1厘米 ,质韧 ,活动 ,与周围组织界清 ,无触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肝功、肾功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入院后取颈中部一枚淋巴结作病理回报为 :淋巴结结核。之后穿刺下颌部质硬肿物未见肿瘤细胞。第 2次穿刺病理报告为 :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揭阳地区食管鳞癌(ESC)病理形态特点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1346例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标本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地区ESC多发于中下段,以中老年为主,大部分中晚期发现,髓质及溃疡型多见,分化程度偏低,全组淋巴结转移率43.2%(581/1346);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分型、分期、分化有关(P<0.05).结论:ESC在本地区大多发现较晚,且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早期发现是本地区一大难题,普查可在本地区进一步摧广.结合本地区上段ESC偏少情况,淋巴结多广泛转移及转移率较高等特点,三野清扫已无较大意义;对中下段ESC可行二野(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配合放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及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喉的类癌起源于喉粘膜上皮或粘膜下腺体上皮细胞间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自 1969年Goldman首次报道以来[1] ,文献报道英文见 2 0余例 ,中文见4例 ,实属罕见。类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 ,为低度恶性。但是 ,我院于 1999年收治 1例会厌部类癌 ,原发灶虽小 ,却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现将该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临床特点 :患者男性 ,60岁 ,以吞咽困难 ,左颈部包块渐进性加重半年 ,进食受限 3个月入院。曾于外科误诊为炎症 ,抗炎治疗无效。病来无声嘶、咳痰带血、喘憋 ,但体重明显下降。左颈部中段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 2cm× (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